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红楼梦》社会的全部,不过是一男、一女、两个家庭和几层阶级

一部《红楼梦》,就是一个完完整整的现实社会。


《红楼梦》社会的全部,不过是一男、一女、两个家庭和几层阶级

《红楼梦》曹雪芹


历代名人曾这样评价这本书:

至于说到《红楼梦》的价值,可是在中国底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它那文章的旖旎和缠绵,倒是还在其次的事。——鲁迅

许世友反对读《红楼梦》,说尽是吊膀子(意味男女之间调情勾引,贬义)。你没有看,怎么知道是吊膀子?——毛泽东

曹雪芹花了十年以上的工夫来写这本书,自己说,“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这是真的,这部巨著记清了封建主义所欠人民的血债,我们今天看《红楼梦》应该认识到这血债的欠主,并且探恨它。这是《红楼梦》的主题,说它是一部空前伟大的小说固当之无愧,但读《红楼梦》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为它的真假虚实,轻重隐显,变化百端,使我们不容易抓住,而且稍一疏忽,就会走入迷途。——俞平伯

可以说,《红楼梦》包罗万象,其中的内容丰富多彩,看不尽,道不完。可是,我个人却认为,它所说的现实社会,所包含的不过是一男、一女、两个家庭和几层阶级。


一男:心待时飞,却飞不过官场和势力

要说全书最显得提纲挈领的人物,非贾雨村莫属了。贾雨村,字时飞,别号雨村,本是曹老虚拟出来的人物,为的是借他之口来统领全文,即“假语存焉”。贾雨村的一生可谓是从低谷到高山,又从高山跌到低谷,几经波折,在我看来,他的经历代表了那个时代的男人最显著的命运。有人说贾宝玉不是主角吗?我认为对于他这个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公子哥来说,起点即是富贵,即使走向出家的结局,也是自身使然,并不能代表红楼世界。那贾雨村呢?我们来详细看看。

他前后有三次变化,也正是这三步,他才一步步滑向腐败的深渊。

1、穷困潦倒,寄居于葫芦庙,却心怀大志、重义轻利,如他感叹道:

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人间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把自己比作椟中玉、奁内钗,等待有眼光的伯乐来识别;又立志成为月亮那样耀眼的人,为百姓所敬仰。

又有情有义:

雨村欢喜自不必说,乃封百金赠封肃,外又谢甄家娘子许多物事,令其好生养赡,以待寻访女儿下落。

赶考前得了甄士隐的钱财帮助,做官后回来不仅娶了当年一见钟情的丫鬟娇杏,还给钱甄家娘子以便找寻走失的女儿。当官不忘恩人和旧爱,在那个时代来说是很难得的了。

2、为官之初,志得意满,偶有贪酷,但尚怀正气:

不料他十分得意,已会了进士,选入外班,今已升了本府知府。虽才干优长,未免有贪酷之弊,且又恃才侮上,那些官员皆侧目而视

高中进士之后,志得意满,受官场风气影响,已经“未免有贪酷之弊”,也就是说他已经从官场上沾染了一些腐败之气,只是还未深入骨髓,尚属清明,并未做太出格的事。这在后来他重新去应天府上任之后判的第一件案子“葫芦案”可以看出,此时的他仍显得正直公允,听到草菅人命,几乎脱口而出就要判薛蟠的罪名:

雨村听了大怒道:“岂有这样放屁的事。打死人命竟白白走了,再拿不来的。”因发签差公人立刻将凶犯族人拿来拷问,令他们实供藏在何处;一面再动海捕文书。

3、深思熟虑,明白官官相互的世道利害之后,彻底腐化。

雨村便徇情枉法,胡『乱』判断了此案

被做了衙差的小沙弥提醒了一番,顿时犹豫了下来,经过一番游说解释,明白了官场的利害关系,终于放弃自己为官的初心,草草结案了事。从这件“糊涂案”起,就再也不见当初那个希望“万姓仰头看”的贾雨村了。

