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农业支招:河间市小麦春季管理的几点建议

农业支招:河间市小麦春季管理的几点建议

我市小麦种植面积42万亩, 2月21日开始陆续返青,属于返青期较早的年份,较常年早一周左右。返青期是小麦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也是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针对今年苗情和土壤墒情状况,对春季管理提出如下技术建议。

农业支招:河间市小麦春季管理的几点建议


01

小麦苗情和土壤墒情


(一)群体合理,个体较健壮

麦田平均亩总茎数为73.1万,单株分蘖2.4个。其中一类麦田14.8万亩,占35.2%,平均亩总茎数81.2万,单株分蘖3.2个。二类麦田22.6万亩,占54%,平均亩总茎数67.3万,单株分蘖2.3个。三类麦田4.6万亩,占10.9%,平均亩总茎数44.1万,单株分蘖1.1个。苗情指标正常。

(二)绿叶越冬,死苗死蘖轻

由于去秋播种基础好, 80%以上的麦田为造墒播种,精细整地、播后镇压等关键技术落实到位率高及暖冬气候影响,麦苗均为带绿越冬,旺苗麦田1.3万亩,存在冻害风险。

(三)土壤墒情较好

由于今年冬春降水较多,目前麦田墒情0-20cm土壤含水量均在17.9%左右,墒情适宜,据气象资料去年12月份至今年2月份,总降水26.2mm。加之气温偏高,加快了小麦返青速度。


02

今春小麦田间管理技术建议


针对今年小麦苗情和土壤墒情状况,春季管理应因地因苗制宜,分类管理,以节水、抗逆为主导,突出抓好镇压,巧施肥水,科学促控等措施。

(一)实施镇压

在土壤化冻后及时镇压,增温、保墒。重点对播后没有镇压或镇压质量差、墒情较差的麦田,以及播后浇蒙头水的麦田要及早行动,以破除板结,弥补裂缝,踏实土壤,起到提墒、保墒、增温的作用。

(二)合理运筹春季第一次肥水,实现节水增效

坚持因地因苗分类管理的原则,科学应用第一次肥水。一类麦田亩茎数80万以上,以控为主,适当推迟第一次肥水,可在4月上旬浇水,加速分蘖两极分化;二类麦田亩茎数在60万左右,根据土壤墒情,在3月中旬末开始进行浇水管理,提高分蘖成穗率;三类麦田亩茎数在40多万,因亩茎数不足,个体发育弱,应以促为主,增加春季分蘖,以确保充足的亩穗数,宜在3月10日左右,趁晴暖天气,及时浇好返青水,并视土壤墒情状况于4月中下旬补浇第二水,以墒保产量。春季第一水,亩用水量应在40方以上,并结合浇水追尿素20-25公斤/亩。


03

加强病虫草害监测与防治


(一)麦田杂草

注意监测麦田杂草的发生,及时化学除治。今年麦田杂草秋治面积较大,对杂草的发生危害起到了很好的控制作用,要加强监测及时防治。对麦蒿等双子叶杂草为主的麦田选用10%苯磺隆或二甲四氯进行防治。对以禾本科雀麦、节节麦为主的麦田选用甲基二磺隆、精恶唑禾草灵等进行防治,最好采用秋季防治,对部分未秋治及秋季防治效果差的麦田在小麦返青起身期防治,但是要严格控制亩用药量,防止产生药害。

(二)小麦病害

返青至拔节期是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的侵染扩张高峰期,也是麦蜘蛛的危害盛期,是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关键期。对原来发病较重的麦田应早防治。纹枯病、全蚀病可用12.5%烯唑醇20-30g或20%井冈霉素60-100mm,兑水60-70公斤喷施于小麦茎基部,根腐病可用戊唑醇、烯唑醇、三唑酮等杀菌剂喷浇于小麦茎基部。麦蜘蛛可用阿维菌素3000倍喷雾防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