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九品中正与等级婚姻

刘秀的东汉政权是靠豪强地主的力量建立起来的,又经过兼并和各地流民的依附,豪强地主成为左右汉室的力量。

“九品中正制”创立于魏,是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代表世族豪门利益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

九品中正制,是在各州郡设“中正”官,负责考察、选拔、推荐本州郡的人才。方法是把被推荐的人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级,叫作“九品”。评定的方法是首先考虑这个人的“品”,就是家世,然后再考察这个人的“状”,就是本人的才德。中正官根据各人的“品状”划分品级上报,中央根据中正官的奏报,依品授官。品级越高,官职越大。因而造成了当时一种的等级局面。晋初刘毅《请罢中正除九品疏》曰: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东晋以后,更是

“举贤不出世族,用法不及权贵”,

这种选官制度,无疑是豪强大族势力发展的结果。


九品中正与等级婚姻


九品中正制引发士族等级

在当时,世代做官的家族,又称世家大族或门阀世族。家世是评价与衡量人的身分的最高标准。士族家族与庶族家族之间有严格的区分,这就是一般人说的“士庶之隔”。即使士族之间,也有等级之分,最高的称为“右姓”或“茂姓”,如北方的王、谢、袁、萧,东吴的顾、陆、朱,张,山东的崔、庐、李、郑等等,被天下所公认。另外,由于历史的或其他原因,这些大姓之间又有所区别,如东晋以后随东晋政权南下的北方如王、谢大族,地位又略高于江南的顾、陆、朱、张诸族。

这些大族,封固山泽,垄断经济,又拥有武装,已不把帝王之尊放在眼里。相反,在位者要巩固自己的统治,首先要笼络大族。东晋司马睿为琅邪王时,结交了大族王导,307年,移镇建康(今南京)。江南世族看不起他,因而一个多月过去了,也没有人来拜访,他十分忧虑。因此王导替他精心策划了一出戏,要司马睿利用当地三月初三“修禊”(到水边求福去灾)之机,以观看官民欢度禊节为名,官盖华丽地出发,王导和他的从兄王敦及北方名士,则骑马簇拥,助其声威。江南的名门望族顾荣等人看见这个豪华的场面,威的阵势,大为震动,赶忙出来到路旁拜见司马睿,在他们的带动下,

“吴(吴郡)会(会稽郡)风靡,百姓归心”。

公元318年,西晋愍帝被杀,司马睿就在建康正式称帝。北方士族的功劳大,因而地位最高;南方士族虽不及北来士族得势,但仍然是东晋政权必须依靠的力量。


九品中正与等级婚姻


士族是不与寒门来往的。即使有所接触,也自矜门第,傲气十足。如南朝宋武帝的皇舅路庆之出身寒微,有一次他的孙子路琼之去拜访名门望族王僧达,王先是不搭理他,而后又是讥笑地问:

“过去我家养马的仆人路庆之是你什么亲戚?”

路琼之刚走,王就喝令家人把路琼之坐过的床拿去烧掉,表示不甘与寒门为伍。路太后听说了跑到皇帝面前哭诉,要求为她作主,宋武帝也只好回答:

“琼之这孩子太小了不懂事,何苦跑到王家自找受辱呢?王僧达这样的大户,怎么好轻易问罪?”

这事也就不了了之。大族的猖獗已经到了皇帝也要忍气吞声的地步。


九品中正与等级婚姻


士族婚姻限制在士族的范围之内。

士族为了维护自己的特殊地位,就尤其要把自己的婚姻严格限制在士族的范围之内。并极力排除非士族混入士流,以保持其高贵血统。他们宣扬:

“士庶之际,实自天隔。”

哪个士族不严守这种限制,就会受到全体士族的反对和排挤。

《南史・侯景传》记载曾经不可一世的大将军侯景,希望与王、谢大士族联姻,南朝梁武帝就很明白地告诉他:

“王、谢高门非偶,可于朱、张以下求之。”

又如《昭明文选・弹事》记载,南齐的东海士族王源,把女儿嫁给富阳满璋之的儿子,而满氏是否士族,当时还搞不清。因此其他士族便认为受到了玷污,认为是“婚宦失类”,于是群起而攻之,御史中丞沈约为此上表弹劾说:

“满氏姓族,士庶莫辨,王满连姻,实骇物听。”

坚决要求皇帝革除王源的官职,从士族的圈子中清除出去,甚至建议将王源“禁锢终身”。婚姻本来是个人的事情,却要受到整个阶级的干涉,等级的森严,是可以想见的了。


九品中正与等级婚姻


婚姻讲求门当户对已经蔚然成风,也成为人们的道德准则,北朝政府甚至直接下令禁止士庶通婚,北魏和平四年下诏书说:

“皇族师傅百王公侯伯及士民之家,不得与百工伎巧卑姓为婚,犯者加罪。”

太和二年又下诏书说:

“皇族贵戚及士民之家,不得与非类婚偶。”

这种不得与非类婚偶的限制,使周朝以来同姓不婚的原则遭到破坏,为人类自身经验所否定过的近亲婚配又为人类自身恢复了。

像晋代刘颂的女儿嫁给了近亲改姓的陈矫,魏国司空王基的儿子娶了司空王沈的女儿等例,在这一时期不胜枚举。过于强调门第,联姻范围越来越狭小,不但同辈间近亲结婚,甚至也打破了辈分限制。如吴国孙权娶了姑姑的孙女徐氏做妻子,孙休的妻子夫人是孙休姐姐的女儿。


九品中正与等级婚姻


门第婚姻等于利益婚姻。

门第婚姻维护着贵族的利益,政治的、功利的需要被放到首位,才貌之类退居到极为次要的地位。至今人们还津津乐道诸葛孔明择妇不好色,娶了“黄氏丑女”为妻,二人相敬相爱,互相支持而成大业。其实,丑女的父亲黄承彦是当时的名士,诸葛亮确实在婚姻上走了一着妙棋,他因此结交了当地一大批有权势的名门豪族。


九品中正与等级婚姻


袁术因惧怕吕布与自己为敌,曾经要求与吕布结为婚家,欲迎娶吕布女为子媳,吕布答应了。陈珪听说后,担心这两家结亲后联合起来,对自己不利,煞费苦心,挑拔离间,破坏了这档婚事。

总之,在魏晋南北朝,婚姻的政治功利因素被空前强调,有着极敏感的利害关系。夫妇之间互有忌惮牵制,女方门第若高于夫家,做丈夫的就不能不容忍妻子的放肆。只有庶民男女,是生来就被人贱视的。甚至寒人娶个官府奴婢为妻,如果这个女子是豪门出身,因获罪没入官府为婢,也会给男方带来无比的荣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