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李白被誉为“天仙语”的一首诗,后人模仿不得,模仿“即属凡辞”

天宝初年,由于贺知章等人的称赞,李白特许被唐玄宗召见,于是李白怀着一腔热血,怀着济世之志,奉召来到了大唐的都城长安。最初,他的诗文才华受到了唐玄宗的赞赏,供奉翰林,但是,李白渐渐发现,唐玄宗就是将自己看做一个供他娱乐的文人,要写“云想衣裳花想容”这样的诗句,再加上李白的脾气得罪了许多权贵,于是,他的理想现实逐渐被敲碎。

李白被誉为“天仙语”的一首诗,后人模仿不得,模仿“即属凡辞”

他看懂了长安城中那种“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的现实,所以他不得不考虑将来的归宿和打算。这个时候,他的友人刘十六恰好要去湖南归隐,李白前去为友人送行,有感于当时的现实,于是在赠别之际,为友人写下了一首诗。

这首诗便是《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由于李白这时将要同朝廷决裂,所以这首歌行,便具有十分浓郁的感情了。这首歌行虽然只有八句四十二个字,但是却意蕴深远,含义深厚,且其中多重叠之句,但是就因为重叠,所以读来声韵流转,十分具有节奏感,可以说,是歌行中的上上之作。

李白被誉为“天仙语”的一首诗,后人模仿不得,模仿“即属凡辞”

这首诗以“白云歌”为题,所以自然而然,是紧紧抓住了白云这一形象,通过白云来抒发李白心中所感。自从南朝陶弘景之后,白云一直和隐者联系在一起。据说,陶弘景隐居在句曲山,齐高帝诏问他:“山中何所有”?他回答说:“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所以从此以后,白云便和隐者结下了不解之缘。白云在天空中自由来、自由去,而且在人们看来,洁白无瑕,这象征着隐者的美好品质,所以李白从白云入手,将我们带入到了一种清逸深远的境界。

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李白

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

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

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起首直接从友人的行程路线落笔,他是从“秦”地归隐到“楚”地,所以首二句直接便点明道:“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白云处处均有,而这片白云一直跟随着他,与他形影不离,暗喻高洁和自由。

李白被誉为“天仙语”的一首诗,后人模仿不得,模仿“即属凡辞”

之后的几句,其实都是在说明白云自始至终不离友人的身边,随他渡过湘水,随他飘到楚山归隐之所。虽然是在歌白云,但是却处处体现着隐者的高洁。评曰:“

诗主风神”,李白的这首诗便真正达到了这种潇洒、高妙的境界。正如方弘静所言:“《白云歌》无咏物句,自是天仙语,他人稍有拟象,即属凡辞”。

屈原在《九歌》中曾经有诗句云:“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所以李白这里的“女萝衣”,便是山鬼的代称,用此词,是为了突出山鬼爱好善行高洁的人,以此来突出友人的归隐实在是明智之举。湘水之上的女萝衣会盛情款待有道德的高洁之士,那么刘十六自然是符合这一条件的,因此李白坚定的劝道:“白云堪卧君早归”。

李白被誉为“天仙语”的一首诗,后人模仿不得,模仿“即属凡辞”

这首诗虽然简短,用词用句也很简单,但是却意蕴深厚,平淡中暗藏锋芒,而且表现形式奔放洒脱,有着民歌的音韵美和回环美,堪称艺术和形式上达到了完美的和谐统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