他转变的原因其实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两个原因,一是官场的黑暗,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这是世道环境大局的作用,已经远非个人之力能够扭转;二是人性中的贪、惧、痴总是有的,身处物欲横流的环境,能做到坐怀不乱的人太少,能始终如一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其实我认为还有一个深层的原因,那就是越是志向远大、对未来抱有强烈期待的人,往往越是容易在遭遇挫折后就倒地不起。古语云:“盛极而衰,盈满则亏”,就是这个道理。而人的感情世界也是如此,当极度渴望的时候,如果遭遇了失败,内心的渴望没有满足,就会转化成对立面,这也是人容易“因爱生恨”的缘由。所以,当衙差向他说明官场的利害关系时,他一瞬间就意会了,不只是明白了权贵人家惹不起,更是在那一刻心如死灰,知道自己再也无能为力一展自己的抱负,去与这个黑暗的官场做斗争,何不就此做个糊涂官,倒能落得个悠哉游哉?

与之类似的另外一个人就是葫芦庙的那个小沙弥了,还记得在葫芦庙的时候看起来诚心向佛,纯真无邪,然而再次出现贾雨村的面前时,已经是个圆滑的门子了。他的变可以说是静极而动,也就是在当和尚时平平静静,突然遭逢大变,漂泊无依,而后混迹府衙,内心的静就彻底转化为了动,当初的小沙弥也就再也不存在了。他俩的转变,只能说既是他们的无奈,也是时代的无奈。时代已经病入膏肓,无药可医,而“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呢?

想想今天的我们,即使比他们多了一个太平盛世,却又有几人仍能守得住初心,始终前行呢?


《红楼梦》社会的全部,不过是一男、一女、两个家庭和几层阶级

亭中读书



一女:凤舞九天,却舞不出附属和抛弃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这首判词想必看过书的都不陌生,是大观园有名的“凤辣子”王熙凤的判词,对她的一生可谓一语道尽。

以金陵十二钗为首的红楼女子,王熙凤可以算作最有代表性的一位了,正如她的名字“凤”,要颜值有颜值,要才能有才能,既能管理府内大大小小的人和事物,也能温柔贤惠,对丈夫嘘寒问暖,为上所宠,为下所敬。按理说,这样的女子不说叱诧风云,至少在贾府也算是混的风生水起,享福到晚年应是不成问题的。可是,一向颇有心计的她,偏偏算错了两样东西,一样是世道的无情,另一样是男人的心。

秦可卿病死后曾托梦给王熙凤,她在梦里跟王熙凤这样说过:

你是个脂粉队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过你,你如何连两句俗语也不晓得?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

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能可保常的。

三春过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

秦可卿是王熙凤少有的知己,即使是在死后也不忘魂游太虚进行托梦相告,或许是自己经历太多,明白女人活在富贵人家,有太多的无奈,她早已看出了王熙凤即将面临的命运,是故好心去提醒。可惜王熙凤想的仍是如何永保眼前的富贵,真是“只缘身在此山中”啊。正如秦可卿所言,王熙凤太有才干,也在贾府混得太好了,她的才能、心机、身份,即使很多男子都比之不如,比她那混混丈夫不知强了多少倍。

然而也正是因为她太有才干,甚至有些骄横跋扈,这两样恰恰是很多男人所不能容忍的。古代男子奉行“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三妻四妾更是普遍之极的现象,王熙凤不仅在才能上远压贾琏一头,更是不让贾琏取妾,仗着贾母的喜爱,让本就好色的贾琏敢怒不敢言,这对于一个男人来说,是致命的。可以说,从这一刻开始,贾琏对于王熙凤,就再也没有爱了,只有满满的恨意,虽然表面风平浪静,其实底下暗流涌动。最后被休,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另一点世道的无情她也未明白,嫁过去的媳妇,再怎么能干,在府中最高掌权人的眼里,也不如自己的混蛋儿子亲;再怎么有才能,在这个凤凰注定飞不上天的末世,只有沦为男人的附属品,呼之则来,挥之即去。这也是红楼其他女子所面临的,注定逃不出世俗的笼子。


