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為什麼衛青死後,漢武帝誅殺了其整個家族?

瀚海說史


衛青死後15年,朝廷發生巫蠱之禍,衛子夫和太子劉據被殺,衛青長子受到株連。

題主的說法有三個錯誤,首先漢武帝並未想誅滅衛氏家族,只是衛氏家族收到了巫蠱之禍的牽連。其次漢武帝沒有“急著”動手,是在衛青死後15年才發生的。最後,衛青只是長子被牽連殺死,其餘兩個兒子應該沒事。

題主這個問題傾向性很明顯,大約想說衛青因為功勞太大引起漢武帝猜忌?可是衛青在世時候就有意識不養門客,縮小自己的權勢,讓漢武帝安心。

真正讓衛氏家族倒黴的,是發生在衛青死後10多年的巫蠱之禍。這件事最早是在公元前92年農曆冬天,當時一個被追捕的“俠客”朱安世,上書告發大臣公孫賀(衛青的另一個姐夫)之子公孫敬聲(衛青的外甥)與陽石公主私通,埋藏木偶人詛咒漢武帝。於是,公元前91年春正月,公孫賀父子被滅族。同時還牽連陽石公主和皇后衛子夫所生的女兒諸邑公主,以及衛青的長子衛伉全部被殺。

在這以後,“巫術詛咒”成為宮廷鬥爭的大殺器,動不動就檢舉揭發。漢武帝有一天也做夢夢見自己被木頭人毆打,懷疑有人詛咒自己。酷吏江充和衛子夫、太子劉據有仇,趁機大肆搜捕,拷打致死數萬人。最後,他說在太子宮中發掘出了大批木頭人 。劉據害怕被父親殺死,先下手為強捕殺了江充。但這就構成了造反。漢武帝命丞相調兵鎮壓。一場大戰,長安血流成河。皇后衛子夫自殺,太子劉據兵敗逃亡後也自殺。二位皇孫也一同遇害。衛青的姐姐和外甥死於非命。

不過,漢武帝后來查明是江充汙衊太子,很是懊悔,懷念太子。到了漢宣帝、漢成帝以及漢平帝時期,衛青的後人又得到皇帝的詔書,恢復了富貴。


巴山夜雨涮鍋


為什麼衛青立下赫赫戰功,漢武帝卻在他死後還要誅殺衛青家族?

我認為原因有三點:

第一,衛青確實立下赫赫戰功,在衛青生前,漢武帝沒有對衛家下手。衛家出事,也是在衛青去世很多年以後的事了,所以和衛青並沒有太直接的關係。

第二,衛子夫失寵。衛子夫是漢武帝的第二任皇后,給漢武帝生了一子三女:戾太子劉據、衛長公主、諸邑公主、石邑公主。隨著兒女們慢慢長大,衛子夫的容顏慢慢變老,漢武帝開始寵幸其他美人。

第三,漢武帝並沒有誅滅衛家九族,只是因為巫蠱之禍,衛青的長子長平侯衛伉受牽連被誅,諸邑公主、陽石公主坐巫蠱之罪處死,衛長公主之子曹宗亦在連坐之內。衛子夫不願受辱,自殺而亡。但衛伉的子嗣以及衛青次子衛不疑與幼子衛登的家族並沒有受牽連。

從以上事實分析,漢武帝並不是象劉邦、朱元璋一樣誅殺功臣之後,而是因為奸臣江充逼反了太子,假造巫蠱之禍。漢武帝是受矇蔽才釀成這場悲劇的。罪在江充。因為並沒有斬絕衛家之後,所以在漢宣帝、漢成帝以及漢平帝時期,衛青的後人以皇帝詔復家。武帝之後,衛子夫的名譽也得到了恢復。

當然,從客觀上,衛家的勢力在衛青時代達到了高峰,大將軍姓衛,皇后姓衛,丞相也姓衛(衛倌)。衛青的後人,包括外甥霍去病在內五人封侯:三個兒子衛伉、衛不疑、衛登,外甥霍去病及霍嬗(霍去病之子)。這麼強大的勢力,一是遭到漢武帝的防範,二是遭到其他大臣的妒嫉與加害。這也是衛青家族遭到陷害的原因。


