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悲哀!北大院長面試學霸:他們太像了,就像一個模具打造出的傢俱


悲哀!北大院長面試學霸:他們太像了,就像一個模具打造出的傢俱

悲哀!北大院長面試學霸:他們太像了,就像一個模具打造出的傢俱

文章中北京大學考試研究院院長秦春華先生,講述了自己在上海招生面試時的經歷。

教育的最終目的,究竟是什麼?不管這個問題,你有沒有想過,這篇文章都非常值得認真讀一讀。

我去上海面試學生。學生們做了非常認真的準備,一個個光鮮亮麗,就像他們提供的申請材料一樣。無一例外,每個學生都是學習成績優異;藝術特長突出;獲得過各級科技創新獎勵;熱心公益事業;等等。

在慨嘆學生綜合素質高的同時,我也隱隱有一絲遺憾:他們看上去太完美了,似乎看不出有任何缺點;他們看起來也太像了!


悲哀!北大院長面試學霸:他們太像了,就像一個模具打造出的傢俱


一個個正襟危坐,面帶微笑而不露齒;說話時吐字清晰,抑揚頓挫,彷彿在深情地朗誦一首詩。

令我吃驚的卻是,當我問他們,你希望自己未來成為什麼樣的人時,很少有人能答上來。學生們告訴我,他們壓根兒就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小時候,每當大人問孩子,你長大了想當什麼呀?孩子們總是興高采烈地回答:科學家、宇航員、飛行員、警察叔叔……然而,當孩子們上學之後,這些問題就再也不曾被提起了,彷彿從來就沒有出現過。

一個被公認為好學生的成長軌跡,或者家長想象中的完美教育路線圖看起來是這樣的:

上當地最好的幼兒園;在上小學之前已經認識很多漢字,會做複雜的數學題,能夠大段背誦很多經典名篇,講一口流利的英語;之後上當地最好的小學和中學;考上中國最好的大學;本科畢業後去世界最好的大學;等等。


悲哀!北大院長面試學霸:他們太像了,就像一個模具打造出的傢俱


且不說這些目標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實現的,即使全部都實現了,那之後呢?人生的目標又在哪裡?

有不少學生告訴我,上北大或哈佛是他們從小樹立的目標,但有一天當他們真的置身於無數次在夢中出現的校園時,卻常常會陷入深深的焦慮之中:接下來又該做什麼呢?

沒有人告訴這些孩子,上了北大或哈佛之後怎麼辦?難道自此之後人生皆成坦途,再不會遇到諸般煩惱困厄艱難?

我們之所以送孩子上學,並不是因為孩子必須要上學,而是因為他們要為未來的生活做好充分的準備。上學是一個人為了實現人生目標而必須經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也是首要的一件事是:認識到你未來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人的一生雖然漫長,可做的事情看似很多,但其實真正能做的,不過只有一件而已。這件事就是一個人來到世間的使命。

教育的價值就在於喚醒每一個孩子心中的潛能,幫助他們找到隱藏在體內的特殊使命和註定要做的那一件事情。

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人生不是一場由他人設計好程序的遊戲,只要投入時間和金錢,配置更強大的“裝備”就可以通關。一旦通關完成,遊戲結束,人生就會立即面臨無路可走的境地。

人生是一段發現自我的旅程,路要靠自己一步一步走出來。認識到自己未來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就像是遠方的一座燈塔,能夠不斷照亮前進的道路。

那麼,怎樣才能知道自己未來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呢?換句話說,如何才能發現自己生命中的特殊潛質呢?

一般來說,大凡優秀的人,做任何事的結果都不會太差,真正困難的是要辨別這件事是不是你真正喜歡的事情。判斷是真喜歡還是假喜歡的方法很簡單,就是看你是否為之痴迷,是否能夠心甘情願不計功利地為之付出時間和精力並始終堅持。

真的痴迷是一種相思之態,白天想,夜裡想,連做夢也在想,想到他就情不自禁地笑起來,見到任何東西都會想起他,和別人說話的內容也全都是他,為之興奮,為之發狂,甚至為之瘋魔。

我建議,每一個學生,無論課業有多麼繁重,每天一定要抽出一點兒時間來獨處,給自己的心靈留出一點兒溫柔的空間,在完全放鬆的狀態下,聽聽內心深處的渴望。

有人說,我就是對任何事情都沒有感覺,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甚至不知道自己不喜歡什麼,那該怎麼辦?一個好辦法是試錯。

不停地嘗試所有的事情,在嘗試的過程中不斷去掉那些不喜歡的事情。給自己列一個負面清單。不要害怕失敗。對於學生來說,失敗的成本很小,只要沒有被開除或退學,大不了還可以重新回到課堂,一切從頭再來。

對自己要有足夠的耐心。不是每個人都一定能夠找到自己的“真命天子”,那需要花費時間和心力。找不到的時候不要著急,慢慢來,但必須要堅持不懈地不停地尋找。找了不一定能找到,但不找就一定找不到。

同時,還要對自己充滿信心。既然你為這件事而來,那就誰也偷不走它,早一點晚一點找到都沒關係,重要的是你要發自內心的喜歡。

“朝聞道,夕死可矣。”只要找到了你真正喜歡的事情,即使只有一天,那也是幸福的和有質量的生命。

悲哀!北大院長面試學霸:他們太像了,就像一個模具打造出的傢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