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 为啥说“田楷”不能学?看了真正的“欧楷”,你就全明白了

我们之前讨论过,为啥说田英章的书法不能学的问题,很多人听不进去,误入歧途而不自知,从而一叶障目而不见泰山,认为田英章的书法是好字的,最终永远看不到真正的书法长什么样。


为啥说“田楷”不能学?看了真正的“欧楷”,你就全明白了

《姚孟起临九成宫碑》

当然,这里面也有觉醒的人,学习田英章到了一定阶段之后,发现路走错了,养成了过重的习气,然后想回归书法正统,发现很难了,从而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行。

很多人喜欢田英章的字是不懂真正的书法之美,不懂真正的书法意趣,而只是停留在基本的钢笔字、美术字范畴,这一点也不奇怪,欣赏书法之美是有门槛的,没有老师传授,很容易走弯路。

我们对比一些欧阳询的字、姚孟起的字、以及田英章的字,你就能发现很多内容。

为啥说“田楷”不能学?看了真正的“欧楷”,你就全明白了

我们看上面三个字,中间是欧阳询写的“九成宫”,左边是姚孟起所写,右边是田英章所写。“九”字欧阳询是“以斜取正”的典范,当然学习“田楷”的人肯定不明白什么叫做“以斜取正”,姚孟起的字基本保持了这种状态,且中锋用笔,笔笔挺拔,将欧阳询的形态跟神态,很好地体现了出来,而田英章所写的“九”字则是如白开水一般,毫无变化可言,基本属于美术字的范畴,跟书法的审美意趣丝毫无关。

为啥说“田楷”不能学?看了真正的“欧楷”,你就全明白了

下面的“成”字,我们只看一笔就能看出功力来,就是这个“戈钩”,我们说的“田楷”画字基本就是指“钩”画而言,单独拎出来两个竖钩大家看一下,左边的“茂”字是田英章所写,“田楷”写钩的时候是用描画而成,跟传统的“衄挫”笔法是两回事,而欧阳询则是一笔写成,锋面的外弧度半径长,内弧度半径短,最后提锋钩出,之中锋出锋,而“田楷”则是侧锋扫成的钩,所以我们将这种写法称之为“画字”。

为啥说“田楷”不能学?看了真正的“欧楷”,你就全明白了

《姚孟起临九成宫碑》

再来看这个“宫”字,古人写字的时候一定不会写得对称的,一定是会想办法不对称,构成一种错落的变化关系,这种变化就是古人书法的精微之处,虽然错位但是整体却是平衡的,所以我们说欧阳询是结构大师。

而田英章的这个则是呈现一种对称关系,乍一看很“漂亮”,其实一点也不符合书法的审美意趣!而姚孟起的字基本符合了这种特地,这一点很难写,但是也非常难得!


为啥说“田楷”不能学?看了真正的“欧楷”,你就全明白了

我们随便再找一个字来分析,比如这个“名”字,欧阳询再写这种“长撇”的时候雷同的时候很少,而田英章的这种“长撇”几乎所有字中都一样,从来不懂根据字态的变化而变化,这就叫死板,这就是没有领会到欧楷笔画的变化精髓。

为啥说“田楷”不能学?看了真正的“欧楷”,你就全明白了

《姚孟起临九成宫碑》

下面的“口”字的搭接技巧,欧阳询的在“口”字中做了一个轻微的斜势,仅在毫厘之间,但完全使这个字活了起来,而“田楷”则如死水一般,无半点灵动之势。

很多人学习欧楷不得已而选“田楷”任何字比较大,也比较清晰,学习欧阳询的字觉得很吃力,这是因为欧阳询的字对于初学者而言太难了,没有老师指点很难领会其精髓。

为啥说“田楷”不能学?看了真正的“欧楷”,你就全明白了

《姚孟起临九成宫碑》

对于初学者而言学习姚孟起的临本是最好的选择,姚孟起的临本基本保持了欧体的本味,是自欧阳询之后最得欧阳询楷书神髓的一个人,他将欧体楷书写得形神皆备。

学习姚孟起的字,不会学到像“田楷”那样的习气,姚孟起所有的用笔以及结构特点完全保留了欧体楷书的原貌,而“田楷”则是“阉割”了欧体楷书,学之者很容易误入歧途。

为啥说“田楷”不能学?看了真正的“欧楷”,你就全明白了

《姚孟起临九成宫碑》

《姚孟起临九成宫碑》在民国的时候就已经失传了,如今我们对其进行重新整理编修,并且加上了米字格,使之成为最佳的欧体入门法帖。

为啥说“田楷”不能学?看了真正的“欧楷”,你就全明白了

《姚孟起临九成宫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