生生遊戲解說


其實,在衛青還活著的時候,漢武帝就開始打擊衛青後人了。

一開始,衛青是得到漢武帝極大寵愛的。衛青打了大勝仗,還沒有班師回朝,漢武帝就高興地把衛青的三個未成年的兒子封為侯。

要知道,當年劉邦曾和大臣們立過“白馬之盟”,指出,如果一個人不是劉姓,就不能封王。如果一個人沒有戰功,就不能封侯。衛青的三個兒子,不但沒有任何戰功,而且還沒有成年,漢武帝竟然就把他們封為侯,同時,每個人都是食邑1300戶。

(衛青劇照)

衛青是個明白人,知道漢武帝封他三個未成年的兒子為侯,對他的兒子們並不是一件好事。於是一回來,他就推辭。說他的兒子們無功,不能封侯。但是漢武帝不聽,一定要封。

不過,沒過多久,漢武帝都開始打擊衛青的兒子們了。

當然了,功臣的後代,很容易就養成紈絝子弟的作風,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官二代”。“官二代”行為不檢點,作風浮浪,受到皇帝的懲罰,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衛青的兒子們所受到的處罰,似乎並不是“官二代”的那些作為。

在衛青的兒子們被封侯第八年的時候,漢武帝就以“矯制不害”的罪名。削奪了衛青大兒子衛伉的侯爵。

“矯制”就是假傳聖旨,“不害”就是沒有造成什麼危害。那麼,衛伉究竟假傳了什麼聖旨?假傳聖旨本來是大害,怎麼會沒有造成危害呢?因此,這個罪名實際上是非常可疑的。更為可疑的是,史書上並沒有給出理由。既然是“矯制”之罪,為什麼卻不給出個理由呢?因此這就很讓人不理解了。更有可能是這個罪不值一說,要是說出來的話,讓大家看明白了,對漢武帝的形象有損害

除了衛伉外,衛青的兩個兒子衛登和衛不疑在衛青活著的時候,也遭到了打擊。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漢武帝奪了衛登和衛不疑的侯爵。

削奪衛登和衛不疑的理由,是“酎金不如法”,也就是說,獻給朝廷的“酎金”,成色不足。

(漢武帝劇照)

如果說漢武帝打擊衛伉,有些讓人不明所以的話,他打擊衛不疑和衛登,就明顯是一種故意找茬了。

那麼,漢武帝為什麼要故意找茬打擊衛青的兒子們呢?

我們知道,皇帝如果忌憚某個大臣,一般是這個大臣居功自傲。但是衛青恰恰相反,他最明顯的特點,就是從不居功自傲。漢武帝封衛青的三個兒子為侯,而衛青加以拒絕,就是證明。

除此之外,衛青有一次得到了漢武帝一千的賜金,衛青當即把五百金贈送給了漢武帝最寵愛的王夫人。五百金是小事,但是這個行動,表明了衛青在討好王夫人,也以此討好漢武帝,這就是衛青不做大的證明。

另外,衛青也從來不“養士”。當時的“養士”之風很盛行,這是從戰國末期傳下來的一個傳統。但是,當社會發展到漢朝這樣一個大統一的朝代,依然還要“養士”的話,就很有嫌疑了。衛青充分地認識到這一點。再加上他位高權重,因此特別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不“養士”。

可以說,一直到衛青去世,他都沒有犯過什麼錯誤,也沒遭到漢武帝的打擊。這在漢武帝的手下,是相當不容易的。

(霍去病劇照)

那麼,既然衛青那麼謹小慎微,為什麼漢武帝在衛青活著的時候,就親自把他封給衛青兒子們的爵位給奪去了呢?

