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 市场降温,螺纹钢或平稳入“鼠”年

赵毅

新年伊始,螺纹钢市场走势略显平淡,期货端价格在窄区间内升降不一,现货端的调价幅度减小,调价频率也大幅降低,市场热情降温。这种趋势或延续至春节后。

假期临近,库存增加迹象明显。截至1月16日当周,螺纹钢周产量为312.46万吨,环比下降23.41万吨,降至2019年春节后最低值,与2019年“十一”国庆节时的313.73万吨基本持平。螺纹钢库存连续7周增长且加速递增,近3周总库存累计上升204.73万吨。最近1周,螺纹钢社会库存大幅增长82.21万吨至495.6万吨,钢厂库存增长11.95万吨至234.87万吨;五大品种库存仅上升139.12万吨,而螺纹钢以94.16万吨增幅独占2/3。随着春运拉开序幕和北方地区降温降雪,工地陆续停工,暖冬效应对螺纹终端需求的利好大幅减弱,库存在未来1个月内大概率继续累积。

政策方面,过去几年,冬季环保限产反复影响市场,但在未来一段时间其对市场的影响将大幅降低。随着产能置换完成,加之2019年政府摒除了“一刀切”的粗放管理方式,污染物排放合格钢厂的生产不再受天气影响。因此,生态环境部和地方政府的公告更多是对市场情绪的阶段性扰动,而非实质性的产量影响。

价格方面,进入冬储季,市场更为关注钢厂冬储政策,主动调整价格意愿不强,现货价格呈窄幅震荡。以上海为例,2019年11月份,现货价格波动最大,其单日最大调价幅度达110元/吨;12月份,单日最大调价幅度达60元/吨。而自2020年元旦至今,现货价格仅有20元/吨左右的波幅。已公布的钢厂价格政策也基本符合贸易商预期。笔者认为,随着后续钢厂冬储政策依次发布,现货报价更倾向于被动跟随,区间收窄,至正式返工前难有转变。

生产方面,供给侧改革推进的指标性去产能任务已于2018年提前完成。自2019年起,生产自主权回归钢厂,利润成为企业决定生产的最主要指标。目前,废钢价格居高不下,铁矿和焦炭价格小幅上升,原料端成本抬高导致长、短流程生产利润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对钢厂生产积极性造成一定影响。加之临近春节,多家钢厂陆续停产检修,上周,电弧炉开工率和产能利用率均出现下降,导致螺纹钢产量下降。笔者认为,春节前后,钢厂螺纹钢周产量仍有下降空间,但跌破去年农历同期292万吨的概率不大。

综上所述,库存增加现象或延续至春节后,环保限产的影响正逐渐减弱,冬储政策符合预期并引导现货报价被动跟随,产量受利润下降和停产检修影响稳中有降。随着春节到来,现货市场成交量将快速下降,除夕当周或降至冰点,期货端的成交热情也进一步放缓,如无外力刺激,螺纹钢或将平稳步入“鼠”年。

(《中国冶金报》2020年01月21日06版六版)

关注同花顺财经微信公众号(ths518),获取更多财经资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