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秦嶺山是怎麼形成的?

A夢的小兄弟


秦嶺,耳熟能詳,是我國南北方的分界線,有著廣義和狹義的概念。

狹義的秦嶺,起於陝西南部、渭河與漢江之間,東到灞河與丹江河谷為界,西止於嘉陵江;廣義的秦嶺,西起甘肅省臨潭縣的白石山,向東經麥積山進入陝西,並且在陝西河南交界處一分為三,北為崤山,中為熊耳山;南為伏牛山。

秦嶺是怎麼形成的?

1、秦嶺北部4億年以前就上升為陸地,遭到風化剝蝕,秦嶺南部還浸沒在海水之中;

2、在3.75億年前的加里東運動,使得秦嶺南部隆起,出露海面;

3、3億年前的海西運動,使得秦嶺北部也崛起抬升;

4、1.95億年前的印支運動,使得秦嶺與海完全隔絕;

5、中生代以後,秦嶺地區以風化剝蝕作用為主;

6、8千萬年前的燕山運動,使秦嶺在形成以斷塊活動為主的南北褶皺帶構造格架後,秦嶺又在喜馬拉雅山運動的強烈改造下,經大幅度的塊斷式垂直升降運動而最終形成了現今秦嶺的格局。

簡單回答,期待更多優質答案!


地理愛好者


秦嶺山地是古老的褶皺斷層山地,秦嶺北部早在4億年前就已上升為陸地,遭受剝蝕;秦嶺南部卻淹於海水之中,接受了古生時期的沉積。在距今3.75億年的加里東運動中,秦嶺南部隆起,露出海面。2.3億年前晚古生代的海西運動時,秦嶺北部也崛起上升,至三疊紀時,因距今1.95億年的印支運動的影響,秦嶺與海完全隔絕,雄偉的身姿基本成型。進入中生代以後,秦嶺林區以剝蝕為主,是周圍低窪地區的供給地。距今約8千萬年的燕山運動使秦嶺在形成以斷塊活動為主的南北褶皺帶構造格架後,秦嶺又在喜馬拉雅山運動的強烈改造下,經大幅度的塊斷式垂直升降運動而最終形成了現今秦嶺的地貌格局。 秦嶺地貌的演變,在中生代以前和以後的變化是非常大的。中生代三疊紀時期,中秦嶺和南秦嶺地區形成了褶皺山隆起帶,成為一個廣闊的侵蝕地區;以南和巴山地帶,是一個廣闊的沉降地區;北秦嶺(包括渭河斷陷谷地)是介於中、南秦嶺剝蝕地區與鄂爾多斯沉積區之間的過渡地區。當時,南秦嶺的河流往南流入巴山四川海相盆地,中秦嶺的河流往北流入鄂爾多斯內陸盆地。 侏羅紀時期,秦嶺地帶,包括北秦嶺、中秦嶺和南秦嶺,成為具有差異震盪運動的古老準平原,並形成了鳳縣、商縣、勉縣和紫陽等許多侏羅紀含媒盆地。秦嶺兩側廣闊的沉降、沉積地區在逐步收縮,分別向南向北後退;而秦嶺地帶隆起剝蝕地區卻在逐漸擴大。從地貌上看,起伏突出變為平緩,而流域盆地增多且規模變小,分佈分散,因而形成了許多侏羅紀的含媒盆地。而兩側河流仍流向陝北和四川盆地中。 燕山運動時期,秦嶺地帶進一步隆起,並伴有岩漿運動。由於秦嶺巴山的隆起,南坡河流向四川盆地移動。由於岩漿活動和差異隆起,絕大多數內陸小型含媒盆地逐漸沉降得越來越低,河流侵蝕更為強烈。因此在秦巴山區兩側的內陸盆地中沉積的白堊系地層的底部和秦嶺山地中的盆地裡,形成了大量的礫岩。 新生代早第三紀,由於構造運動和緩,因而在這個廣泛的均夷作用時期,山地又一次逐漸剝蝕成準平原。在秦嶺地區廣闊的準平原上分散著許多小盆地,其面積逐漸擴大。在這一時期,除了如徽縣和商縣這種已經擴大了的中生代盆地外,還發育瞭如商洛和安康盆地等新盆地。秦嶺地區的古老河流自然流入了這些分散的盆地。其時,漢江可能已經大體上發育成現今的形態。漢江的源頭當時可能向西穿過嘉陵江,而現今的嘉陵江河源可能就是那時期漢江的源頭。因此,漢江可能是秦嶺山區早第三紀準平原上早已形成的古老大河。 早第三紀到晚第三紀過渡時期,通過喜馬拉雅運動的影響,秦嶺又進行了隆升。這次隆升開始分裂成許多傾斜的斷塊,並在以前沉積的基礎上,形成了許多斷塊盆地,如徽縣盆地、洛南盆地、商縣盆地和安康盆地,以及在其他區形成的盆地,如漢中盆地。渭河斷陷谷地以深斷裂與秦嶺帶分開。秦嶺大小斷塊的形成,分割了早第三紀的準平原,形成了最高一級的夷平面——今天海拔2300-3500m的太白山跑馬梁面;其次一級的海拔2600-2900m,以終南斷塊和佛坪斷塊嶺脊為代表,包括玉皇山、首陽山、終南山、興隆嶺、草鏈嶺的夷平面和海拔1600-2200m,以華山、蟒嶺、流嶺、馬道嶺、柴關嶺為代表的共三個夷平面。而通過三趾馬和在藍田公王嶺地層中發現的大量南方來的動物群的遺蹟可以推斷當時秦嶺的海拔不會超過1000m,從而證明三個夷平面如此大的高程是在第四紀時期中逐步形成的。在分水脊以南的大多數河流都向南流入漢江,而黑河由於水量豐富,足以抗衡秦嶺和緩的抬升運動,所以繼續向北流入渭河斷陷盆地。 到了晚第三紀和早更新世時期,秦嶺又發生強烈的垂直升降運動。進入中更新世時期,秦嶺山地的上升運動以區域性間歇式抬升為主。以後隨著地殼的寧靜和上升的交替,逐步形成了第三、第二和第一級階地。秦嶺山地的地貌格局基本形成。


