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9 空城计为何会安排扫地老头?诸葛亮这样安排,司马懿注定上当

一句“大名垂宇宙”,就足以说明诸葛亮的形象在中国百姓心目中的地位了,可以说:丞相大义,义于丹心赤忱;丞相大忠,忠于辅政纳贤;丞相大智,智于惊为天人。可以说,孔明已然成为了中国智慧的代表,而一座武侯祠,恰恰又是其碧血丹心的最好见证。而在小说中,无论是草船上的十万支箭,雾锁连江;抑或是赤壁口的一阵狂风,东风助成。新野城业火焚处,震是鬼神惊;五丈原将星陨落,痛将山河悲。八卦阵内,吴兵侥幸得退;七擒七纵,蛮族尽皆归臣……几乎我们每一个都曾听闻过丞相的故事,也都无不被其神机妙算的谋略所深深折服。而在这些的众多故事中,小编最为钦佩的,还要属在北伐期间所发生的那场空城之计。因为就是这场看似单纯的计谋,其实也隐藏着更为深刻的含义。

空城计为何会安排扫地老头?诸葛亮这样安排,司马懿注定上当

首先,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原著所述,在丞相呈表后的第一次北伐期间,为了保证前线军事优势,便派马谡镇守军事据点街亭一处,奈何其心高气傲,不听部下所劝,终致大败。据点失守,继续进军犹恐不利,而司马懿方面也没有乘胜追击的迹象,因此丞相便选择了撤军。然而,待蜀军主力撤出之后,剩余的一些残兵弱将反倒引来了曹军的铁骑。当时丞相所居的西城兵马不足,如若火拼,便只有沦为阶下囚的结果。可毕竟知己知彼,丞相深谙司马疑心过重,便施计大开城门,派四名士兵于城门前扮作百姓清理城门,又派部分士兵充作百姓于门口清扫地面,他自己则操琴一把,于城门头上悠闲相弹,全无惧意。

空城计为何会安排扫地老头?诸葛亮这样安排,司马懿注定上当

不过,既然是空城计,自是要讲求一个“空”字,所谓以虚以实,难道不应该人出现的越少越好吗?反倒是那么多的“百姓”在门口打扫,不会使人觉得是一种心虚的表下吗?当然了,也有很多人曾解释说,丞相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模仿当年长坂坡时,张飞驻兵于山后大肆扬尘,以示兵马众多,蛊惑敌军。不过,首先西城的面积不大,就算你驻兵再多,按照城池规模,也是不足以吓到十万曹军的;其次,如果门前扫地的故意将烟尘弄起,就会显得更加做作,明摆着是心虚;其三,丞相何许人也?怎会用他人用过的计谋。因此,他之所以这样做,其“意”要远大于其“计”。

空城计为何会安排扫地老头?诸葛亮这样安排,司马懿注定上当

所以呢,在小编看来,从兵法的角度上看,丞相的举措的确有虚实结合,以惑敌心的作用,但最为重要的,还是在劝诫司马懿得饶人处且饶人。派四名士兵扮作百姓扫地,其实还有一种含义,那就是所谓的“各人自扫门前雪”,用这样的方式来警告司马懿,他们二人之间其实是一种相生相克的关系,曹军需要司马来对抗诸葛,而一旦诸葛败亡,凭借司马家族与曹氏的关系,想必司马懿最终也落不得一个好的下场。毕竟敌国旦破,谋臣将亡的教训屡见不鲜,张良的那杯毒酒想必还没过期呢。

空城计为何会安排扫地老头?诸葛亮这样安排,司马懿注定上当

因此,我们从后来的司马家氏夺权的事情中也不难看出,司马懿的心也并不是完全依附于曹家的,鹰视狼顾之相岂可甘于人下?所以说,哪怕是为了日后的发展,司马懿也深知绝对不能此时将诸葛擒杀,否则接下来他将要面对的,恐怕就不仅仅是被罢黜职位那么简单的事了,因此才选择故意上当,然后撤兵。

空城计为何会安排扫地老头?诸葛亮这样安排,司马懿注定上当

当然了,也有人可能会说这种观点分明就是“想得多”。但是,兵法有云,围城的前提只要是兵力足够便可,十万曹军与区区西城相较,就算司马懿不敢进城打,参考一下马谡被围,难道还不可以让十万军队将城给围死吗?除非丞相真是天神下凡,否则根本就是插翅难逃。因此,退兵的真正原因,还是因为诸葛亮与司马懿两人看得透彻,这才双双心照不宣。(原创作品)

空城计为何会安排扫地老头?诸葛亮这样安排,司马懿注定上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