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9 从隋唐两代开国皇帝的发迹史入手,探析隋朝被贬低的前因后果

引言

隋朝是标准的短命王朝,他和秦朝其实有点像,也是只有两个皇帝,且他们遗留下来的制度也深深影响了后面的王朝。汉朝大部分政治制度都是来源于秦朝,继承了秦朝制度的汉朝也成了中国历史上的一颗明珠。巧的是,唐朝的大部分政治制度也是来源于隋朝,取精去粕之后唐朝,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巅峰。

在我们现在的印象当中都知道隋炀帝是一个出了名的大昏君,好大喜功,荒淫无道,基本上皇帝能犯的错他都犯了。这也让我们对隋朝的印象非常的不好,觉得有这样的一个皇帝,隋朝也一定是一个非常糟糕的朝代。

从隋唐两代开国皇帝的发迹史入手,探析隋朝被贬低的前因后果

隋炀帝杨广画像

可是历史总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唐朝的史学家是不可能对于隋朝进行过度美化的,因为唐朝打着的旗号是隋朝不仁不义,唐朝只不过是顺应天意揭竿而起,然后取得这个天下。如果在史书上对于隋朝如实描写的话,那对于唐朝的政治合法性是有一定打击的。

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隋朝历史,其实是经过唐朝史学家的装扮的,真实历史上的隋朝是非常厉害的。像我们现在非常熟悉的科举制,就是由隋朝开始发明的,科举制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也给了底层的人向上流通的机会。最后是唐朝将科举制这个制度发扬光大的,而且这样的事情也不是特例,唐朝有许多制度都是来源于隋朝的,接下来就让我们试着来看一下隋朝和唐朝到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隋唐两代皇帝在血统文化上的共同性

隋朝的开国皇帝是杨坚,杨坚号称是弘农杨氏的子弟,但是杨坚可能只是一个支脉而已。如果我们去看三国的话,我们对于弘农杨氏这一个家族是不陌生的,像杨修,杨彪,这些人都是弘农杨氏子弟。隋朝里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大臣杨素,在演义当中他被说成是隋文帝的弟弟,其实他只是弘农杨氏的子弟而已。

从隋唐两代开国皇帝的发迹史入手,探析隋朝被贬低的前因后果

隋文帝杨坚画像

《旧唐书》记载:“魏明帝欲省尚书拟事,陈矫言其不可;隋文帝日旰听政,令卫士传餐,文皇帝亦笑其烦察。为人主之体固不可代下司职,但择人委任,责其成效,赏罚必信,谁不尽心。”

杨坚的家族出生于关陇贵族军事集团,这是一个由鲜卑族人和汉族人胡汉融合之后的精英集团,唐高祖李渊他也是关陇贵族出身,唐朝和隋朝其实都可以算做汉族和汉族和鲜卑族的混血王朝。虽然他们在文化制度上主要表现都是汉化但是两个朝代的执政者身上都有一种北方游牧民族的气息。

用唐朝最出名的两个女人来举个栗子。武则天原来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但是后来却成了唐高宗李治的皇后,放在汉族政权的眼里,儿子撬走了老子的女人,是大逆不道的事情。100年之后剧情颠倒了过来,唐玄宗李隆基抢走了自己儿子寿王的女人杨玉环。这一点在后面的汉人王朝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

从隋唐两代开国皇帝的发迹史入手,探析隋朝被贬低的前因后果

武则天画像

《旧唐书》记载:“上天见变,良为是乎?秦始皇平六国,隋炀帝富四海,既骄且逸,一朝而败,吾何得自骄也。言念于此,不觉惕焉震惧。"

这在汉人王朝是大逆不道的事情,但是在北方的游牧民族来说这些事情是非常正常的。父亲死了之后,儿子是有权利继承除了自己母亲之后所有女人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看,隋唐这两个国家在本质上还带有浓郁的北方游牧民族的特点。

唐朝的体制大多都是继承于隋朝

公元581年隋朝建立之后,首先就发布了律令制,第二年,隋文帝杨坚又发布了《开皇律》,《开皇律》以"权衡轻重,务求平允,废除酷刑,疏而不失"为主旨,开皇律的特色是废除了自古以来残害身体的旧五刑,改成了更加文明的新五刑:鞭打、杖击、剥夺自由、强制劳动、流放、死刑,而且还明确了犯了什么样的错误会受到什么样的刑罚,在当时这可以说是全世界最先进的刑法体系。


从隋唐两代开国皇帝的发迹史入手,探析隋朝被贬低的前因后果

影视剧中的杖击图


《明史》记载:“《大明律》三十卷洪武六年,命刑部尚书刘惟谦详定。篇目皆准唐律,合六百有六条。九年复厘正十有三条,余仍故。《更定大明律》三十卷洪武二十八年,命词臣同刑官参考比年律条,以类编附,凡四百六十条。”