中國人V中國魂



紅星閃閃耀秦川


地球造山運動的顯著特徵,將毫無疑問的屬於褶皺。始於6500萬年前至8000萬年的秦嶺褶皺,導致了秦嶺的形成。友友們也許會問?又是什麼因素決定著造山運動丶海陸變遷丶地質演化呢?目前充斥學界主流的是內營力對逆論。但當今無一所大學無一名學者學者,能對當今地球南北非對稱的桔子狀形變,北極成洋南極生洲及構造生長線分佈等地球南北差異現象,給出合理和科學的解釋。對此,物理學常識告訴我們:物體只要受到力的作用,都會發生形變位移。哪麼反推就是物體任何形變位移,都由與之相對應的作用力造成。而地球地理地質的眾多南北差異,都與遠日點15210萬千米和近曰點14710萬千米的太陽引力相對應,而困惑無數科學家的地球東西南北差異,都和太陽引力與地球慣性力的共同作用相吻合。所以,東西橫向與緯度大致平行分佈的秦嶺、阿爾卑斯山脈,是黃赤交角上逆至270度相互垂直時,地球平躺在黃道上,由近曰較強太陽引力牽扯北進而成的。一切隨著黃赤交角的順時針旋轉,大地隨之西進南移,東裂北沉。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潮湧西南的地勢和東北部油氣礦藏分佈就是證明。從北向西展布的西太平洋溝盆弧系弧後洋盆由冷變熱的事實也是明證。也許友友們是不太相信太陽引力會竟牽扯大陸漂移,哪請看小小的月亮還吸引大洋海水形成包狀凸起,並跟隨其不斷前移呢。最後請友友們思考思考地球演化諸多奇怪的統一現象吧!為什麼會在6500萬年前,大陸東南部的馬達加斯加、斯里蘭卡丶臺灣丶日本丶新西蘭等地體從大陸同期統一裂離?為什麼會在此時陸生霸主恐龍也同時滅絕呢?


