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宋恩峰:“中醫在治療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3月1日下午2點15分,武漢市礄口武體方艙醫院,34名康復的患者出院,這是最後一批出院的患者,他們將轉運到隔離點進行14天隔離後再回家,其他76名患者將進行轉診處理。轉診完畢後,武體方艙醫院將進行“休艙”處理,不再接收患者。

針對方艙醫院中治療病人的情況,中醫在治療中起到的作用等,記者採訪了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湖北省人民醫院)黨委委員、中醫科主任,武漢大學第一臨床學院中醫學教研室主任宋恩峰。

“中醫在治療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中醫有幾千年的抗疫經驗和方案,儘管面對的疫情不同,治療方案也不盡相同,但對於患者減輕症狀、改善體質有著明顯的作用。”宋恩峰說。

宋恩峰:“中醫在治療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宋恩峰

有時候要到醫院中西醫聯合查房,有時候到省裡開會,有時候則要聯合會診,宋恩峰在新冠肺炎疫情中,需要多點多線奔波。

為了方便,他就住在了家中。儘管家裡只有他和老伴兩個人,但是為了不相互影響,大多數時候都是兩人都戴口罩,“至少有一個人戴口罩。”宋恩峰說。

宋恩峰:“中醫在治療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宋恩峰:我一直是三家醫院在來回跑。一個是去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查房,它被指定為定點救治醫院;另一個是去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本部,進行會診以及和西醫聯合查房;再有就是到由洪山體育館改建而成的武昌方艙醫院進行查房等。大概是在十多天前,我開始到武昌方艙醫院查房治療病人的。方艙醫院那邊我不是天天都過去,因為這幾家醫院都要來回跑。

廣州日報:你作為中醫科主任,進入到方艙醫院需要做哪些工作?

宋恩峰:按照國家衛健委和省裡的要求,中醫和西醫聯合進艙查房,儘早、全程介入。方艙醫院裡的病人幾乎全程都是喝中藥的,因為西醫使用的藥物相對比較固定,而中醫則有多箇中醫方案,全程用藥。

廣州日報:你進入到方艙醫院中,看到病人的症狀是怎樣的?

宋恩峰:“中醫在治療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宋恩峰:方艙醫院中的病人分兩種情況:一種是以常見的呼吸道症狀為主,如咳嗽、咽喉疼痛、有少量痰等;另一種情況是以腸道症狀為主,如噁心、反胃、大便不成形等。還有就是大病人都會有的症狀,就是乏力,走上幾步路就會氣短,精神不夠。

廣州日報:在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治療方面,中醫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宋恩峰:應該說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中醫有幾千年的抗疫經驗和方案,儘管面對的疫情不同,治療方案也不盡相同,但是對於患者減輕症狀、改善體質有著明顯的作用。如在減輕患者咽喉疼痛、緩解咳嗽症狀、體力恢復等方面,中醫都有積極的幫助。而當西醫治療時常會使用激素類藥物,中醫對減少激素用量等都還是很有幫助的。

宋恩峰:“中醫在治療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宋恩峰在查房

開始時也有“如臨深淵”之感

廣州日報:你的工作強度怎樣?

宋恩峰:工作強度是分階段性的。剛開始的時候工作強度比較大,可能一整天都會泡在醫院,或者開會或者查房。到了現在工作已經理順了之後,強度就沒有那麼大了。工作理順了之後,現在相對輕鬆一些。如果是到東院查房,我差不多會5點多起床,前往本部趕6點的班車,然後坐醫院的班車過去。如果是在本部查房則不用那麼早了,在穿上防護服之後,一般會連續工作五六個小時,然後就在醫院洗完澡之後回家。防護服穿起來很緊,也會出很多汗,所以每次一脫下防護服之後就會第一時間喝水。在一開始工作強度比較大的時候就需要連續六七個小時一直穿著防護服。

廣州日報:你也五十多歲了,身體能承受得了嗎?

宋恩峰:基本上還好,我身體鍛鍊得還可以。和平時的工作量相比,看起來似乎還沒有平時的工作量大,因為我平時坐診專家門診,一天的看的病人也有上百個,那時候也經常很晚才能下班。但是那時候的累和這個累不一樣,那時候累是量的積累,不像現在的累,還伴有恐慌、焦慮等未知的擔憂,心理上是完全不一樣的。在剛開始的時候,會有一種“如臨大敵”“如臨深淵”的感覺,擔心稍不注意就會自己或同事感染,產生負面的情緒。

醫護人員“無感染”“少感染”,才能有精力去守望病人、治療病人。

廣州日報:你們的自我防護工作如何?

宋恩峰:我們的防護還是很到位的,由於在工作中防護服有可能會擦破、劃破,護士也都會協助我們完成防護服的檢查。

我想強調的是,現在依然有一些批評武漢防疫的聲音,但是,就我所知道的,武漢的各級公務員,包括基層的同志,總體來講,這個群體還是一個光榮的群體。絕大多數的同志在防疫中兢兢業業,包括基層的民警、保潔員、運輸司機,他們都默默付出了許多。

宋恩峰:“中醫在治療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宋恩峰在查房

“感謝、感動、感恩”

廣州日報:你是否在工作中遇到過其他省份支援的同行?

宋恩峰:比如在東院區,就有新疆的、齊魯的、華西的等十多個醫療隊在支援,其他的醫院也同樣有著多支醫療隊支援武漢。他們從四面八方馳援武漢,所以我在朋友圈也用三個“感”字表達對他們的敬意——“感謝”“感動”“感恩”。

廣州日報:有媒體報道稱,現在部分院區也出現了“床等人”的情況?

宋恩峰:這是一個不斷變化的情況,以東院區為例,它主要是收治重症、危重症的新冠肺炎患者,重症轉為輕症之後,根據統一調度就會轉到方艙醫院了,所以才出現了少量空床。

但是,隨著時間推移,出院的病人越來越多,病人的焦慮情緒也沒有那麼強了,情況也變得越來越好。

廣州日報:你是否會回家?如果回家之後是否會自我隔離?

宋恩峰:如果按照醫院的要求,醫務人員應該少回家、不回家。由於我的情況是需要幾家醫院跑,有時候還要到省裡開會,住在賓館就會很不方便,儘管可以叫社區的車前往,但手續比較麻煩。所以,當需要開會的時候,我就讓有著通行證的同事拉著我一起過去,而到醫院查房的時候,則是起早一點坐醫院的車往返。

在回到家之後,就只有我和老伴兩個人。從春節前到現在,也沒有見過兒子,也沒有見過孫子,就是在電話裡面視頻聊天。我到了家之後,由於我是北方人,就會吃大蒜,而且會大量飲水。大多時候,我和老伴兩個人都戴口罩,至少會有一個人戴口罩,儘管兩個人都沒有患病,但以防萬一免得相互受到影響。(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張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