這實際上就是漢武帝的一種“馭臣之術”。他要對大臣隨時保持一種高壓的態勢,讓大臣任何時候,都不敢有非分之想。漢武帝任用過很多宰相,這些宰相都基本上都無一善終,就是一個證明。

畢竟衛青對於漢武帝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要打擊匈奴,還只能靠衛青,以及衛青的侄兒霍去病。漢武帝雖然忌憚衛青,卻不敢把他給拿下。所以只能採用這樣的辦法,不斷地對衛青進行敲打。

當衛青已經去世後,漢武帝對衛青家族就不客氣了。尤其是在後來“巫蠱事件”發生後,衛青家族遭到了重大打擊。《漢書》上說,“衛氏悉滅”。對這句話,後人有兩種不同的理解。有人認為在“巫蠱之禍”中,衛青家族被漢武帝悉數殺光。有人認為說的是“巫蠱之禍”後,衛青家族的勢力全沒有了。但不管是哪一種說法,都說明了漢武帝對衛青後人,給予了沉重的打擊。


張生全精彩歷史


衛青家族是漢武帝時代最有權勢的家族,皇后、太子、大將軍、驃騎將軍、丞相都出自其家。但衛氏家族卻下場悽慘,大部分成員最終都被漢武帝殺死。這是為何呢?

因為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最獨裁、最有權力慾的皇帝之一。他殺衛氏家族成員,主要是為了限制外戚權力、加強皇權。

漢代從建國起就有外戚干政的傳統。呂后、竇太后等都大量的干預朝政,不亞於後來的武則天、慈禧。漢代皇太后的權力不亞於皇帝。

呂后

漢武帝剛繼位時,有著兩個太后,一個是他的奶奶竇太后,另一個是他的母親王太后。竇氏外戚和王氏外戚在武帝時期都很有勢力,其代表人物是竇嬰(竇太后堂侄)和田蚡(王太后同母異父的弟弟)。兩代外戚對漢武帝的壓制都非常厲害。比如竇太后曾經罷免了漢武帝任命的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而任命自己的人做丞相、御史大夫。田蚡擔任丞相時,仗著姐姐王太后撐腰,也是專權跋扈,令漢武帝非常氣憤。剛繼位的漢武帝,對竇太后、田蚡都是無可奈何。

隨著竇太后、田蚡去世(王太后較少干政),漢武帝逐漸開始大權獨攬。漢武帝很瞭解外戚得勢後的囂張跋扈。所以,他不能容忍外戚勢力過於強大。

竇太后

漢武帝廢掉了出身高貴的皇后陳阿嬌(其母是武帝的姑姑、館陶長公主),立奴婢出身的衛子夫為皇后。之後又開始提拔衛青,這是在培植自身的親信勢力。衛氏出身低微,在漢武帝看來,是易於控制的。

但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衛氏已經發展成僅次於皇家的豪門大族,皇后、大將軍、驃騎將軍、太子、丞相都出自其家(衛子夫的大姐衛君孺,嫁給了大將公孫賀,公孫賀後來官至丞相)。衛氏已經成為朝堂上最龐大的勢力,實力更勝過前代外戚。當然,衛青為人忠厚謹慎,並不貪權。但漢武帝不會因此就對衛氏放鬆警惕。

在衛青最受寵幸的時候,他的三個兒子全部都被封侯。但在衛青晚年,他的三個兒子都被剝奪了侯爵。衛青去世後,又發生了巫蠱之禍,衛子夫、劉據、衛伉(衛青長子)、公孫賀(衛青姐夫)等都死於此次事件。衛氏主要成員幾乎全部死亡。

漢武帝繼位之初,地位不穩,需要扶植衛氏作為羽翼。等到衛家勢力逐漸發展起來,被漢武帝削弱、打擊是必然的。


國史拾遺


漢武帝晚年追求長生,聽信方士。據說有次方士獻上長生不死藥,東方朔看見了就跑過去把藥吞了,漢武帝大怒,要殺掉東方朔,東方朔說,如果這藥是真的,我已經長生不死,你殺不了我的。漢武帝細細一想才知道上當。漢武帝上了幾次當,還把一個女兒給搭進去。漢武帝疑心病很重,對此衛青是十分了解的,早早就交出兵權退下來,但是其他人就不好了,漢武帝又是一個熱血上湧,不考慮後果,動不動就滅人滿門的皇帝,比如李廣利,作為漢武帝時代最後一個帶兵大將,漢武帝竟然在他帶兵在外的時候屠他滿門,要知道五代十國的時候,郭威就是帶兵在外的時候被皇帝屠戮滿門,郭威立刻回軍滅了皇帝。如果當時李廣利也回軍打漢帝國,那會如何?估計漢武帝當時想起自己的錯誤也是會出一身冷汗吧。漢武帝和太子在京城大戰,禍及全城百姓,數萬人為此喪生。不得不感嘆漢帝國生命力之頑強,如此折騰竟然都沒有動搖國本,可見根基之深厚。


