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你同意“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师”这句话吗?

常州中公教育


“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老师”,这句话应该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的改造版。

01”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

【文轩阁】先前看到过好多次对于这句话的批判。都没发表意见,就此一并谈谈看法。

两个“教不好”,是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说出来的。他说这句话是为了表达教师的教育责任,应当因材施教地去教好每一位学生。用在特定的环境里似乎没错,还想当有说服力。



但这句话倘若单独被拿出来,就未免说得太满。文轩阁的观点是这句话存在两个基础性缺陷。

1、忽视个体基础和差异。对于有些先天就不可造的人,普通老师就是肝脑涂地,也不一定能“教的好”。

2、忽视了家庭及社会教育。孩子的教育是多方合力的结果,倘若家庭教育缺失,社会又施加不良影响,单靠老师,不可能取得好效果。况且老师能运用的教育措施很有限。比如手机问题,可能在中学的每个老师都遇到过,能禁绝吗?不是老师不尽责不优秀,而是孩子太“熊”。

因为上述两个原因,所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这句话被广泛的指责。

02 “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老师”

【文轩阁】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这句话意思就是老师必须有大教育观,不能将眼界局限于学生的某一个方面。同时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关注孩子终身发展。

1、没有不合格的学生。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基础不同,性格迥异。可能某些孩子学习差,但他们会社交,会体育;可能某些孩子个性内向,但他们做事认真负责。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这是当老师要认识到的。

眼界放宽一点,你会发现,可能某个学生某一方面不合格,但其他方面合格。可能某一方面暂时不合格,但将后来会合格。毕竟学生的可塑性很强。从这个角度说,没有不合格的学生是正确的。



2、只有不合格的老师。同一个学生,可能在某些老师手上调皮捣蛋,而在另一个老师手上非常听话;同样一个学生可能在原来的老师带课时成绩非常好,但到了新的老师带课时成绩一落千丈;同样一堂课,让有些老师来讲,效果非常好,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了知识,而让另外一个老师来讲,学生如同嚼蜡,效率低下。

这就体现了老师的差异性,有些老师备课不精不深,连重难点都把握不好,教学效果差,能说是“合格”吗?有些老师教育方式方法粗暴,把学生当奴隶,教育效果糟糕,能说是“合格”吗?有些老师不能针对学生个体因材施教,对所有学生教育方法千篇一律,教育效果大打折扣,难说是“合格”吗?有些老师心不在焉,心思放在教育以外,能说是“合格”吗?

对于学生个体而言,倘若老师不能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那就是不合格,起码对于这个学生来说是“不合格”。

因而笔者觉得,从学生个体来说, “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老师”这句话是有道理的。

当然,在实际工作中,很多老师很难做到年年俱全,每个学生都照顾到,针对每个学生给予最科学的教育。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老师有时间精力的限制,也有经验方法上的欠缺,这并不妨碍老师成为“合格”的老师。

只要老师的方式方法对于大多数学生时对路的,只要班级和学生整体是积极向上的,那这个老师不仅是合格的,而且是优秀的。你说呢?

我是头条【文轩阁】,专注教育,从不虚言,欢迎关注!


文轩阁


这句话应该是总体上的正确,个体上的不正确。理论上来讲,每个人都有其发展的特点,只要老师能够因人而异的教导,这个学生在其能力范围内肯定是学好的;但放在与现实中,这明显是不正确的,学校教育是不可能针对某个人,而是针对大部分,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一个老师的评价自然不同。

但往往忽视其理论前提,用来评价现实的老师和学生。这句名言在教育领域太知名了,也太致命了。

知名是大多数都会讲,从学生到家长,更不要说老师了,因为符合社会对教师的期待,教书育人就应该是 把不懂得学生教导到会,甚至是精,体现出来的就是分数高,能升学。

这句话的影响之一就是:如果我家孩子都会,还用送到学校来?

致命之处,就是教师承担很多非职责之内的责任。教师不仅仅是教书,还要育人,要负责安全,还要负德育等等。在学校内,这句话适用于任何场合,通俗的讲就是:你这个都不会,还做什么老师?


大学专业深一度


这句话就是屁话,我不是老师,只是认为这个世界上的人不可能都能教育成材,有时候成人都难。

不要说现在这种教育模式,就是真正的专才教育,几个老师围着一个学生教,也未必能把他教好。

家长才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两个甚至六个家长教一个孩子,都没本事教好,怎么去指望老师能把他教好?

