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8 盘点刘备麾下9大谋士,可惜能用好的不多,还有两人被迫投降曹魏

生处乱世,但凡想成就一番大事业者,武将、内政人才和谋臣缺一不可;而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就是一个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乱世,诸侯间彼此征战,导致东汉人口损失达六七成以上,不可谓不惨烈;最终形成了魏、蜀、吴三国,而魏和吴,应该可以说都是两代才成,只有蜀汉,是刘备一手建立的;刘备能建立如此基业,与其麾下人才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现在就来盘点下刘备所拥有的九大谋士:

TOP、9 简雍

盘点刘备麾下9大谋士,可惜能用好的不多,还有两人被迫投降曹魏

简雍年少时便与刘备相识,后随其奔走。常作为谈客,往来使命,刘备围成都时,简雍劝说益州牧刘璋投降。不久,官拜昭德将军,地位次于麋竺。简雍擅于辩论、议事。性情简单直接、不拘小节。与刘备同坐时,亦盘腿而坐,不理威仪。与除诸葛亮外的人相处时,他都独占一榻,卧姿对话,从不屈就于人。其实简雍是被世人小看的谋士了。

TOP、8 孙乾

盘点刘备麾下9大谋士,可惜能用好的不多,还有两人被迫投降曹魏

孙乾是刘备的幕僚,最初被大儒郑玄推荐于州里。刘备领徐州后,以孙乾为从事。自徐州跟随刘备,多次作为刘备的使臣;在刘备背叛曹操时,想向北与袁绍联合,就曾派孙乾出使与袁绍结盟;而且在刘备投靠刘表时,遣孙乾和麋竺先与刘表见面,各种事情都处理得很妥当,连刘表都对孙乾很看重。刘备定益州后,拜孙乾为秉忠将军,其待遇仅次于麋竺,与简雍相同。

TOP、7 马良

盘点刘备麾下9大谋士,可惜能用好的不多,还有两人被迫投降曹魏

马良兄弟五人都有才华名气,而马良是五人中最为出色。因眉毛中有白毛,人称白眉马良。因此有“马氏五常,白眉最良”的赞誉。公元209年,刘备担任荆州牧,征辟为州从事。马良与诸葛亮关系友善,曾奉命出使东吴,受到孙权恭敬接待。公元221年,刘备称帝,任命马良为侍中。公元222年,刘备东征东吴,派马良招纳五溪少数民族。在夷陵之战后,马良遇害身亡。

TOP、6 徐庶

盘点刘备麾下9大谋士,可惜能用好的不多,还有两人被迫投降曹魏

徐庶本名徐福,为寒门子弟。早年为人报仇,获救后改名徐庶,拜师求道。后与同郡石广元避难于荆州,与司马徽、诸葛亮、崔州平等道友来往密切。刘备屯驻新野时,徐庶前往投奔,成为刘备帐下谋士,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徐庶南下时因母亲被曹操所掳获,徐庶不得已辞别刘备,进入曹营。

TOP、5 刘巴

盘点刘备麾下9大谋士,可惜能用好的不多,还有两人被迫投降曹魏

刘巴少知名,荆州牧刘表多次征用推举,刘巴均不应就。曹操征伐荆州,荆州士人多归刘备,刘巴却北上投靠曹操。后受曹操命令招降荆南三郡,不料先为刘备所得,刘巴不能复命曹操,遂远至交趾,又辗转进入益州。刘备平定益州后,刘巴归附刘备,为左将军西曹掾,法正死后接任尚书令。刘巴博学多才,为刘备解决入蜀后的财政困难问题,还参与制定了《蜀科》。

TOP、4 黄权

盘点刘备麾下9大谋士,可惜能用好的不多,还有两人被迫投降曹魏

黄权年轻时为郡吏,后被益州牧刘璋召为主簿。曾劝谏刘璋不要迎接刘备,因而被外放为广汉县长。刘璋败,才降刘备,被拜为偏将军。建计取汉中,拜护军。刘备为汉中王,仍领益州牧,以黄权为治中从事。及刘备称帝,将伐吴,黄权劝谏而不纳。以其为镇北将军,督江北军以防魏师进攻。刘备伐吴败还,而归途隔绝,黄权不得归,无奈之下率部降魏。

TOP、3 法正

盘点刘备麾下9大谋士,可惜能用好的不多,还有两人被迫投降曹魏

法正原为刘璋部下,刘备围成都时劝说刘璋投降,而后又与刘备进取汉中,献计将曹操大将夏侯渊斩首。法正善奇谋,深受刘备信任和敬重。公元219年,刘备进位汉中王,封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次年,法正去世,终年四十五岁。法正善于奇谋,被陈寿称赞为可比曹操帐下的程昱和郭嘉。乃是刘备的“谋主”。

TOP、2 庞统

盘点刘备麾下9大谋士,可惜能用好的不多,还有两人被迫投降曹魏

庞统号凤雏,深得荆襄名师庞德公和司马徽赏识,尤其是识人见长;初投奔东吴,后成刘备帐下重要谋士,与诸葛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与刘备一同入川,于刘备与刘璋决裂之际,献上上中下三条计策,刘备用其中计。进围雒县时,庞统率众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仅三十六岁,追赐统为关内侯,谥曰靖侯。

TOP、1 诸葛亮

盘点刘备麾下9大谋士,可惜能用好的不多,还有两人被迫投降曹魏

诸葛亮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襄阳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公元211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

盘点刘备麾下9大谋士,可惜能用好的不多,还有两人被迫投降曹魏

​以上便是刘备麾下所拥有的九大谋士,其中庞统、法正早死,黄权和徐庶也没用好,最终被迫投降曹魏;再看看曹操,麾下谋士众多,各司其职,才建立了如此庞大的基业;而东吴在人才的运用和培养上,也比蜀汉要好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