靜夜思160519196


衛青從平陽公主的一介騎奴,最後官至大司馬,大將軍,封長平侯。一方面是因為他是武帝皇后衛子夫同母異父的弟弟,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還是憑自己的實力和戰功。漢武帝為什麼要誅殺衛氏家族呢?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不過需要說明的是,對衛氏家族的削弱在衛青活著的時候就開始了。另外,衛氏家族並沒有被漢武帝徹底滅族,漢宣帝劉詢(衛子夫曾孫)招衛青孫子衛玄,讓其復家。



衛氏家族勢力大,擔心外戚專權

漢武帝誅殺衛氏家族,主要還是擔心外戚專權。西漢自高祖駕崩之後,先後經歷了呂后,竇太后家族的外戚專權,而竇太后(武帝的奶奶)更是廢除了漢武帝的推行的新政。所以漢武帝對外戚專權非常敏感,終其一生都在避免外戚後宮專權。

而反觀衛氏家族,當時確實已是枝繁葉茂,大權在握,已到了權傾朝野的地步。其中比較著名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有以下幾個:

衛青:大司馬,大將軍,長平侯

衛青外甥: 太子劉據

衛青三姐:皇后衛子夫

衛青大姐夫:丞相公孫賀

衛青外甥:大司馬,驃騎將軍霍去病

衛青三個兒子:宜春侯,陰安侯,發乾侯

為此隨後漢武帝開始一系列的操作,寵信霍去病,大有分化衛青二人的舅甥關係;同時開始冷落皇后衛子夫。

並逐步廢除了衛青三個兒子的候位,元鼎元年(前116年),因矯制廢除長子衛伉侯位,元鼎五年(前111年),衛不疑和衛登都因為“酎金”事件,侯位被廢。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衛青去世,長子衛伉繼承了長平侯,衛氏家族大受打擊。


“巫蠱之禍”,衛氏家族勢力徹底瓦解

衛青死後,他的姐夫公孫賀(當朝丞相)的兒子公孫敬聲被遊俠朱安世誣陷用巫蠱巫術詛咒漢武帝,並且和陽石公主通姦。

於是漢武帝在盛怒之下,將公孫賀父子下獄斬殺,諸邑公主與陽石公主,衛青長子衛伉也連坐被殺。自此以皇后和太子漢廷內部的政治盟友也因此損失殆盡。

隨後武帝命寵臣江充調查巫蠱案,因為江充和太子劉據有矛盾,他藉機聯合宦官蘇文,安道候韓說誣陷太子。

漢武帝晚年疑心較重,崇信方術,太子恐懼,被迫起兵誅殺江充。被鎮壓後,太子和皇后衛子夫相繼自殺。雖然武帝后來醒悟,夷江充三族,燒死蘇文。但衛氏一族勢力徹底瓦解。

後記:

漢武帝託孤於霍光(霍去病同父異母的弟弟,和衛氏一族並無血緣關係),輔佐年幼的漢昭帝劉弗陵。漢昭帝二十一歲駕崩,無子。幾經周折,霍光擁立戾太子劉據之孫劉病已為漢宣帝。漢宣帝在元康四年,詔賜衛青孫子衛玄錢五十萬,使其復家。