人从生下来的那一刻,在智商上就分为三六九等,这种先天条件,就决定了以后很多事情。很多人是无论怎么教都教不好的,包括品行这件事,天生就有很多坏坯子。


大糖必下


我觉得这句话在一定条件下是对的。

1、学生和老师都是身体与心理健康的正常人;

2、一个老师的教学对象不能多,最好是一对一,最多不超过5人。否则,老师时间上无法保证。

3、学生家长必须理解、配合、支持老师的教育。


钟山侠客


教师这行业,如果在不重视提高教师工资,让教师成为令人尊崇的职业,我看问题很严重;再不赋予教师惩戒权,我看问题无药可救了。教师没有高收入,家长,学生看不起这职业,优秀人才不愿进入这行业,教师职业很弱势,怎么能承担教书育人的功能,听说过一个教师告诫学生好好学习,将来有出息。学生回答说:老师,您一个月3-4千元工资,还不够我老爸一顿饭的钱,像您那样认真读书的就是出息吗?老师无言以对;不给教师惩戒权,顽皮,品行不端,问题学生把老师当猴耍,与老师对着干,老师无奈。因为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国老师手中的戒尺没有了,老师只是说教,顽劣学生嗤之以鼻,根本不听。弄得老师师道尊严尽失,教书育人的理想越来越仿徨,郁郁不可终日。教师这职业,崇高而光辉。只有让教师站在高工资的地位上,拥有教育者权利,才能真正把光辉洒在教育里。教师职业与公务员职业不一样,公务员是公仆,是服务社会的;教师不是公仆,不是服务学生的。教师是崇高道德的传播者,是知识文化的传递者,是未来世界的引领者,是崇高人格的塑造者。把老师当服务员看,教师怎么能做到:传道授业解惑也!


熊忠万守望中国


  著名教育家陈鹤鸣老先生的名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的初衷是表达教师的教育责任,应当因材施教地去教好每一位学生。这句话,我们根本不用怀疑,在过去适用,在今天以及将来也永远会适用。

  但从陈鹤鸣老先生上面那句子名言衍生出的“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师”,很显然有不妥之外。有些真理和谬误,其实只有一步之差、一字之差。单从这个衍生句的字面上看,就存在严重的表述问题。老师是一种职业,是职业就有其行业标准,所以老师可以用合格不合格来衡量。而学生根本不是一种职业,所以它就没有其行业标准,又生怎么能用合格不合格来衡量呢?所以这种表述不正确。存在明显表述问题的语句,怎么能当名言来这宣传呢?虽然意思好像没有变,但用词不正确是硬伤。就如同有些人衍生了更多,什么“没有不合格的群众,只有不合格的领导”,群众有合格不合格的标准吗?随便衍生名言,有时候是对名言的一种亵渎。

  就学生而言,如果要给学生一个区分,可以用好学生,差学生,相对聪明的学生和相对理解能力差的学生。我们地球上有六十多亿人,每个人和每个人都不同,每一个人都是世界上的唯一,双胞胎、多胞胎也不一样。因为人从小受到的遗传、环境、教育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到了上学年龄,也就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差异,有时候不是因为他有多聪明或多笨,更多可能是他没有找到适合他学习的领域和知识。我在部队当兵时,我班有一名战士,不管是走队列,还是打擒敌拳,或是训练器械(单双杠)等,他的身体表现是非常不协调,很简单的动作,别人都学会了,可他就是学不会,做不好,把班长急的要死。可有一天,当我们训练战术时,班长做完示范,他一学就会,而且动作非常协调和标准,甚至连队还让他做示范呢。 

  名言就是名言,有时候也有唯一性,不能随便衍生,如果能随便衍生,那名言可能就不能成为名言了。

(以上是个人意见,欢迎批评)


如水84012


以前我听过小学校长曾经在课堂上讲过这么一段话,小学校长已经去世好几年了,但他很有哲理深思话语让我铭记这一生,拿出来给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犹如小树幼苗,第一种天资聪明有天分大概属于天才孩子,通过孩子第一任老师也就是父母和第二任学校老师通过给小树苗施肥浇水,这课幼树苗早早离开花盆进入肥沃土地轻轻松松就成为参天大树国家栋梁,这些孩子很少,少之极少!

