10.08 大齡剩女說:“我33歲未婚,母親的離開,讓我明白了婚姻的本質”


大齡剩女說:“我33歲未婚,母親的離開,讓我明白了婚姻的本質”

​東野圭吾說:夢總是突然醒來的,就像泡沫一般,越吹越大, 最後啪地破滅,什麼也沒有,除了空虛。

亦默的夢也醒了,在她33歲那年。

亦默的前半生,可謂順風順水,除了她刻意逃避的婚姻之外。她活得開心愜意。

她的原生家庭幸福,生活無憂,父母開明,自身也很優秀,有一份清閒又有錢的工作。她活成每個女孩都羨慕的樣子。

然而這一切,在她母親腦溢血離開的那一刻,戛然而止。

大齡剩女說:“我33歲未婚,母親的離開,讓我明白了婚姻的本質”

​在出事前幾天,一向很少干涉女兒感情生活的母親,忽然和亦默談起了有關婚姻的事情。

“默默,我從來沒有催促過你結婚,因為我知道你過得很好很開心,而且也知道你有能力解決你的感情問題,我只想告訴你,婚姻能夠讓你的人生更豐盈。”

“默默,你不要小看一個人的情感需求,也不要低估陪伴的力量,我和你爸不會一直都陪在你身邊的,你有沒想過,為自己找個伴?”

亦默不以為意。

當時的她很幸福,有父母的寵溺,有閨蜜的情誼,有經濟上的獨立,她何必為難自己,將自己陷於充滿不確定因素的婚姻裡?

大齡剩女說:“我33歲未婚,母親的離開,讓我明白了婚姻的本質”

​母親走得很突然。

在醫生關上希望大門的那一刻,亦默聲淚俱下。其實,她並沒有感到太多的悲傷,更多的是驚訝和不信,然後是一片空虛。

接下來的時間裡,是忙碌,是雜亂,是疲憊,唯獨沒有悲傷。

處理完後事,已是在一週以後,親朋好友如潮水般退去,世界迴歸寧靜。

此時的亦默,才如從夢醒,發現原本溫馨的家變得冰冷,發現原本一頭黑髮的父親,短短几天已經染上白雪的痕跡。

她發現,在她眼裡的世界,已經變得殘缺。

大齡剩女說:“我33歲未婚,母親的離開,讓我明白了婚姻的本質”

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母親生前愛種花,一年四季,陽臺總是開滿鮮花。

亦默忽然想起,花兒幾天都沒有澆過水了。到了陽臺才發現,花兒棵棵生機勃勃,早已澆過水了。

父親坐在陽臺邊,夕陽的餘暉裡,微縮著身體,在微涼的秋風裡,抽起了被母親強制戒掉多年的煙。

亦默悲從心來,隱藏數日的悲傷噴薄而出,抱著父親痛哭失聲。母親過去種種的好,猶如刺刀,刀刀扎心。

有些愛,當時只道是尋常,如今卻不會再有了。

大齡剩女說:“我33歲未婚,母親的離開,讓我明白了婚姻的本質”

​亦默是我的表姐,是家中獨女。

她說她自小任性自私,習慣了父母給予她的一切,只覺得理所當然,卻從沒有想過父母的感受。

母親其實一直對她的大齡單身耿耿於心,卻害怕給她壓力,害怕傷她自尊,不敢在她面前提起。但又擔心誤了女兒的未來,心中萬般糾結。

見表姐傷心自責,我勸她出去走走,旅遊一下散散心。

她搖頭,她要留在家裡陪伴自己的父親。她說,母親的離開,讓她真正明白了婚姻的本質。

她說,婚姻的本質是陪伴。

大齡剩女說:“我33歲未婚,母親的離開,讓我明白了婚姻的本質”

我也一直覺得,婚姻的本質是陪伴,而不是所謂的利益共同體。因為,婚姻是有溫度,能讓你感受到溫暖。

婚姻的本質也不是所謂的愛情的昇華,因為再絢爛的愛情也是有時限,最多三五載,愛情就化為烏有,只剩下習慣和默契。

正如《羅輯思維》的羅振宇所說:凌晨三點的一杯水,老去時候的相互陪伴,困難時候的相互支撐,這就是婚姻存在的意義。

這也是婚姻的本質。

大齡剩女說:“我33歲未婚,母親的離開,讓我明白了婚姻的本質”

每個人生來孤獨,所以陪伴才顯得尤為重要。

或許有人說,每個人離開的時候也孤獨。但顯然,說這樣話的人,沒有明白陪伴的真正意義。

在餘華小說《活著》的主角福貴,這個歷經無數苦難的男人,我覺得,他應該比誰都明白陪伴的意義。

他的一生不斷地在遭受失去的打擊。因為惡習失去全部財產,然後源源不斷地失去一個又一個親人,支撐他的就是還陪伴在身邊剩下的家人。

直到最後,他連僅剩的外孫苦根,也因為一場急病,離他而去。

大齡剩女說:“我33歲未婚,母親的離開,讓我明白了婚姻的本質”

​但福貴並沒有因此失去活著的勇氣,他說:

我有時候想想傷心,有時候想想又很踏實,家裡人全是我送的葬,全是我親手埋的,到了有一天我腿一伸,也不用擔心誰了。我不會讓別人白白埋我的,我在枕頭底下壓了十元錢,這十元錢我餓死也不會去動它的。村裡人都知道這十元錢,是給替我收屍的哪個人,他們也都知道我死後,是要和家珍他們埋在一起的。

我認為福貴並不孤獨,家人們多年的陪伴,給予他一個堅定的信念,讓他覺得有一天,一定可以和家人團聚。

所以,他不慌張,也不孤獨。

後來,福貴買了一頭老牛,他和這隻牛相依為命,依舊充滿希望地活著。

大齡剩女說:“我33歲未婚,母親的離開,讓我明白了婚姻的本質”

​許多人都說,《活著》太過壓抑,但我卻覺得文章所展現的是希望的力量。而希望的力量恰恰是現代人在面對婚姻時,最缺乏的。

如今的人們,在面對婚姻時,總是膽怯的,總是不停盤算著,在婚姻中自己將會失去什麼,將會帶來什麼,是否能夠提升自己現在的生活。

他們在不斷的權衡中,只看到事物的表面,卻忽略了婚姻的本質是陪伴,陪伴會給你一種歸屬感,讓你有種落葉生根的心安。

心有歸處的人,又何懼孤獨,又怎會孤獨?

大齡剩女說:“我33歲未婚,母親的離開,讓我明白了婚姻的本質”

​福貴哪怕已經經歷過那麼多的苦難,哪怕已經垂垂老矣,但他依舊會依靠僅有的能力,找到陪伴自己的老牛。

那麼,正值人生鼎盛期的你,又有什麼理由放棄婚姻,放棄尋找心靈歸處的機會呢?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