多有疏漏,煩請指正


中外縱橫史


漢武帝有個特點,就是見不得外戚耀武揚威。他親眼看到過三代外戚對朝廷的制約。所以,使盡手段根除外戚勢力。但是,他又不得不依靠外戚。這很矛盾。

漢武帝的祖母竇太后,是個霸道婆婆。她讀本書《老子》,也必須全國全宮廷推廣。漢景帝就是在她的陰影下執政,受盡窩囊氣。漢武帝的媽王太后,在竇太后剛過世,她就馬上要進主長樂宮,這讓兒子非常反感,更可怕的是建元新政舅舅田分(伴蟲旁),要當丞相,還封武安侯!憑什麼?就憑是老媽的弟弟。竇嬰之死,就是死在王夫人姐弟手中。竇氏慘敗於王氏手中。漢武帝的皇后阿嬌,她是姑媽的女兒。因為扶持漢武帝出了大力,後來雖沒幹政,卻也讓漢武帝受了許多氣。

自衛子夫生下劉據後。衛家在朝中得勢起來。衛青以軍功得到三子一出生就封侯的殊遇。後來漢武帝的姐姐平陽公主嫁給衛青。霍去病嶄露頭角,功勳蓋過老舅。這霍衛一大族在朝中赫赫有名。無人企及。

衛青在霍去病建功後,勢頭弱了下來。霍去病死後。衛家的勢力碰上冬季了。漢武帝寵信李夫人,這信息讓朝堂別有用心的人看出來了。恰在這時,衛青過世。衛太子劉據又在處理政事時得罪了一些人。特別是從趙來來告黑狀而得到皇帝寵信的江充。江充就一破罐,讓劉據很噁心。江充怕劉據上臺,今後整治自己。就造謠說宮中有邪惡的"蠱",於是就奉旨挖"蠱",竟然連皇后宮和太子宮也不放過。皇后誰呀,太子誰呀?太子一氣之下就殺了江充。結果蘇文這宦官向武帝告狀,說太子帶兵造反……

事情就大發了。漢武帝一怒,鎮壓。於是衛子夫自殺,衛太子一家逃亡,後除劉病忌尚小外,其餘全死了。這事一牽連,衛青家受累甚廣,奪侯之後,伏誅,幾乎消滅乾淨。

霍去病之弟霍光,後來是漢武帝的託孤大臣之一。





劉一千五


“子夫,朕真是太高興了,你為我大漢王朝誕下皇子,你想要什麼,朕全給你。”公元前128年春天,看著躺在寢宮床榻上的衛子夫,漢武帝劉徹異常興奮的說。劉徹時年29歲,17歲登基當上皇帝,至今已有12年的時間。期間臨幸過的女人數以千計,女兒倒是生了一大堆,卻沒有一個女人為他誕下皇子。眼看著大漢王朝的皇族血脈後繼無人,這讓皇室貴胄和滿朝文武焦急萬般,都在等待奇蹟發生的時刻。就在萬眾期盼之時,武帝最尊寵的女人衛子夫順利產下龍子,一時間舉國歡慶,普天同賀,人們歡天喜地、載歌載舞慶賀皇子的降生。貌不驚人皇帝嬪妃衛子夫也引來了人生的高光時刻。

中年得子,做為孩子的父親,武帝可能是最高興的一個人。孩子出生不久,他即刻召見當時文壇大咖枚皋和東方朔,命這兩人為自己兒子寫賦,用當時最流行的方式感謝上帝對大漢王朝的眷顧和垂愛。枚皋和東方朔不負皇命,懷著同樣欣喜的心情,寫下了《皇太子生賦》及《立皇子禖祝》兩篇修辭華麗的美文。光寫文章還不夠,武帝還要建祠表達對上蒼賜給自己兒子的虔誠之心。很快一座祭拜婚育之神句芒神的高大祠堂修建而成,坐落在長安城最顯眼的地方。經過反覆斟酌、推敲、印證、篩選,武帝給自己的兒子取名“劉據”,意為據天下而立,據中央而成霸業之意,讓大漢王朝基業長青,萬世而據。