第二种属于父母和老师共同努力,施肥浇水精心管理,但幼树苗长着长着长斜枝,发叉,经过老师们精心裁剪,树木慢慢的长了起来,最后也是又高又直,离开花盆进入肥沃土地长成为参天大树国家栋梁,切记发叉出斜枝家长老师不要轻言放弃,那样会毁掉孩子的。我们都属于第二种,很普通,理想是做不普通的事,这种人太多占据世界上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第三种属于畸形树苗,老师家长也给予施肥浇水,但树苗就是不长,长着长着长个结,长着长着长个疙瘩,精心管理不起任何作用,最后这颗树苗也长起来了,但什么也做不了,解板全身疙瘩,烧火取暖破都破不来,最后只能废弃掉。这种人也很少,也很不多见。

说了那么多,只说一句,是鸡蛋温度调合适就会孵出小鸡仔,是石头温度再合适都孵不出小鸡仔的。


心还在跳12


“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老师”这句话衍生于陈鹤琴老先生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个人认为陈老先生本意是强调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希望老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因材施教,多发挥积极主导的教育影响。

但老先生绝对没有想到,这句话后来却被家长和社会误解,让许多人忽视了人的成长的客观实际,无限夸大了老师的作用。人们认为如果学生没学好,就是老师没教好,责任就在老师,老师就不合格,甚至对老师口诛笔伐。这恐怕是老先生没有想到的。



在这里,应该为老师们说句公道话。不能把学生没学好的责任,一股脑儿都算到老师头上。这对教师群体是极其不公平的!

追本溯源,不管是陈老的原话,还是据此衍生出来的话,其实从逻辑上讲都是站不住脚的。人有所长,尺有所短,学生的学习乃至素质的发展本身就存在着差异,要让所有的学生都是好学生,优等生,本身就不可能,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可是,一旦有问题学生出现,大家就只是认为是老师没有教育好,从来不去思考学生、家庭的问题,这显然是枉顾事实,犯了主观主义错误。

我们知道,决定学生的成长的因素有内因和外因。家庭、朋友、社会环境、学校教育等,是外因。学生本人的兴趣爱好、理想追求、个人三观等是内在因素。而老师的教育,只限于学校环境,其余的家庭、朋友、社会等方面的教育,老师是无法左右的。当老师实施了正面教育,而家庭和社会没有同老师同向使力,老师的教育就会大打折扣,甚至被抵消。在教育上,不是有一个这样的公式吗?“5+2=0”,说的是学校5天的教育,学生回家两天就抵消了,等于老师的教育被社会家庭得放纵抵消了。这种情况下,你能说,学生不合格,是这个老师不合格么?


何况,现在的教育环境,有些家长总是护短,并不按照学校要求严格管束子女,甚至对学校、老师的教育要求指手画脚,为孩子开脱。批评不能说重了,处罚一下又说老师体罚学生,还有家长、学生威胁老师等等。这种家庭的学生没学好,哪个能说是老师没教好?能说老师不合格?

教育要遵循科学规律。任何违背规律的的观点和要求都是错误的。只有全社会都能理性的看待教育,尊重教育规律,家庭配合学校严格要求子女,问题学生才会越来越少,教育的春天才会真正来临。

老师也是人,不是神!


江流天地之踏浪无痕


“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老师”。第一次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是在我班主任老师的笔记本上,她是把这句话作为座右铭写在笔记本首页上的。

我的老师是个年轻漂亮的女子,那时她还没有结婚,和我们像是好朋友,无话不说。

她是用那句话来约束自己的,她知道她的学生性格迥异,一定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教育、开导他们。在她眼里,我们都是很优秀的,各有千秋。

可现在,很多家长把这句话烀在老师身上,强烈要求老师必须是全能的,并且,自己或者是孩子可以不配合老师。

“如果我们什么都会,什么都好,还用老师干嘛?”这也是一部分家长对老师的态度。

一部分家长只知道孩子是来接受教育的,自己却并不“尊师重教”。

老师也是普通人,不是圣人,教学是他们的工作,他们也知道自己的工作很特殊,孩子是每个家庭的神经线,他们己经很努力很小心的工作了。

有多少人,孩子在校读书的时候,对老师怒而不言,一旦离开学校,老师在他们眼里一文不值。

不要把老师捧的那么高,他们的确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你只知道这是他们的工作就行了。

好好配合老师的工作,就是对他们最大的支持。

“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老师。”如果换句话说“没有不合格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家长。”你们会怎么想。



书伴茶


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师。这种说法很不合适。过分地夸大了教师的作用。

学生的成才,与教师的培养确实有很大的关糸,严师出高徒。但学生的成才是由多方面因素的。首先说,存在基因问题,我们不得不承认,有的学生却实聪明,有灵感有灵气。但也有些学生就不是读书的料,就很难教出成绩。教师也不是万能的,不可能转基因。

父母是孩子重要的老师,父母的言行举致对孩子的影响极大,特别是一些不理智的父母,给孩子养成的坏毛病,坏习惯,作为教师是很难改变的。学生不听话,不服管教,家长又不理智,教师有何办法呢?你敢骂?你敢打?有时连正常的批评教育都不能。

一个班有一个或几个考上清华,北大,这些教师就很了不起了,从釆没听说过全班都考上清华,北大。

因此,学生的成才是多方面因素决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