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道德经》里,暗藏的玄机是什么?

潜龙158238209


《道德经》暗藏的玄机就是用洛书解读周易。

比如《道德经》第十章是老子对乾卦的领悟: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比如《道德经》第三章是老子对比卦的领悟: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

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详见正解《道德经》第三章?-悟空问答

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619784605950017796/

比如《道德经》第二十二章是老子对夬卦的领悟: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

欲一睹为快?点赞吧!点赞突破100/10000上图(大家也可试着按图索骥)


洛书图解周易


有两件事,老子在《道德经》中没有明说,就算做暗藏的玄机吧。

一、道生德养

道生一,然后幻化万物,也就是到生万物。

但是德养万物,也就是德为万物提供养料。

道生,德养。有点像妈妈负责生孩子,爸爸负责把孩子养大的意思。

所以才说,厚德载物。变一种说法更好理解:德厚才能载物。

德是桌面,是桌子腿。物是堆积在桌面上的物,桌面和桌子腿要足够结实,才能堆积更多的物。

作为俗人来说,想钱多,先修德,想位尊,先修德。

财多德浅,灾矣。

位尊德薄,险矣。

二、以德进道

帛书《老子》,德经在前,道经在后,称《德道经》。

体现老子淳德归道,以德进道的本意。

汉以后的版本,才是道经在前,德经在后,称《德道经》。

正如修佛之前要厌离俗世才能进入佛的境界一样,想得道,需先修德。

我也时常在想,一个德行败坏之徒,其一,他怎么会去研读《德道经》呢?其二,就算研读了,又怎么读的明白呢?


水滴国学


道篇通俗一点讲就是大自然的力量,老祖宗老子在跟我们讲我们是从哪里来的。德篇则是讲大自然这么伟大这么成功的创造万物,我们的应该怎么做,怎么向大自然学习,如何做人做事才能成功。



问题来了,玄机在哪?

其实,道是指世间万物的规律,一种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德是我们人的在这个世界要秉承什么法则才能向道一样长久。那么你说的玄机,就从德说起吧。

为什么要有德经呢?因为我们人是有自己的思维的,不想动物还存在兽性,我们有意识去控制自己的本性,这就是我们人和动物的区别。这也就是意识和潜意识。道德经的无我就是从潜意识出发的意思。就是要自动自发的做事,不要存在个人的偏私的。那么,为什么要写那么多呢?其实老子怕我们不知道怎么做,他已经把规条都一一列举出来了。




玻璃心墙


由于老子已深刻地认识到了,天地万物(其中包括人类社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根就是“道”。所以他通篇都在強调必须以符合道、符合德、符合自然的原则治天下。还強调就治国而言,“无为”胜“有为”,“柔弱胜刚强”以及“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与“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候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化”。即“道”之所以能“无不为”地“以辅万物之自然”,其模式就是无为法治的模式(即依靠得是自然的法则与法規)。正因此老子认为人类社会只要以道无为法治的模式与民立契治天下(即“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与“故有德司契”),而不主观有为地瞎掰、乱干预、乱主宰(即“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就能够“道者同于道”地促使社会自正自化得向前发展与进步(即“我无为而民自化”及“候王得一,以为天下正”)。所以老子学说既是人生立世处世之瑰宝,又是救世治国之宝典!如其“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及“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等哲理都是明证。


有德司契


道经开篇用了一个词"玄之又玄",这个玄字确实有玄机。

用现代分类来看,老子首先是一个天体物理学家,他研究天体极深,达到了终极程度,几千年前就已经超越了当今任何科学家。他用汉字创造了一个天体物理的符号体系,只有弄明白这套体系符号所指,我们才能跟老子的思维同步。

玄,就是这套符号体系当中的一个重要符号,或者说重要概念。

玄,弦也。是不是完全吻合最前沿的弦理论?