《红楼梦》社会的全部,不过是一男、一女、两个家庭和几层阶级

贾府



两个家庭:思维穷,则世代穷,有财也留不住

这里有一穷一富两个家庭代表,一个是贾府,另一个是刘姥姥和女婿一家。虽是一贫一富,看似对立,其实他们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穷人思维。

先看贾府。作为四大家族之一的贾府,算得上是书中出现的最富贵的人家了。深受皇恩,不仅贾元春在宫里做娘娘,罩着贾府,而且贾政、贾赦甚至包括儿子们都有不同的品阶官职,是个绝对的势力大户。然而讽刺的是,年轻一辈的人,没有一个有才的儿孙能撑得起贾府的门户,如贾琏、贾宝玉之流或放浪,或玩乐,“富贵不知乐业”。贾府之所以能够给如此春风得意,很大程度是因为贾元春的关系,单靠贾家几个长辈已经难当大任,只不过靠着女儿才能继续维持门楣的光耀,甚至纵横跋扈,杀人可以一笑了之。一旦后面元春这层关系断了,整个家族就无法继续维持下去了。

因此,贾府的衰落,是迟早的事,原因主要在于儿孙都只有穷的思维,那就是贪图享乐,不曾未雨绸缪,努力进取。如若有子孙能够靠自己的能力,借助家族的关系,荣登高位,即便没了元春,想必也可以过的好。

再看刘姥姥和女婿家。他们的身上可以说是淋漓尽致地体现出了穷人固有的穷思想。从一开始他们计划拜访荣国府,就无时不暴露出自己内心深处的奴性和贪婪。女婿狗儿家本来贫穷,然而他是穷人的命却生了一副富贵人家的身子,宁愿对天饿肚子发愁,也不愿靠双手挣钱养家,反倒让自己的岳母刘姥姥舔着老脸去蹭富贵人间的场面。刘姥姥本身也具有穷人骨子里的贪婪和奴性,她说了这样的话:

倒还是舍着我这副老脸去碰一碰。果然有些好处,大家都有益。便是没银子拿来,我也到那公府侯门见一见世面,也不枉我一生。

进府的一路上更是奴性毕现,找人问路都要战战兢兢,甚至下跪磕头,见人就叫大爷。进了贾府之后也是话都说不出来,与王熙凤坐谈的这段更是处境尴尬、无敌自容,而且王熙凤的态度明显能看出对她到来的不耐和鄙视,甚至刘姥姥可能早已明白,贾夫人的不出现也是托词。只不过她的目的没达到,就不能走。于是向王熙凤诉苦,话里话外仿佛都在求对方的施舍,终于也是让她成功了,至少是吃了一顿饱饭和二十两银子,起码是一段时间女婿家生活不用愁了。

那刘姥姥先听见告艰难,只当是没有,心里便突突的;后来听见给他二十两,喜的又浑身发痒起来。

他们的思维穷在哪里?一是作为当家的年轻人只贪图安稳享乐,不知勤奋,甚至靠“啃老”来解决生活问题;二是老一辈对年轻一辈懒惰的纵容,不但不规劝,反而自己去相帮;三是没有自己的尊严,奴根性深深根植于内心,已经完全习惯给别人下跪或屈服;四是贪婪成性,习惯于向富贵人家祈求施舍,甚至可以不要脸面;五,也是最悲哀的一点,整个过程板儿都是看在眼里的,他的思想必定受到父母和姥姥的影响,长大的他,也会重新走他父亲和姥姥的路,甚至一代传一代,直到永世。


