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为什么好莱坞会有这样一条铁律:“永远别碰动物和水”?


这条铁律还要加一条,那就是不要碰小孩。

因为动物、小孩和水都是比较难控制的因素,拍摄难度大、成本高,效果还不一定与预想一致。

所以导演行业才总结出这个铁律。

当年李安拍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就叫很多导演佩服不已,因为片中大部分场景都是在水上的,而且还有一只大老虎是主角之一。

虽然有摄影棚布景和后期特效的帮助,但是整个场面的把控难度还是非常大的。

但是最后李安还是给全球观众呈现了叫人震惊的效果,所以他才能获得第85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铁律这东西,都是经过很多人大量实践终结出来的,其实是对新人还有一些保守派有警示作用,对于那些敢于创新和有实力的人,铁律只是他们挑战的对象,突破这些铁律,才能到达更高的层次,取得一般人难以企及的成就,成为人人敬仰的伟大的人。

欢迎关注:影迷也疯狂。用电影,发现不美好的生活!


影迷也疯狂


好莱坞会有这样一条铁律:“永远不要碰动物和水”,有的人说:还有什么“小孩”。

看了他人的解释,都是与拍摄电影,影视作品有关。好莱坞就是世界影视作品的象征!

如果用中国的成语,或者寓言来理解,应该是一个典故,典故的出处,必然有解释。不需要我们去猜想的!

用现代管理理念来理解,就是一种规章制度而已,没有特别的意义!


1143160127


划重点:

1,这条铁律是“少碰动物、水、小孩”,小盆宇也是比较麻烦的事

2,不只是好莱坞,包括国内也是尽量减少上述元素,主要原因是这些元素不可控,拖慢拍摄进度,增加成本

3,注意,是尽量少碰而并不不能碰,主要衡量标准是看预算的充足程度、成本是否足以cover掉这些元素的使用,比如说《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三个元素全碰了


为什么“水、小孩、动物”少碰?


1,水

水拍摄起来是极其麻烦的一件事,比如说写剧本时我们就得尽量避免写下雨天,除非有必要。剧组拍摄下雨天时一般会跟两个单位合作,一个是消防局,另外一个是园艺公司。这两类单位都可以提供洒水车。那么,读者会认为雨戏造雨还是挺方便的嘛?其实,雨戏难在各部门的配合。

一方面,摄影、灯光组得想办法保护好摄影机、灯光设备,一旦出现问题,必然拖延进度;另一方面,演员的衣服湿了、妆面化了,更衣补状都需要时间,也会拖延进度。拍一天的戏要烧一天的钱,所以制片人都希望戏拍得越快越好。但是雨戏因为容错率低,所以拍摄得很慢,导致烧钱,制片成本也就上去了。

实际上,雨戏不算什么,难的在于“狂风暴雨”和“大风大浪”。这两个环境的制造相比雨戏来说要难得多。其中,最难的要属“浪”。拍戏不能完全依靠自然条件,并不是真的去海边拍大浪,因为保不准浪时有时无,更拖延进度。所以一般会使用造浪池,但一般的造浪池无法满足剧组拍摄,所以要拍摄足够的浪,就需要足够的钱。

2,动物&小孩

动物跟小孩都存在一个同样的问题:不可控。动物好理解,毕竟动物有驯兽师在的情况下,也不见得完全能按照剧本走,小孩为什么不听话呢?

一方面是因为小孩子精力有限,容易累,累了就不听话;另一方面小孩子玩性重,始终都要哄着,所以沟通成本高。小孩子的戏可以有,但是一般不多写。我在拍小孩子的时候,口袋里一直都得装着“惊奇球”,小孩子啥时候闹脾气了,跟他说拍完这个就送你“惊喜球”。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为什么那么难拍?

由李安执导的《少年派》改编自同名小说,讲述了一个小孩和一只凶猛的孟加拉虎共处一小船,“漂洋过海找陆地”的故事。该片预算1.2亿美金,全球票房6亿美金。《少年派》被称为好莱坞最难拍的电影,本身小说中描述的奇幻旅程便是难以视觉化,加上这趟奇妙之旅还不可避免地触及到了三个最难拍的元素“水、动物、小孩”。

为了拍摄海上的惊涛骇浪,剧组造了一个造浪池。这个造浪池是全球最大(是的,比游乐场的造浪池都大),可以制造各种波浪,其中沉船、漂流遇到暴风雨那两场戏的滔天巨浪,就利用了造浪池和特效共同打造。

小孩子的戏份主要集中在派小时候上学期间,涉及到各种各样的小学生,还是带台词的,同时还涉及到整个学校的小学生,所以整体的拍摄难度还是蛮高的。

至于动物就不用说,不可能用真的动物来拍摄,而《少年派》中的老虎的制作,首先是弄到了3只真的孟加拉虎,然后各个国家特效工作人员合力打造了理查德·帕克这只老虎。动物特效最难做的是毛发部分、动态,不过最终,特效部门完成了这一挑战,才使得我们在荧幕上看到一只栩栩如生的老虎。

在国内上映时票房曲线是惊人的“先抑后扬”,一般电影由于前期宣传是“先扬后抑”,当然,主要原因是本片的口碑。所以,良心制作观众是能看得到的。正如上周看了一部国产网剧,叫做《拜见宫主大人》,其制作蛮精良的,用光、特效都十分认真。