自古華夏家庭有“母以子貴”的傳承,更別說擁有天下的皇室之家。因為生了兒子劉據,衛子夫也成為朝廷和武帝眼裡的“宮紅”女人,光芒萬丈,身價倍增,很快成為大漢王朝最尊寵、最耀眼、最有權勢的一個女人。當時很多趨炎附勢,有政治眼光的大臣也開始選邊站隊。中大夫主父偃便是其中之一,他寫下奏章,上書武帝,請求武帝立衛子夫為皇后。武帝的前皇后是自己姑姑劉嫖的女兒,兩個人的結合完全是一樁政治聯姻。結婚之後也一直沒有生育一兒一女,後來因為牽扯到施“蠱惑”一事,被武帝廢除。此後皇后之位空缺一直空缺,已有兩年時間。既然有大臣提議立衛子夫為皇后,而武帝也早有此意,於是在劉據快2歲的時候,武帝下詔冊封衛子夫為皇后,空閒了一年零八個月的未央宮淑房殿迎來它的主人,這也為武帝立劉據為皇太子確立了皇室的嫡統基礎。在冊立皇后同時,漢武帝劉徹首開先河,下詔大赦天下,與民更始。由此可見漢武帝對衛子夫是多麼寵愛,衛氏家族也因為衛子夫皇后地位確立,開始在大漢王朝嶄露頭角,成為一隻新的政治力量。

公元前122年,7歲的漢武帝長公子劉據毫無懸念的被冊立為太子。劉據皇太子儲君地位的確立,一方面為自己將來登上大漢王朝的天子之位鋪平道路,獲得了父親劉徹更多的厚愛和扶持。同時也讓自己母親衛子夫家族光芒萬丈,身份更加顯赫。處於對兒子劉據的寵愛,漢武帝劉徹甄選當時漢朝最有名望的石慶作為太子太傅。石慶死後又讓其子石建,其孫石奮先後做太子太傅。精心輔導劉據系統學習儒家治國知識。為了讓兒子廣交朋友,武帝專門修建了一座博望苑,讓兒子在此結交天下有識之士,集思廣益,廣博觀望,成為大漢王朝最優秀的接班人。

在中國封建王朝,往往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獲得漢武帝寵愛的衛子夫在兒子劉據被封為皇太子之後,其家族也迎來無限榮光,受到漢武帝劉徹尊寵。衛青、霍去病先後成為漢軍大將軍,並揮師北方,討伐匈奴。衛青、霍去病不僅是當時大漢朝廷身份顯赫的外戚,也是數一數二的軍事人才。他們憑藉著自己的軍事才能和卓越的戰場指揮水平,憑藉著對大漢王朝的赤膽忠心和對匈奴人的同仇敵愾,在北疆戰場出生入死,浴血奮戰,七次出征,北登闐顏山,六次深入匈奴腹地,縱深達數千裡地,以高超的軍事能力硬是將大漢王朝的土地向西北延伸了上千裡地,從而消除了自先秦以來北方草原民族對華夏大地幾百年的侵蝕和威脅,將匈奴殘餘勢力趕到漠北地區,為大漢王朝徹底解決匈奴問題和邊境安全建立了不可磨滅的歷史功績。因為戰功顯赫,衛氏一門獲得封侯的人就達到五人,成為當時漢王朝一支不可忽視的強大政治力量。

人常說:“自古福禍雙至”,此話一點都沒有錯。轉眼三十年過去,隨著霍去病、衛青等人的先後病逝和衛子夫色衰而失寵現狀,隨著衛氏家族個別人驕橫跋扈、恃寵而驕的事情發生。武帝也在尋找機會剪除衛氏一黨的機會。機會很快就來到了。公元前92年春正月,衛子夫姐姐的兒子公孫敬聲官居九卿太僕之高位,卻行事驕奢不守法紀,他擅用北軍軍餉一千九百萬錢用於自己的私事。這等於是貪腐,武帝不可能不管。很快事情敗露,被逮捕下獄。這時漢武帝下詔欲抓捕的陽陵人朱安世卻遲遲未能歸案,公孫敬聲的父親公孫賀身為當朝丞相,為了能讓武帝把兒子從牢獄之中放出來,便向朝廷主動請命抓捕朱安世。漢武帝劉徹答應了公孫賀的要求。當公孫賀把朱安世抓進大獄時,沒有想到此人卻在獄中上書誣告公孫敬聲與陽石公主私通以及行巫蠱詛咒天子之事。漢武帝劉徹看到朱安世的上書之後大為震怒,命人深查公孫賀所犯罪過,不久便“以興利弟子賓客不顧黎民死活”等多條罪名將公孫賀父子立案法辦,公孫賀父子最終冤死獄中。

