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 此人黄埔四期文武双全:蒋介石要他当秘书,他却当毛泽东军事高参

众所周知,黄埔军校出来的名将众多。但能文能武的并不多。此人“武”到开国中将,“文”到成为公认的军事理论大家、公认的军事教育大家、公认的孙子兵法研究大家。不仅如此,他还是书法家、诗人。蒋介石要他当参谋秘书,毛泽东要他当军事高参。这个人就是郭化若。

此人黄埔四期文武双全:蒋介石要他当秘书,他却当毛泽东军事高参

学习成绩优异,蒋介石看中想要他当参谋秘书。

郭化若1925年考入黄埔军官学校第四期,与林彪、刘志丹、张灵甫、胡琏等是同学。学习期间,郭化若成绩非常优秀。一次蒋介石检查学员的作业,发现郭化若作业本的字写得非常工整漂亮,就象字帖一般,蒋介石大加赞赏,还专门接见了他。

1926年3月,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后,郭化若毅然退出国民党,成为公开的共产党员。但蒋介石非常爱惜郭化若的才华,曾两次下令调郭化若去当他的参谋秘书,同时也想借此把郭化若彻底拉到国民党阵营中去。但郭化若认为蒋介石迟早是革命的敌人,所以他以“军人应当效命疆场”为托词予以坚决回绝。

1926年7月,郭化若参加了北伐战争,任炮兵连长。郭化若是个爱动脑子打仗的人,“在战争中他这个小小的炮兵连长就开始考虑战略、战役问题”。

南昌起义爆发后,郭化若在广东省大埔县三河坝附近赶上了南下的起义部队。但很快组织上又派他赴苏联莫斯科炮兵学校留学。直到1928年冬才回国。

此人黄埔四期文武双全:蒋介石要他当秘书,他却当毛泽东军事高参

理论造诣深厚,毛泽东请他作自己的军事高参。

在苏学习期间,郭化若便时刻关注国内革命形势。回国后他即要求到朱毛的红四军工作。毛泽东对郭化若的才华大加赞赏,一次在同他谈话时说:“你是福建人,但你的见识却不是‘俘见’,是‘深见’,是深可见底的......你到苏联这一趟没有白去。也许真的是旁观者清,你在苏联看国内情况比国内一些同志还清醒。难得!难得!”

中央红军长征到达延安后,毛泽东请郭化若担任了红军庆阳步兵学校校长,不久又任命他担任毛泽东的军事教育顾问。对此,有人开玩笑地说:“你郭化若天生就是高参的命,不是毛泽东的高参,就可能是蒋介石的高参”。

1939年1月至1940年2月,中央军委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开办了第一期参谋训练队。毛泽东特派郭化若主授战略学课程。原本上,训练队领导希望毛泽东亲自授课,毛泽东对他们说:“你们放心,郭化若授得不亚于我”。

毛泽东还就研究、宣传《孙子兵法》对郭化若作了具体指示。郭化若没用两三个月的时间,就写出了约4万多字的《孙子兵法之初步研究》,该论文影响甚大。

有一次,周恩来从重庆回到延安,见到郭化若说:“有些国民党军官向我打听写《孙子》文章的郭化若何许人也?和郭沫若是不是兄弟?我答:他是共产党毛泽东同志的军事高参。他和郭沫若先生没有亲戚关系,但他在中国军事理论界的地位应该和郭沫若先生在革命文学上的地位相当”。

此人黄埔四期文武双全:蒋介石要他当秘书,他却当毛泽东军事高参

军政样样精通,带兵打仗与政治工作都很出色。

早在红四军工作时期,郭化若在受命指挥攻打福建漳平的战斗中,即率部取得了以少胜多的突出战绩,当即被任为第二纵队参谋长,很快又接任纵队长。调任红4军军部参谋处处长后,主要在毛泽东、朱德身边负责战斗文书起草工作。郭化若红军时期最高职务是红一方面军代参谋长、红一方面军总前委秘书长。

郭化若再次到一线带兵打仗是在解放战争爆发后的1946年7月,他任鲁南军区副司令员。

1947年8月,郭化若任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副司令员,与著名“虎将”王必成搭班子。到任6纵后,很快就参加了沙土集战役。战役结束后,王必成不无得意地说:“化若同志,你是主席的高参,委屈你也给我参谋参谋吧!”于是,郭化若对团以上干部指出了部队当时存在的不足:包括战术技术上的问题,通讯联络问题,协同配合问题,等等。豫东战役胜利结束后,郭化若作了题为《从六纵队豫东战役作战看今后战术改进的几个问题》报告。王必成高兴地说:“有郭化若在,我们六纵才能真正必成啊!”

此人黄埔四期文武双全:蒋介石要他当秘书,他却当毛泽东军事高参

1948年8月,郭化若升任华野4纵政委兼党委书记,与著名战将陶勇搭班子。11月,参加了淮海战役。4纵在该役中打得十分出色,歼敌最多。杜聿明也是被4纵生俘的。当杜聿明这个黄埔一期学长被押送到他四期的师弟郭化若面前时,“开始还摆出副骄横高傲、不肯认输的姿态。当听说此人就是毛泽东的军事高参、写《孙子》文章的郭化若后,杜才惶惶不安地低下头来”。

1949年2月,郭化若出任三野第9兵团政委兼党委书记。三年升任三职。这体现了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对他的高度信任。之后,他与兵团司令宋时轮一起率部参加了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

各种著作等身,象他这样儒将实在是不可多得。

郭化若一生著述颇丰,可以说是著作等身。除前面提到外,他还著有《孔明兵法之一斑》《游击战争战术上的基本方针》《日本的速胜论为什么必将失败》《防御战斗》《抗日的步兵战术问题》

很多研究者认为:“作为毛泽东的军事高参,郭化若的著作、文章几乎都是对毛泽东军事思想或战备、或战役、或战术层次的阐述”。

1957年7月,郭化若的《新编今译孙子兵法》隆重出版,毛泽东得知后欣喜地说:“古有《孙子》,今有郭子”。

郭化若把自己后半生的主要精力都投入到了编写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上,为中国的军史研究开创了先河。他在担任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名誉会长之余,领导编写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新四军抗日战争战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大辞典》等很多著作。

与此同时,郭化若还整理出版了《郭化若回忆录》《郭化若军事论文选集》《郭化若书法集》《郭化若诗词墨迹选》等著作。

此人黄埔四期文武双全:蒋介石要他当秘书,他却当毛泽东军事高参

主要参考文献:《郭化若回忆录》《郭化若军事论文选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