编剧演绎法


作为一个影视行业从业者,自身就碰到过,2014年,有幸和一个国内知名品牌合作拍摄一个三十秒的广告,其中有几个镜头是涉及狗与人互动交流的场景。



因为早知道这个可能有风险,因为涉及到动物,所以首先把其他镜头都拍摄完成之后

最后一天全部用来拍摄狗的相关镜头。拍摄当天所有人几乎都围绕着狗,但是拍到一半的时候,狗突然变得极其不耐烦,完全不按照主人的意思,到处乱跳,不管怎么操作,都没办法安抚,结果当天直到结束,都没有完成预期拍摄。



但是团队、设备、演员、场地的费用还是按天计算的,浪费一天就意味着制作公司要承担一天的损失。



此外要另外安排演员的档期,如果是大牌明星,档期都有严格要求,这一弄后面不但有再承担费用,还要重新商量演员档期,这样就会造成计划全部遭遇改变,更严重的还会导致项目延期。



当然我们做的并没有大的明星参与,所有在和演员经纪商量以后,重新安排一天进行拍摄,那天拍摄失败的费用就只能自己承担。所幸的是第二次拍摄很顺利。当然我们仅有的那些利润被这狗一闹就去一大半。



而我们只是一般的广告剧组,如果是大型剧组,一天的耽误,剧组就不得不花费大量的冤枉钱,由此产生的连锁反应是很多剧组所不能承受的。

而水也存在和动物一样的不可控性和不确定性,一旦有这种不确定性,剧组就有了一个巨大的担忧。



好莱坞所说的"永远别碰动物和水"一大部分就是由此而来,所以在写剧本的时候能避免这些不确定因素的就尽量避免。

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也欢迎一起讨论,谢谢


视乎电影


这句话来自中文媒体对李安少年派电影的报道,原话是,never work with animals or the water。因为电影制作中动物的拍摄很难处理,水上拍摄的难度也比较大,所以这类电影很容易完成成本超支。拍摄完成后,还有极为复杂繁琐的处理工序,拍这样一部电影真的难度相当大。


啧啧啧呵呵呵啊啊啊啊


电影制作中动物的拍摄很难处理,水上拍摄的难度也很大。在历史上,这类电影经常超时超支,因为动物的皮毛和水的涟漪波纹在电脑3D渲染特别耗电脑运算能力,但是电脑性能突飞猛进,运算能力,渲染软件和生物动作模拟不再是问题,所以李安可以放手3D团队去制作老虎。现在的3D制作完全进入拟真时代,只能从拍摄难度去揣测是否是3D镜头。实拍镜头和3D镜头是一眼可以看出的。


曦轩源


水我不知道。

不过动物和小孩那是比较费劲的。虐待动物和小孩在好莱坞都属于高压线,如果出现了,铁定完蛋。先不说那些妇女儿童权益组织。

它还会提高电影的分级。好莱坞都是靠DVD赚钱的,你提高了分级,买的人少了,那他赚的就少了。那他就不会拍,就这么简单。


平阳侯


这个所谓的铁律,主要是针对数字化以前的电影的拍摄,因为的确在现在数字化特技面前,以前对于任何自然和不可控的场景拍摄都是最耗费成本和时间的。

比如:风雪漫天,滔天大浪,山蹦地裂等等,又比如:万马奔腾,群鸟齐鸣,百兽搏杀等等…………

以上的一切场景,在拍摄过程中,就是想等自然出现是不可能的,一旦剧本就这样的描述,以前的特技几乎无法完成,非要去拍摄只能是化了钱也得不到观众的认可,所以这些描写大自然和动物的场景,在数字化特技出现之前,的确是让很多导演伤脑筋的事情。

但是现在几乎不成问题了,《金刚》《侏罗纪》《2012》《后天》等等片子,场面宏大让人惊叹不已,几乎都是票房的保证。


百姓如水


为什么动物很难拍?

因为在外国,动物保护协会的力量十分的强大,不是国内可以想象,前阶段,有听过一个新闻,在一家餐馆里面,一群动物保护协会的跑进来,然后宣传,号召不能吃动物,把当场的小孩子给吓的。所以很多片方为了避免这一块的麻烦,所以能不碰,尽量还是不要碰的。

再加上有动物的镜头,还是比较难以控制的,即使在国内,动物的镜头比较还是比较少的,毕竟很难找到那么配合的动物,如果是假的,效果又会太差。

为什么有水很难拍?

因为有水的镜头,比如下大雨,或者海边,在好莱坞,他们对时间的要求是很严格的,有水的镜头,这种就得看天的眼色了,比较除人工的,还是不像自然界的那样真实。

而且有水的镜头,以工作人员,对演员,还有对器械来说,难度也无疑真加了很多难度,要是有人感冒了,那么进度也要受很大的影响的。

所以,他们都尽可能不涉及这两种题材或者镜头,其实国内也差不多如此吧。


团子童鞋


这句不是好莱坞流传的铁律,这句话来自以前某中文媒体对李安《少年π》电影的报道,而中文报道基本是翻译自《好莱坞报道》关于此片的幕后制作特辑,原话是「never work with animals or on the water」。

原因很简单,水的流体特效非常难做,动物因为智慧不高很难按照剧本那样的来引导演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