玄,旋也。宇宙万物都在公旋、自旋。宇宙万物是旋出来的,然后始终保持旋的状态。是不是比大爆炸更能合理解释宇宙现象?

玄,悬也。宇宙万物都在空中悬浮着。是什么力量使然?老子讲,天网恢恢 疏而不失,这是洞察的还是推理猜想的?


太极拳玄机


中华原生文化中,包含了两个【人类终极知识】:重叠结构世界、心智系统转换。

在整个人类文明的进程中,中华文明的历史使命就是要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把这两个人类终极知识传递下来。

要传递这两个终极知识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这两个终极知识是超越人类认知经验的,换句话,在古代的知识背景下,根本就不可能通过语言、文字进行传授,所以,要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把这两个终极知识传递下来,必须是接力式的传递。

这两个人类终极知识最早的起源点在轩辕黄帝,黄帝时代把【重叠结构世界】原理刻入了甲骨,形成了甲骨文,甲骨文后来演变成中国人的文字,一直延续了下来。

虽然在这个过程中,甲骨文消失了,但是,等到1899年甲骨文重新被发现的时候,中国人基本上还能认出甲骨文的大概意思。

上面的甲骨文字就是表示【重叠结构世界】的“天”字,以及表示【重叠结构人体】的“人、身”、“元”字。

轩辕黄帝把【心智系统转换】的方法融入了中华先民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被后世称为【礼】。

在这场文化传递中,第一次出现的接力者是孔子。

黄帝时代的【礼】到了孔子的时代,【礼】的真正作用:【心智系统转换】已经快失传了,结果被孔子重新发现、发掘、推广了出来。

孔子儒学被汉武帝独尊是有其历史必然性的,中华民族2000多年的皇帝集权很好地护佑了孔子儒学一直到近代,孔子儒学最大化的占据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时空,也就最大化的保留了孔子儒学的典籍……

与孔子一同出现的另一个接力者是老子。

老子写的《五千言》,其实在当时,中国人也只能猜个大概轮廓,具体内容也是看不懂的,《老子五千言》真正的内涵,今天看起来很像是甲骨文的说明书,对【重叠结构世界】以及【心智系统转换】进行了非常详细论述。

这样的内容,作为一个普通人,不管他的学识有多高,在当时的知识背景下都是不可能看懂的,只能按照已有经验进行解释,而这种解释怎么可能是老子的本来意思呢?

所以,《老子五千言》真正的读者其实是现代人。依靠人类整体文明进程所建立起来的知识背景,现代人已经能还原《老子五千言》的真正内涵。

没有《道德经》、《老子帛书》这些流传下来的《老子五千言》的各种版本,我们真的很难重新解读甲骨文。也很难真正了解【重叠结构世界】与【心智系统转换】。

更多【重叠结构世界】、【心智系统转换】的内容,请阅读心智玩家头条号的文章

请关注心智玩家:揭秘重叠结构世界、还原中华源头文化、体验心智系统转换


心智玩家


《道德经》一书博大精深,包含着治国、用兵、处世、养生等各个方面的道理,书中用了大量的隐喻,暗喻,还有古文里的“通假”现象,使人难以理解,对于不懂此书的人来说,处处都是玄机,如能深入进去,也没有什么玄机。《道德经》原来的名字叫《老子》,《道德经》的书名是后人给起的,也可以说是对书内容的高度概括,书里最关键还是“道”和“德”两字,《道德经》五千言也都是围绕这两个字在论述,明白了这两个字,也就明白了《道德经》。


东方俊侠74412004


《道德经》看到的老子是“胸怀祖国道江山,放眼世界德天下;崇尚自然齐万物,关注生命爱人民”的“创世道祖”。


来世纪


教人超凡入圣

教人飞天遁地

揭示天机

诠释天道


天方正大


玄机是"无",2012年瑞典大强子对撞机证实了"无"中是正负粒子组成……即无中生有,有生万物……无为道的内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