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4 南怀瑾:大师之所以是大师,就是因为遗世独立不弃世

我第一次出门求学,坐的是金温铁路的火车。若干年后,才知道这条铁路是南怀瑾先生投资修建。

1918年3月18日,南怀瑾先生出生在浙江省乐清市翁垟街道地团村的一个乡绅家里。其幼承庭训,少习诸子百家;青年时曾跃马戍边,参加抗日;1949年前往台湾,长达36年;后旅宿美国,移居香港;晚年回归大陆,设坛讲学。2012年9月29日,在江苏吴江太湖大学堂逝世,享年95岁。

南怀瑾:大师之所以是大师,就是因为遗世独立不弃世

南怀瑾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事业。同时,对西方文化亦有深刻理解,学贯中西,著作等身,堪称一代宗师,在中西文化界享有巨大声望。他的家乡温州乐清,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曾以“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创造了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温州模式”。

说起来南怀瑾也真是新文化运动中的一股清流。那个时候,无数受到西方思想的文化界或教育界领军人物,太多追捧所谓民主共和,然后贬低释儒道,是为全盘西化。在此大背景下,南怀瑾居然无端端的成为了“旧文化”的信徒。当然,南怀瑾并不是独处孤室,坐拥古籍,一个人在静夜思之中,忽然成长为鸿儒大家的。这样说,不过是因为他小学肄业,又跟不上新式教育,早早的放飞自我,开始用自己的方式,去求知求识而已。就是在这样的自我咀嚼中,在和入世或者出世高人的机锋中,南怀瑾从小学肄业,变成了鸿儒大家。

南怀瑾:大师之所以是大师,就是因为遗世独立不弃世

南怀瑾:大师之所以是大师,就是因为遗世独立不弃世

据我看来,当今真有学问者,南怀瑾也。一个个体书贩说:“南怀瑾的书好卖,有人一看见‘南怀瑾’三个字就买,都说这老头子学问大,字字值钱。” 我就是属于“有人”中的一人,一回朋友为我买了一本《历史与人生》,封面有南怀瑾老先生的照片,长袍竹杖、慈眉善目,照片下有先生文章的摘句:

“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真要做到‘弃天下如敝屣,薄帝王将相而不为,’把皇帝的位置丢掉像丢掉破鞋子一样……”

南怀瑾:大师之所以是大师,就是因为遗世独立不弃世

有的学者批评南怀瑾老师的文章,认为他说得没有道理。但是不知那些曲解诋毁南怀瑾老师的学者,是否真正对儒、释、道有深入研究,是否真正去实证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