唐朝的法律被称为唐律,学法律的朋友都应该知道这,这是中国古代法律的巅峰之作,唐律的影响力不仅仅局限在中国一个地方,更是传播到了东南亚和世界各地。可是如果我们进行对比的话会发现《唐律》基本上完全继承了隋朝的《开皇律》。虽然它经历了大大小小七次改编,但还是和《开皇律》大同小异。

除了法律之外,隋朝还有非常多的措施,对唐朝的影响很大。隋朝当时最大的问题就是要解决内部矛盾,当时贵族对于社会影响力是非常大的,他们把持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管理权力。。所以隋文帝,把人事权从地方收回了中央,然后规定了当官的任期还有回避制。从这时候开始官员任命时长有了限制,也不能在自己出生的地方当官。

从隋唐两代开国皇帝的发迹史入手,探析隋朝被贬低的前因后果

唐律疏议

《旧唐书》记载:“隋文帝废三公府僚,令中书令与侍中知政事,遂为宰相之职。隋曰内书令。武德日内史令,寻改为中书令。龙朔为西台右相,咸亨复为中书令。光宅为凤阁令。开元元年改为紫微令,五年复为中书令。”

而且他还采用了一项非常重要的政策,那就是科举制。虽然科举制在隋朝的时候还没有完全施展开来,可以说在隋朝的时候,科举制只是一个刚刚萌芽的状态,要等到唐朝科举制才真正的大放光彩,可是我们也能看得出来,隋文帝的雄才大略高瞻远瞩。

两个二代皇帝的对比

唐太宗李世民我们都知道是一个非常盛名的皇帝,如果给中国历史上所有的皇帝排一个名次的话,他排进前三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我们给中国历史上最差的皇帝排一个名次的话,隋炀帝杨广进前三也是绰绰有余,可是这两个皇帝真的有这么大的差距吗

如果我们仔细对比的话,会发现这两个皇帝其实是非常像的。开皇20年,隋朝爆发了一场政治上的大地震,皇太子杨勇被废除的太子之位,而他的弟弟晋王杨广成功的当上了新的太子,这一般被认为是正常的权力斗争。但是如果我们从细节上看的话会发现,杨坚当时立杨广为太子是有深意的。

从隋唐两代开国皇帝的发迹史入手,探析隋朝被贬低的前因后果

唐太宗李世民画像

前太子杨勇是和关陇集团的牵连是非常深的,他一直坚持以关陇贵族为本位的政治路线。可是我们前面也说了,杨坚认为当时最大的问题就是贵族的权力太大,所以他选择了和关陇贵族牵扯没有那么深的杨广当皇帝,就是为了削弱关陇贵族的力量。后来杨广当上皇帝之后,就把杨勇的家人都杀了,这也是隋炀帝罪名里非常重要的一条。

可知道是我们也唐太宗李世民的上台不是正常上位,李世明是发动动了玄武门之变,把自己的兄弟杀了逼自己的父亲退位,才当上的皇帝。这是永远抹不去的政治污点。所以李世民还活着的时候就有意的编造历史美化自己,定期会查看屎官是怎么写自己的,然后进行篡改。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看到的李世民形象是由他自己亲自改过的,你觉得这样的皇帝,真的有我们想的那么好吗?

评价

首先我们梳理了一下,两个王朝开国皇帝的发家史。其实这两个皇帝都是出身于关陇贵族集团,身上都有着浓厚的少数民族气息。在血统和文化的层面上,隋朝和唐朝其实是差不多的。游牧民族的血统可能也是这两个王朝成功的关键。

从隋唐两代开国皇帝的发迹史入手,探析隋朝被贬低的前因后果

鲜卑人画像

然后我们对比了唐朝和隋朝的制度,发现了隋朝其实是被唐朝强烈的光环所遮挡住了,所以,往往没有受到什么重视。可以说,隋朝种的树果子却被唐朝给摘走了。就像是秦朝和汉朝的关系一样,隋朝实际上是奠定了唐朝前半期体制的基本框架。

然后我们还对比了两个名声相差非常大的皇帝,然后却发现唐太宗李世民之所以这么光彩照人,其实是他自己经过美图秀秀。隋炀帝杨广之所以被宣扬成荒淫无道,好大喜功,也有着唐朝人有意黑化的原因。

经过这些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历史其实真的是一个任人随便打扮的姑娘。我们可能永远也不知道这段历史的究竟什么是真相,可能我们永远都不知道究竟这人是好人还是一个坏人。但是我们无论是读历史还是在生活中一定要保持一个理念,那就是有多少分证据,说多少话,绝对不先入为主的给某一个人贴上标签。

参考文献:《旧唐书》、《明史》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