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4 史上最花心的詩人,與多位女子糾纏不清,卻也寫出最動人的情詩



大唐王朝盛產詩人,眾詩人中間,情感糾葛最為豐富,與眾多女子糾纏最為不清楚的一位當屬元稹,因此他亦得了“最花心詩人”之名號。若提起他的名字你還不大熟悉,那這句他寫過的名詩則會讓你恍然大悟:“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出自《離思》)

其實,說他花心,不如說他易動情。縱觀元稹一生,與多位女子發生糾扯,這邊未解決,而另一邊又已開始。俗話說,“自古才子紅顏慕”,從他筆下之詩便可以看出他才學不凡,同時他自身也是一位感情多變之人,情感豐富,而正因如此,眾女子見之,心生歡喜。無論是出自名門之女,青樓才女,或是平凡的大家閨秀,她們因元稹而愛,卻又因他而內心深受傷害。

少女鶯鶯

倘若提起元稹曾寫過的一本名為《會真記》的傳奇小說,許多人搖頭不知,但一定知道後來以此為藍本進行創作的《西廂記》。張生與鶯鶯的愛情故事即是作者元稹以自己當年的經歷進行藝術加工創作而成的。

史上最花心的詩人,與多位女子糾纏不清,卻也寫出最動人的情詩

當年的元稹年紀輕輕,與一名天真爛漫的少女墜入愛河,她名叫鶯鶯,也正如原小說裡事情的發展,他因為某些現實生活原因而不得不與這位鶯鶯小姐從此分別,另謀他處,於是便有了後來他的妻子韋氏,此女是韋府的小姐。開篇提及的千古名詩《離思》便是元稹寫給這位韋氏,以表達哀悼思念之情的一篇悼亡詩。

髮妻韋叢

這樣看來,好像元稹娶韋府小姐韋叢是因為妄圖攀高枝,以妻子之家作為自己事業上升的階梯,也因此拋棄了鶯鶯,辜負了她對自己的一片真心。但是從《離思》這首詩中我們何嘗又體會不到元稹對妻子的真情流露?

如果我們用心體會詩中所描寫的意境與情境,會發現自身內心也產生了強烈的共鳴,腦海中彷彿有妻子去世之後傷心痛絕的元稹,他悲痛欲絕,心中之傷感難以訴說,只好將對亡妻的思念寄託於紙筆。而實際上,元稹並非自己詩中的“痴情人”,他在韋叢尚未去世時,就與薛濤糾纏在一起,後又納了一名小妾安氏,續娶裴淑為妻,生活並未多大改變。

才女薛濤

薛濤不僅是當時一名遠近聞名的才女,相貌更是如花似玉,簡直就是才貌雙全,難得的一位佳人。而她與元稹的情感經歷,可以說是愛的轟轟烈烈,但就結果來說,可以說是無疾而終。

元稹自知追求才女不易,便親自為他的心上人作了一首名為《寄贈薛濤》詩:

錦江滑膩峨眉秀,幻出文君與薛濤。言語巧偷鸚鵡舌,文章分得鳳凰毛。

紛紛辭客多停筆,個個公卿欲夢刀。別後相思隔煙水,菖蒲花發五雲高。

在詩中,他表白道,薛濤就是自己的卓文君,並在自己的詩中化用司馬相如的《鳳求凰》,顯得更唯美。讓人足以體會到濃厚的思念之情,愛慕之情,也足以讓才女薛濤為之心動,為之痴狂。

名媛劉採春

史上最花心的詩人,與多位女子糾纏不清,卻也寫出最動人的情詩

ml>

後來元稹調離蜀地之後,漸漸沒了音信,不知為何,十年之後的他身在杭州,竟又想起了在蜀地苦苦等待他的薛濤。於是當他準備將薛濤帶到杭州時,又遇上了一位讓他頗為心動的女子,以致他“樂不思蜀”的劉採春。

作為江南名媛,劉採春才能相貌雙出眾,並不亞於薛濤。以元稹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容貌佚麗,非濤所能比也”。為了追求劉採春,他同樣採用了寫詩求愛的方式,為劉採春寫了《贈劉採春》詩一首,表達愛慕之情。除此之外,他還費盡心機,採用非常手段,使得劉採春被逼就範,悲憤羞慚的她只得自盡而死。劉採春為了表達自己的死因,留下了一首絕命詩,雲:“聞到瞿塘顧堆懷,高山流水近陽臺。旁人哪得奴心事,美景良辰永不回!”而薛濤亦是孤獨終老。

史上最花心的詩人,與多位女子糾纏不清,卻也寫出最動人的情詩

俗話說道,“自古才子多風流”,元稹有才為真,而其風流性情也不假。不過千年以前之事,我們今人就當看作當時文人之逸事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