張維東l潛龍騰淵l


題主問的應該是秦嶺山脈的形成過程,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溯源追蹤到久遠地質歷史時期的造山運動。首先要區分山脈與造山帶概念的區別。

秦嶺山脈與秦嶺造山帶的概念

秦嶺的演化可大致分為兩個階段:即早期秦嶺造山帶演化階段和晚期秦嶺山脈形成階段。古生代—中生代為秦嶺造山帶發展時期,涉及到大洋板塊俯衝、活動和被動大陸邊緣的發展、相鄰陸塊、地塊的碰撞以及伴隨的岩漿活動、變質作用和構造變形。新生代是秦嶺山脈的形成階段,它是秦嶺造山帶北部在伸展作用下發生強烈隆升的結果。

秦嶺山脈(圖中紅實線範圍),僅限於陝西省南部、渭河與漢江之間的山地,東以灞河與丹江河谷為界,西止於嘉陵江。山脈是一個地理學概念,是指大陸內部由山嶺和山谷組成並沿一定方向延伸的地理單元,它以高聳狹長的地貌為特徵。

秦嶺造山帶(圖中黑虛線範圍),西起崑崙,中經隴南、陝南,東至鄂豫皖—大別山,南至大巴山、武當山。造山帶則是一個地質學概念,是指由造山作用形成的一個地質構造帶。造山作用是指與大洋板塊俯衝以及大陸板塊碰撞、增生相關的一系列地質過程。

早期秦嶺造山帶演化

古生代-三疊紀時期(5.7億-2.1億年前),秦嶺造山帶的發展涉及兩次大洋板塊的俯衝和兩次陸塊的碰撞。

a在新元古代-奧陶紀時期,華北陸塊與一個外來地塊之間曾存在一個古大洋,稱為商丹洋。

b商丹洋板塊自晚寒武世開始向華北陸塊之下俯衝,導致華北陸塊南緣在晚寒武世-奧陶紀發展為一個活動大陸邊緣,出現火山島弧、弧前盆地和弧後盆地等。

c早志留世商丹洋閉合,北秦嶺與外來地塊發生碰撞,二郎坪弧後盆地也同時關閉。商丹洋和弧後盆地的閉合在秦嶺造山帶北部形成了兩個縫合帶,即商丹縫合帶和二郎坪縫合帶。

d揚子陸塊與華北陸塊之間被秦嶺洋(古特提斯洋)所分隔。自二疊紀開始,秦嶺洋板塊向新增生到華北陸塊南緣的外來地塊之下俯衝。

e揚子陸塊在中-晚三疊世與外來地塊發生碰撞,勉略縫合帶最終將華北與揚子陸塊結合在一起。

f揚子陸塊向北的斜向擠壓導致秦嶺造山帶內的外來地塊發生陸內俯衝和側向逃逸。到早白堊世,外來地塊由於持續的陸內俯衝和側向擠出而最終在東秦嶺消失。使得揚子陸塊與北秦嶺直接接觸。

晚期秦嶺山脈形成

秦嶺山脈的隆升與渭河盆地的沉降在時間和空間上完全耦合,它們構成了一個伸展構造環境下完整的山-盆系統。

a晚白堊世(1億-6500萬年前)至古新世的擠壓構造作用導致北秦嶺發生抬升和受到長期剝蝕,中生代形成的構造地貌被夷平。秦嶺造山帶的夷平使得中國南、北方動物可以廣泛遷移和交流。

b始新世區域性伸展作用導致秦嶺北緣正斷層的形成和發展。作為斷層下盤的北秦嶺發生翹傾抬升,而位於上盤的華北克拉通南緣則發生斷陷。

c漸新世晚期-中新世早期,秦嶺北緣斷裂由早期正斷層轉變為左旋壓扭活動,導致秦嶺山脈停止隆升。與此同時,渭河盆地也停止沉降,缺失漸新世晚期-中新世早期沉積。

d秦嶺山脈大約從2000萬年前又開始繼續隆升,但在2000萬-1000萬年前期間隆升速率相對緩慢。渭河盆地也恢復了沉降。

e秦嶺山脈在晚中新世開始大規模快速隆升,並且一直持續到第四紀。渭河盆地也同時發生強烈沉降,導致盆地可容空間快速增大,造成湖泊沉積體系的廣泛發育,形成了分佈面積廣闊的“三門湖”。秦嶺北緣正斷層強烈活動是導致其下盤(秦嶺山脈)發生大規模翹傾抬升的原因。


本文參考 孟慶任老師的《秦嶺的由來》

歡迎點贊、關注我 報告這裡是地球將會給您帶來最前沿的科學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