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九品中正與等級婚姻

劉秀的東漢政權是靠豪強地主的力量建立起來的,又經過兼併和各地流民的依附,豪強地主成為左右漢室的力量。

“九品中正制”創立於魏,是整個魏晉南北朝時期代表世族豪門利益的一種官吏選拔制度。

九品中正制,是在各州郡設“中正”官,負責考察、選拔、推薦本州郡的人才。方法是把被推薦的人分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級,叫作“九品”。評定的方法是首先考慮這個人的“品”,就是家世,然後再考察這個人的“狀”,就是本人的才德。中正官根據各人的“品狀”劃分品級上報,中央根據中正官的奏報,依品授官。品級越高,官職越大。因而造成了當時一種的等級局面。晉初劉毅《請罷中正除九品疏》曰:

“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

東晉以後,更是

“舉賢不出世族,用法不及權貴”,

這種選官制度,無疑是豪強大族勢力發展的結果。


九品中正與等級婚姻


九品中正制引發士族等級

在當時,世代做官的家族,又稱世家大族或門閥世族。家世是評價與衡量人的身分的最高標準。士族家族與庶族家族之間有嚴格的區分,這就是一般人說的“士庶之隔”。即使士族之間,也有等級之分,最高的稱為“右姓”或“茂姓”,如北方的王、謝、袁、蕭,東吳的顧、陸、朱,張,山東的崔、廬、李、鄭等等,被天下所公認。另外,由於歷史的或其他原因,這些大姓之間又有所區別,如東晉以後隨東晉政權南下的北方如王、謝大族,地位又略高於江南的顧、陸、朱、張諸族。

這些大族,封固山澤,壟斷經濟,又擁有武裝,已不把帝王之尊放在眼裡。相反,在位者要鞏固自己的統治,首先要籠絡大族。東晉司馬睿為琅邪王時,結交了大族王導,307年,移鎮建康(今南京)。江南世族看不起他,因而一個多月過去了,也沒有人來拜訪,他十分憂慮。因此王導替他精心策劃了一齣戲,要司馬睿利用當地三月初三“修禊”(到水邊求福去災)之機,以觀看官民歡度禊節為名,官蓋華麗地出發,王導和他的從兄王敦及北方名士,則騎馬簇擁,助其聲威。江南的名門望族顧榮等人看見這個豪華的場面,威的陣勢,大為震動,趕忙出來到路旁拜見司馬睿,在他們的帶動下,

“吳(吳郡)會(會稽郡)風靡,百姓歸心”。

公元318年,西晉愍帝被殺,司馬睿就在建康正式稱帝。北方士族的功勞大,因而地位最高;南方士族雖不及北來士族得勢,但仍然是東晉政權必須依靠的力量。


九品中正與等級婚姻


士族是不與寒門來往的。即使有所接觸,也自矜門第,傲氣十足。如南朝宋武帝的皇舅路慶之出身寒微,有一次他的孫子路瓊之去拜訪名門望族王僧達,王先是不搭理他,而後又是譏笑地問:

“過去我家養馬的僕人路慶之是你什麼親戚?”

路瓊之剛走,王就喝令家人把路瓊之坐過的床拿去燒掉,表示不甘與寒門為伍。路太后聽說了跑到皇帝面前哭訴,要求為她作主,宋武帝也只好回答:

“瓊之這孩子太小了不懂事,何苦跑到王家自找受辱呢?王僧達這樣的大戶,怎麼好輕易問罪?”

這事也就不了了之。大族的猖獗已經到了皇帝也要忍氣吞聲的地步。


九品中正與等級婚姻


士族婚姻限制在士族的範圍之內。

士族為了維護自己的特殊地位,就尤其要把自己的婚姻嚴格限制在士族的範圍之內。並極力排除非士族混入士流,以保持其高貴血統。他們宣揚:

“士庶之際,實自天隔。”

哪個士族不嚴守這種限制,就會受到全體士族的反對和排擠。

《南史・侯景傳》記載曾經不可一世的大將軍侯景,希望與王、謝大士族聯姻,南朝梁武帝就很明白地告訴他:

“王、謝高門非偶,可於朱、張以下求之。”

又如《昭明文選・彈事》記載,南齊的東海士族王源,把女兒嫁給富陽滿璋之的兒子,而滿氏是否士族,當時還搞不清。因此其他士族便認為受到了玷汙,認為是“婚宦失類”,於是群起而攻之,御史中丞沈約為此上表彈劾說:

“滿氏姓族,士庶莫辨,王滿連姻,實駭物聽。”

堅決要求皇帝革除王源的官職,從士族的圈子中清除出去,甚至建議將王源“禁錮終身”。婚姻本來是個人的事情,卻要受到整個階級的干涉,等級的森嚴,是可以想見的了。


九品中正與等級婚姻


婚姻講求門當戶對已經蔚然成風,也成為人們的道德準則,北朝政府甚至直接下令禁止士庶通婚,北魏和平四年下詔書說:

“皇族師傅百王公侯伯及士民之家,不得與百工伎巧卑姓為婚,犯者加罪。”

太和二年又下詔書說:

“皇族貴戚及士民之家,不得與非類婚偶。”

這種不得與非類婚偶的限制,使周朝以來同姓不婚的原則遭到破壞,為人類自身經驗所否定過的近親婚配又為人類自身恢復了。

像晉代劉頌的女兒嫁給了近親改姓的陳矯,魏國司空王基的兒子娶了司空王沈的女兒等例,在這一時期不勝枚舉。過於強調門第,聯姻範圍越來越狹小,不但同輩間近親結婚,甚至也打破了輩分限制。如吳國孫權娶了姑姑的孫女徐氏做妻子,孫休的妻子夫人是孫休姐姐的女兒。


九品中正與等級婚姻


門第婚姻等於利益婚姻。

門第婚姻維護著貴族的利益,政治的、功利的需要被放到首位,才貌之類退居到極為次要的地位。至今人們還津津樂道諸葛孔明擇婦不好色,娶了“黃氏醜女”為妻,二人相敬相愛,互相支持而成大業。其實,醜女的父親黃承彥是當時的名士,諸葛亮確實在婚姻上走了一著妙棋,他因此結交了當地一大批有權勢的名門豪族。


九品中正與等級婚姻


袁術因懼怕呂布與自己為敵,曾經要求與呂布結為婚家,欲迎娶呂布女為子媳,呂布答應了。陳珪聽說後,擔心這兩家結親後聯合起來,對自己不利,煞費苦心,挑拔離間,破壞了這檔婚事。

總之,在魏晉南北朝,婚姻的政治功利因素被空前強調,有著極敏感的利害關係。夫婦之間互有忌憚牽制,女方門第若高於夫家,做丈夫的就不能不容忍妻子的放肆。只有庶民男女,是生來就被人賤視的。甚至寒人娶個官府奴婢為妻,如果這個女子是豪門出身,因獲罪沒入官府為婢,也會給男方帶來無比的榮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