由此開始,開啟了衛氏家族在大漢王朝由盛而衰的序幕。公元前92年春正月閏四月,衛子夫所生的兩個女兒諸邑公主、陽石公主因為巫蠱之罪被漢武帝處死,衛青之子衛伉及長公主之子曹宗亦在連坐之內,同時被武帝處死。漢武帝親手處死自己兩個女兒和外甥,事情如果到此結束也就不會再有太多的災難,然後更大的災難卻接踵而來,一浪高於一浪。漢武帝的寵臣江充因與太子劉據有過節,害怕武帝死後被新帝誅殺,於是不斷揣摩武帝的心思,認為自己翻牌的機會就在眼前。於是打算先下手為強,誣陷太子劉據,讓武帝易儲,這樣可以保證自己將來享受更多榮華富貴。他隨即來到武帝的床榻之前,告訴武帝生病的真實原因是有人行巫蠱詛咒天子。武帝聽完江充的話覺得非常有理,也頗為震怒,再次任命江允徹查巫蠱之案。

江允作為武帝任命的治蠱專使,對長安全城進行了大規模的尋挖木偶人運動,同時也對滿朝文武、皇室貴胄之家發動大規模挖掘運動。當時的漢王朝從漢文帝開始就廢除了《妖言令》等嚴苛法令,在言路上較為自由,民間也多有蠱惑的傳統,並不是一件違法的事情,但江允卻將年老多病的漢武帝身體發病原因和蠱惑聯繫起來,這就讓本來普通常見的蠱惑一事成了傷害當今天子的大罪。一時間長安城人心惶惶,被抓到了人數以萬計,凡挖到木偶人的家庭,不管是何種身份和地位,就被逮捕入獄,並以炮烙之酷刑逼供認罪,慘不忍睹。

老百姓如此,皇帝后宮也不例外,那些不被武帝寵愛的妃子們自然成了重點查辦的對象。公元前92年七月,江允親自帶隊,對皇后衛子夫的淑房殿進行大肆挖掘,不但翻箱倒櫃毀掉所有陳設,還毀掉御座、床榻和地板,但沒有任何收穫。江允並不甘心,又將魔爪伸向太子劉據,開始用鐵楸深挖太子東宮,並事前讓人將木偶人埋到劉據的太子東宮裡。一挖之下,很快得到了木偶人。劉據想去甘泉宮面見父皇說明此事,又被江允等人限制不能面聖。劉據心如火焚,以為父皇被人陷害,奸邪之臣又要加害自己。情急之下聽從少傅石德之計,起兵自衛,將江充緝拿,並斬殺韓說。劉據覺得自己能指揮到的兵馬有限,便派人持節連夜入長秋門告知母親衛子夫。衛子夫同意劉據調用皇后的中廄車架,取武庫兵器,調長樂宮衛隊,並以奸臣造反的名義徵兵。武帝在尚未查明太子起兵真實原因時便親自指揮,集結軍隊發病討伐。不久太子劉據兵敗而逃,先是隱藏在一個農戶家裡,後被當地一個富豪朋友出賣,面對圍捕他的官兵自殺,死時37歲,同時死去的還有自己兒子劉進和兩個孫子。劉據出逃之日,皇后衛子夫因為無法向武帝說明的自己的行為而自殺身亡。

