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抓住机遇释放中美合作红利

本报记者 胡畔

5月19日,中美两国在华盛顿就双边经贸磋商发表联合声明。双方同意,将采取有效措施实质性减少美对华货物贸易逆差。同意有意义地增加美国农产品和能源出口,美方将派团赴华讨论具体事项。双方就扩大制造业产品和服务贸易进行了讨论。双方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同意加强合作。双方同意鼓励双向投资,将努力创造公平竞争营商环境。

协议开启合作共赢的新范例

在此期间,习近平主席特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此次中美经贸磋商的最大成果是双方达成共识,不搞贸易摩擦,并停止互相加征关税。

美国财政部部长姆努钦也表示,在美国与中国同意搁置关税威胁,同时致力于更广泛的贸易协议后,两国“暂停”贸易摩擦。他还指出,中美双方协商代表所达成的协议,建立了处理未来贸易失衡的框架。下一步将派商务部长罗斯前往中国,探讨中国可以大幅增加进口的领域,包括能源、液化天然气、农业及制造业等。

这一系列的举措无不说明,中美经贸问题完全可以通过磋商来解决。事实上,中美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双边经贸规模巨大,有分歧和纠纷实属正常。面对这些摩擦问题,双方能坐下来商谈,不仅意义重大,也是解决摩擦问题的根本途径。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中美经贸关系的较量虽有缓和,但是仅从声明来看,谈判细节尚未明朗,变数仍然较多,贸易摩擦的硝烟并未完全消散。例如,中美是否会取消所有此前宣布过的关税惩罚和反制措施,以及“301调查”是否会随之中止,目前还难以得出明确答案,此时欢庆胜利还为时尚早。与此同时,在中美发表的联合声明中,“实质性减少美对华货物贸易逆差”的表述,也让一些人认为这意味着“美国赢了”。

对此,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5月21日撰文称,对于中美达成的协议,我们绝对不能从一个零和博弈的角度去看待,进而用19世纪“重商主义”的思维去做数学加减运算,得出谁是赢家谁是输家的粗浅的结论。显然,这是中美双方经过一系列博弈得出的目前解决中美经贸困境的理性方案。

王辉耀认为,虽然中美两国面对国内的各种压力,会作出各种看似“矛盾”的自我表述和解读,但若透过这些“胜利说辞”看到协议的底色,就会意识到,这不仅为世界的未来找到了新的经贸合作方向,也开启了世界各大国之间合作共赢的新范例。

抓住机遇释放中美合作红利

梳理此次磋商成果可以发现,中美双方将在能源、农产品、医疗、高科技产品、金融等领域加强贸易合作:第一,将采取有效措施实质性减少美对华货物贸易逆差;第二,将有意义地增加美国农产品和能源出口;第三,将创造有利条件,增加制造业和服务贸易领域的贸易;第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合作;第五,鼓励双向投资,将努力创造公平竞争营商环境。

从协议中不难看到,中方为满足自身人民需求和高质量经济发展、同时减少对美贸易差额,会积极增加进口,主要是围绕美国能源和农产品以及其他高质量产品和服务;讨论扩大制造业产品和服务贸易合作;保护知识产权;鼓励双向投资,创造公平竞争营商环境。

王辉耀认为,只要善加利用以上有利条件,中美之间就会释放出巨大的红利,从而造福两国以及世界人民。

例如,在高科技产品出口中,美国长期以来对华采取偏保守的政策,致使一些美方的产品无法在中国落地,此举让美国公司损失了中国市场的巨大利益。因此,美国如果需要缩减中美之间的贸易逆差,就应当先积极寻求放松对华的高技术产品的出口限制,这样不但能够增加美国对华的收益,而且能够切实减少双方的贸易差额。

同时,针对服务贸易而言,近十年间,美国对华服务贸易顺差增长迅速,尤其是以旅游、留学、文化产品、技术移民四个领域为突出代表。而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消费升级将带来高端消费尤其是服务贸易方面的消费快速增加。因此,中美之间在服务贸易上还有快速增长的潜力。中美双方加强在服务贸易方面的合作,不仅可以减少中美整体贸易的逆差,还能增加中美两国的交流机会,为中美两国增加新的合作共同点。

此外,在能源和双向投资上,中美合作前景广阔,依然可以实现互利共赢。

例如,在能源方面,中国是能源消费大国,而美国有着能源出口的优势,中美能源合作将各取所需。在基建投资上,中美存在着互补,这也给中美双方推进基建合作奠定了基础。通过中国企业、金融资本参与美国基础设施项目,中美贸易、投资不平衡的情况也有望得到改善。

总而言之,从此次中美经贸谈判的结果来看,中美经贸合作面临着不少机遇。唯有抓住这些机遇,才能释放出中美合作的巨大红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