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农业部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项目海南砂种苗繁育技术规程

农业部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项目海南砂种苗繁育技术规程

海南砂(AmomumlongiligulareT.L.Wu)属姜科豆蔻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以干燥果实入药,中药名为砂仁,具有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等功效[1],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南药之一,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海南砂喜高温、湿润、多雾、稍荫蔽气候条件,主要分布于海南省,在广东湛江、徐闻、雷州半岛一带有引种栽培[3]。近年来,由于种质资源退化、自然条件变化和病虫害影响,砂仁成为非常紧缺的中药材。如今,海南政府积极加大引导农民发展海南砂产业,使之成为海南农民致富的增收产业之一。为满足海南砂逐步走向规范化、规模化发展需要,笔者结合多年的研究成果和生产经验,制订了海南砂种苗繁育技术规程(SOP)。

1 内容和范围

1.1 内容 该规程以《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4]为指导原则,规定了海南砂种源、生长环境、种苗繁育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挖、包装和运输等操作要求。

1.2 范围 该规程适用于海南省海南砂主产区种苗的培育和管理。

2 引用标准

GB 3095—201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5084—2005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15618—200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4285—1989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3 定义

3.1 海南砂 该规程所指海南砂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2]所收载的姜科豆蔻属植物海南砂(AmomumlongiligulareT.L.Wu)。

3.2 SOP 即英文Standard Operation Practice 的缩写,指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标准操作规程。

3.3 种苗 种子苗,用种子播种繁殖培育而成的幼苗。组培苗,通过植物组织器官培育而成的植物幼苗。分株苗,将地下部或近地面茎节上的分蘖株从母株分离而得到的植株。

4 适宜条件

4.1 气候条件 要求年平均温度20 ℃以上,最适宜温度为22~28 ℃;雨量充沛,年降水量1 800~2 400 mm,空气相对湿度80%~90%。

4.2 土壤条件 海南砂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最为适宜[5]。

4.3 光照条件 幼苗期需要70%~80%荫蔽条件。

4.4 环境要求 空气环境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二级以上标准;灌溉水质达到国家《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05)二级以上标准;土壤质量达到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2008)二级以上标准。

5 育苗技术

5.1 种子苗繁育技术规程

5.1.1 选地。宜选择坐北朝南、通风透光、土壤湿润、疏松肥沃、排灌方便、有荫蔽条件的沙质壤土作为苗圃地,以中性或微酸性沙质壤土为好。

5.1.2 整地。播种前30 d深耕翻晒,复种指数较高的土地用50%代森铵200~400倍液对土壤进行消毒,用药2~4 kg/m2。播种前整平耙细起畦,施足基肥,畦宽1.0~1.2 m,畦高15~20 cm。如无自然荫蔽条件,在整地的同时搭好荫棚,荫蔽度为70%~80%。苗圃四周要通风透气,设排水沟,以防积水。

5.1.3 播种。

5.1.3.1 选种及种子处理。6~8月种子成熟后,选个大、饱满、无病虫害的果实留种。将采下的果立即剥皮取出种子或置于室内沤果3~4 d,然后洗种、搓皮、晾干。

5.1.3.2 播种时间。宜随采随播,选择阴天或晴天的傍晚进行播种。

5.1.3.3 播种方法。多采用开行点播,按行距10~15 cm、行距开2~3 cm深的浅沟,在沟内按株距8~10 cm点播种子,播后覆土宜浅,盖草,淋水保湿。

5.1.3.4 田间管理。播种后常淋水保湿,并注意排水。幼苗出土后揭草,同时在搭好的荫棚上加覆盖物,荫蔽度以80%~90%为宜。幼苗3~4片真叶时开始追施稀薄粪肥或尿素,30 d追肥1次,苗期以氮肥为主,宜勤施薄施,用肥量逐渐加大,追肥前先进行除草。幼苗长至5~6片叶时进行间苗补苗,或用营养袋分装育苗。待苗长出7~8片叶时,将荫蔽度调为70%左右。

5.2 分株繁殖技术规程 春秋季节雨水充足时,选择生长旺盛、分蘖能力强、穗大果多、产量高、品质优良、无病虫害的植株作为母株,从中挖取具3~5个完整芽的当年生幼苗作种苗,修剪部分根、叶,置于阴湿处,避免日晒和损伤幼苗,随挖随栽。

5.3 组培快繁技术规程

5.3.1 外植体的选择。选择产量高、品质优、生长旺盛、无病虫害的单株作为母株,从中选取其健壮笋芽作为外植体。

5.3.2 外植体的灭菌。取健康笋芽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吸干水分。在无菌条件下,用75%乙醇浸泡30 s,0.1% HgCl2消毒10~12 min、无菌水冲洗5~6次后备用。

5.3.3 不定芽诱导培养。将表面消毒好的笋芽放置在超净工作台上,剥取1 cm 长的芽尖接种至诱导培养基中,培养基配方为 MS+6-BA 3.0 mg/L + NAA 0.1 mg/L+蔗糖30 g/L+卡拉胶6 g/L,pH 5.8,培养温度25~28 ℃,光照时间10~12 h/d,光照强度20~30 μmol/(m2·s)。