至此,以衛子夫、劉據為中心的衛氏家族盛極而衰,徹底被漢武帝劉徹排除出大漢王朝爭權奪利的中場之外。縱觀武帝一生,其在選人、用人政策上從來沒有出現失誤,所用之人都在不同階段為大漢王朝的政權的鞏固和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不失為一個有遠見卓識的政治家。作為西漢政權歷史上有名的以獨裁專制皇帝,漢武帝在捍衛皇權一事上特別敏感,任何對皇權構成威脅的勢力都會被他毫不留情的剷除,不管對方是自己的愛妻、兒子。衛氏家族的最終失敗,不能不說也有這方面的因素。為了自己疼愛的小兒子劉弗陵繼承帝位,漢武帝為消除外戚政治勢力,防止在他死後外戚專權,殘忍的處死了自己心愛的女人鉤弋夫人,顯示出漢武帝超人的政治謀略和手段。所以,也就不難理解衛子夫、衛青家族為何盛極而衰的道理了。

親們!大家好!我是【大秦之歌】的作者,這是我的原創文章。本人專注於大秦歷史文化領域。我的初心是把最有意思的歷史故事分享給大家,喜歡這篇內容的親們,請幫忙點贊、收藏、轉發、評論和分享,你們的每一個細小動作,都是對我的一種鼓勵和支持,如果你也是一個超級歷史達人,那就留言和眾多朋友一起交流一下吧!多提寶貴意見。謝謝你們!


大秦之歌


衛青戰功赫赫?衛青斬獲幾個匈奴就成了大將軍?才幾千人而已!典型的裙帶關係上位!

奇襲右賢王是李蔡這一路立功,衛青這一路無功,然而部隊尚未返回,漢武帝派人半路上授予衛青大將軍,生米煮成熟飯。

漢武帝這麼做,無非是愛屋及烏。可是衛青真的以為自己有多厲害,定襄之戰武帝讓李廣給衛青壓陣,衛青就是不用,結果損失士馬十幾萬。

霍去病卻嶄露頭角,然後衛青被擱置,衛青還不服氣,漠北之戰要和霍去病較個高低,讓霍去病先選大將精兵,沒想到霍去病硬氣的很,只要5萬騎兵,一個將軍都不要,牛。憑著李敢等一眾校尉領兵,把十萬匈奴主力打成渣。衛青卻幾十萬大軍被單于三萬戲弄,損失士馬十幾萬,弱爆了!不用李廣,還逼死李廣,武帝表面不說,心中氣惱,李敢也被超火箭速度提拔為郎中令,提升速度超過霍去病衛青。這也是對衛青的一種責備。

接下來發生的事讓武帝忍無可忍,丞相李蔡莫須有的罪名自殺,李敢被霍去病背後暗箭射殺,殺了生死兄弟,又知道殺錯了,以霍去病的內向性格,抑鬱而死概率很大。

短短時間失去4大神將,武帝怎麼會給衛家好臉色,從衛青兒子的侯爵被擼去開始,衛家的結局已經註定


扶正祛邪正本清源


其原因,就是要“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衛青的家族,只有被扳倒,才能稱之為儒家(平民之家),如果第二代不能扳倒,第三代開始,就基本上形成了比較穩固的道家(貴族之家)。

就像衛子夫,地位也是十分尷尬的,如果她的兒子劉據要繼承皇位,漢武帝就必須拿她祭旗,殺了她,這就是有名的“殺母留子”制度,這是儒家平民皇后的必然命運。

結果,衛子夫感受到了切身的威脅,調集自己為數不多的軍事力量進行了反抗,被漢武帝無情予以鎮壓,衛子夫也感到前路迷茫,選擇了自殺。

而在朝堂上,很多儒家大臣也是前赴後繼的為漢武帝走上末路,張湯,主父偃,江充,都是被無情誅殺了的。

所以,無論是針對文儒的張湯、主父偃、江充,還是針對武儒的衛青、霍去病、李廣利,抑或針對婦孺的衛子夫、李夫人,漢武帝的政策都是“一以貫之”的,不允許他們有蛻變為新型道家(新貴族)的可能。

所謂的“儒術”,實際上就是“平民術”,只要我們考察這些被提拔擢升的基礎身份一般是平民,基本都是身份低賤之人就可以知道,這些人的基本特點,就是“命賤”,可以隨時為帝王獻身,還是感恩戴德那種。

而“道家”,就是“領導之家”,具有社會貴族根底那種,比較難於誅滅,久而久之,就會損害天子的威信,成為權臣,把握朝政,或者奪取江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