《红楼梦》社会的全部,不过是一男、一女、两个家庭和几层阶级

刘姥姥进贾府



几层阶级:跨得过门槛,却走不进人心,差距永远是差距

红楼社会沟壑最大的,恐怕就是阶级的差距了。不同阶级的人,生活不同,思想不同,在别人眼里,也大不相同。

从几次不同人物进贾府就看的出来。

1、黛玉进贾府

林黛玉的身份相对来说要显得尊贵,是贾老太太的外孙女,然而她去贾府的时候,迎接的人多是婆子丫鬟,并无身份相对尊贵的人来迎接。

众婆子上来打起轿帘,扶黛玉下了轿。林黛玉扶着婆子的手,进了垂花门。

台阶之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一见他们来了,便忙都笑迎上来,说“才刚老太太还念呢,可巧就来了。”

即使是进了贾府之后,黛玉显然更是小心翼翼,要么只笑笑不说,要么说话也是非常小心,以免出错。

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道:“这是琏嫂子。”……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

黛玉度其位次,便不上炕,只向东边椅上坐了。

今黛玉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因而接了茶,早见人又捧过漱盂来,黛玉也照样漱了口。

由此可见,贾府的规矩之多,等级的分明,连林黛玉这样身份的人都不得不仔细观察之后再行动。

2、刘姥姥进贾府

刘姥姥去贾府,待遇便差远了。先是被门口的仆人戏耍:

那些人听了,都不揪睬,半日,方说道:“你远远的那墙角下等着,一会子,他们家有人就出来的。”

进府见人也是一波三折:

周瑞家的听了,连忙起身,催着刘姥姥说:“快走,快走。这一下来他吃饭是个空子,咱们先等着去。若迟一步,回事的人多了,就难说话。再歇了中觉,越发没了时候了。”

刘姥姥在地下已是拜了数拜,问姑『奶』『奶』安。

刘姥姥会意,未语先飞红了脸,欲待不说,今日又所为何来,只得忍耻说道:“论理今儿初次见姑『奶』『奶』,却不该说;只是大远的奔了你老这里来,也少不的说了。……”

不仅连贾夫人的面都没见着,在王熙凤面前也是如坐针毡、不得自由。后面从周瑞家的姨娘和王熙凤的对话可以看出,因为贾府与刘姥姥的女婿家实际并无深交,因此贾夫人并未想露面,让王熙凤直接将她打发,而王熙凤则更是打心眼里看不起,并不想浪费时间与刘姥姥多说,只是碍于人情世故,才稍有礼节一些。

3、薛氏母女进府

薛母和薛宝钗进府可就隆重多了。

喜的王夫人忙带了女媳人等,接出大厅,将薛姨妈等接了进来。

当然,就黛玉和薛氏母女的对比来看,并不是很明显,毕竟薛宝钗来的时候其母亲是一块来的,隆重一些也无可厚非,只不过从三者之中确实看出不同的关系、不同的地位,决定了别人眼中不同的你。更何况,从贾府本身就能看的出来,小厮、婆子、丫鬟、姨娘、小姐、公子、夫人、老爷等等,各个阶层的人,在贾府的表现完全不同,得到的待遇也天差地别,这就是阶级的差距。

薛蟠打死人不用偿命,是因为他是高阶级家庭的公子;而本该判他死罪的贾大人,也不得不因为他所在的阶级太高而只能乱判;走失的丫头英莲可以被随意买卖,府里的丫头可以随便送人或污辱,受了冤或受恐吓,也只有上吊这一条路可走。这,就是阶级差距的力量。

或许,一切正如曹老先生开篇所题: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世间再荒唐的事,也不过如书中的这些人,以及这些人所经历的事。他们所处的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充满辛酸而又荒唐的世界。或者,对于世人来说,如甄士隐、贾宝玉那般遁入空门,舍去凡尘,忘却烦恼,把一切当作虚幻的红尘,可能才是最好的方法吧。不然,这个死局,又有谁能解呢?


《红楼梦》社会的全部,不过是一男、一女、两个家庭和几层阶级

大观园


(结束)

我一直认为,读书的价值,在于把其中的精华汲取并应用到生活当中。我是读书话生活,欢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