5.3.4 不定芽增殖培养。将不定芽切分,接种到增殖培养基中,培养基配方为MS+6-BA 5.0 mg/L + NAA 0.1 mg/L+蔗糖30 g/L+卡拉胶6 g/L,pH 5.8,培养温度25~28 ℃,光照时间10~12 h/d,光照强度20~30 μmol/(m2·s)。约20 d单个芽基部有愈伤组织形成,并逐渐形成丛生芽。以30 d为一周期进行继代培养。

5.3.5 生根培养。将丛生芽分切成单芽,接种至生根培养基中,培养基配方为1/2MS+ NAA 0.5 mg/L+蔗糖30 g/L+卡拉胶6 g/L,pH 5.8,培养温度25~28 ℃,光照时间10~12 h/d,光照强度20~30 μmol/(m2·s)。

5.3.6 移栽驯化。

5.3.6.1 苗圃选地与整地。苗圃地的选择、整地与种子苗繁殖相同。

5.3.6.2 炼苗。当苗长至6~8 cm高,将根系发达、植株健壮的瓶苗打开瓶口,在室内炼苗3~4 d。

5.3.6.3 移栽。移栽时取出小苗,洗净根部培养基,用稀释800倍的多菌灵溶液浸泡4~5 min,按株行距15 cm×20 cm将苗移栽到已准备好的苗床中,移栽时将根系舒展,边覆土边轻压,在阴天或下午至傍晚进行移栽。或用营养袋育苗,基质为表土∶河沙∶椰糠=2∶2∶1(移栽前消毒),移栽后淋水定根,遮阴保湿。

5.3.6.4 田间管理。移栽后加强管理,常淋水保湿,喷水时要求喷洒均匀,水滴成雾状,避免过大水滴击伤幼苗或冲走营养土,雨后加强排水。待新根新叶长出后,每月淋施稀薄粪肥或尿素1次,追肥前先除草,剔除死苗、病苗,及时补苗。

6 种苗病虫害防治

6.1 苗疫病

6.1.1 发病特征。发病初期嫩叶尖或叶缘出现暗绿色不规则的病斑,随后病斑扩大连片,颜色变深,病部变软。严重时,迅速蔓延至叶鞘和下层叶片,使全株叶片腐烂或干枯而死。夏天高温多雨、积水、通风不良、空气湿度过大时易发病。

6.1.2 防治方法。加强水肥管理,增强植株抗性;改善苗床通风、排水,调节苗圃荫蔽度;发病时及时清除病叶并集中烧毁。可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洒,隔7~10 d喷1次,连喷2~3次。

6.2 叶斑病

6.2.1 发病特征。嫩叶先发病,最初为水渍状病斑,逐渐扩大并变黄干枯。

6.2.2 防治方法。注意苗圃通风、排水和适当遮阴;及时割除并烧毁病叶;发病初期喷50%托布津1 000倍液或代森铵1 0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800倍液或50%多菌灵1 000倍液喷施,隔7~10 d喷1次,连喷2~3次。

6.3 茎枯病

6.3.1 发病特征。主要发生在7~8月雨季的苗床。发病后幼苗基部慢慢干枯至死亡。

6.3.2 防治方法。用1∶1∶140波尔多液喷洒防治。

6.4 黄潜蝇

6.4.1 发病特征。别名钻心虫,幼虫蛀食幼笋的生长点,使被害幼笋先端干枯,最后死亡[6]。管理粗放、长势衰弱、干旱少雨季节发病较严重。

6.4.2 防治方法。加强水肥管理,增强植株抗性;及时剪除被害幼笋并集中烧毁;成虫盛发期、产卵盛期用40%乐果1 000倍液或90%敌百虫800倍液喷杀,每隔5~7 d喷1次,连喷2~3次[6],可结合诱杀和捕捉。

7 种苗出圃

7.1 出圃标准 种子苗和组培苗长高至30 cm以上即可出圃移栽;分株苗选取具3~5个完整芽的当年生幼苗作种苗,留地上茎40~50 cm。

7.2 出圃时间 根据海南砂的移栽时间确定,于春秋选阴雨天进行采挖。

7.3 种苗采挖 采挖时苗床要潮湿疏松,以确保不损伤其根系,如土壤过于干燥板结,采挖前1~2 d用水浇透,用平铲从苗床一边向另一边顺序采挖。起苗时要避免损伤种苗,保持根系完整,不伤及嫩芽,严禁用手拔苗。起苗深度视苗木根系生长状况而异。挖出的种苗要及时遮阴覆盖,以防失水。

8 包装运输

8.1 包装 在包装种苗时,捡除弱苗、残苗,根据种苗大小及运输距离,一般每捆为 50 株或 100 株,保持根部湿润,防止种苗发热。袋装苗可根据种苗高度选用适合的纸箱或塑料筐,上下塑料筐用板隔开,防止压苗。包装袋上注明品名、苗龄、规格、数量、出苗日期等。

8.2 运输 种苗包装后及时用具有防雨、防晒的车辆运输,运输中不得重压,车内可喷杀菌剂,以防发病。运输时注意适当通风,以防种苗失水或发热烂根。运到后要及时拆包散热,尽早假植或定植。

8.3 贮藏 种苗宜随挖随种,如不能及时运输或移栽时,应假植贮藏,及时喷水保持土壤潮湿,以防种苗风干失水。

农业部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项目海南砂种苗繁育技术规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