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大家来说说过年各地的习俗?

凯45354236


我生在四川巴中平昌县,家乡过年的习俗颇多,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有所改变。

一是家族观念。过年时,无论老少在何方,临近过年都必须回家团聚,吃个团年饭,畅所欲言,浸沉在欢乐之中。

二是祭拜逝者。大家认为,我们活着的后人或亲人,今天欢聚一堂,绝不能忘记我们逝去的父母、祖父母,外爷外婆等等亲人,在吃午饭前,捧着香烛、献上酒肉到坟前,烧着纸钱,说着保佑子孙后代幸福的话,然活作揖磕头,鸣放鞭炮。

三是农历初一扫地必须向内扫,意为来年财不流失。天不亮就去水井抢水担回家,意为抢金银水。不过现在都实现了自来水,但也要早起把水缸放滿,以示财源广进。

四是邻居家串访。无论老少,只要到了你家,你必须热情相待。递烟、端茶、瓜子水果等,劝其打牌下棋,并挽留吃饭。

其实,家乡过年的风俗还有一些,近年随着文明进步改变了不少陈规陋习,以后会进一步改变。

这就是我不辜负邀请所作的回答,谢谢!


张信瑞1


我老家在河南新密,历史悠久,文化深厚,保留着很多的过年习俗。

最先带给人过年气息的是腊月十九,从这天开始集镇上就自发开始出外摆的摊位了,各种各样的年货开始摆出来了。红红的满带喜气的春联也挂起来,圆圆的灯笼和各种吉祥飘荡于街市之间,节味浓厚!

紧接着到了腊月二十三,即小年。各户都要备上香甜的麻糖倌,把厨房整的一尘不染,备上应用之物送灶神回天庭复命。

到了腊月二十四,是家庭主妇最辛苦的一天,准备上扫把和掸子,把整个家庭打扫一新。

来到腊月二十五,开始陆续准备过年的肉品,不时有杀猪的声音和煮肉的香味飘进院落当中。

在腊月二十六,各种海产品是重头戏,人们带着孩子,聊着天,采购来各种鱼类和水产,优闲的把它们整理干净,存放起来。

匆匆赶到腊月二十七,是理发店的节日,人们都争先恐后的去理发,相传这一天理发,人会更聪明。

来到腊月二十八,有些急性子已经开始张贴春联和年画了。年味更浓了。

腊月二十九,各家都飘出馒头的香味和蒸焖子的清香。

大年三十,人们都在加紧采购未备齐的年货,巧手的主妇开始制作美味的饺子馅。到了除夕夜,人们围着饭菜,把酒言欢,欣赏电视节目,其乐融融。过年了,新年新气象!






玉石王7


我的家乡是莫言故乡!一直保持着古老的过年习俗,腊月三十上午贴春联!下午上祖坟放鞭炮烧纸请己故的老祖宗回家过年!上完坟回家正北处挂上家谱,財神爷,案桌上摆五供!放上准备好的煎碗,鸡,猪头,魚,各种水果,筷子,晚上六点左右放鞭接財神,吃水饺,十二点放鞭过年烧香烧纸磕头,先磕头敬祖先,后磕头敬爷爷,奶奶,父母,然后吃包了硬币的水饺,吃完水饺长辈分红包给小辈们,十二点以后小辈们去给一个家族里的长辈去磕头!才回家睡觉!初一上午各自给邻居!朋友拜年!古老的习俗过年至今代代传承着!大致过程!小细节省略了很多!好热闹!红火火!


光鹏画業


随着年龄的增长感觉年味越来越淡了!不像小时候,到了腊月二十三小年了,家家户户开始准备过年的年货,新年来了开始过年了,学生放寒假了,在外打工的回家了,都在匆忙的往家赶,家家打扫灶台,蒸馒头,贴对子!年味也越来越浓!特别是三十晚上全家坐在一起吃着饺子,喝着小酒,看着春节晚会!那感觉在外打工一年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吃完年夜饭村里邻居相互串门聚在一起嗑着瓜子,吃着花生,烤着炉火,聊一聊一年在外的工作经历,是多么的惬意开心又难得!慢慢的长大了现实的生活压得我们喘不过气,父母也慢慢的老去,孩子也慢慢的长大,每天过着快节奏的生活,脑海里除了挣钱还是挣钱,每天起的比鸡还早,睡的比狗还晚,吃的比猪还差!匆匆忙忙又到了年底,该回家过年了,以为着该花钱了!给父母买几件衣服,孩子买点玩具,媳妇买套化妆品,自己什么都不舍得!随着农村的建设,老家都拆迁了,乡亲们住的都分散了,过年的那种味道也就没有了!但一家老小在年三十的晚上坐在一起吃着饺子看着春晚,看着父母孩子媳妇脸上灿烂的笑容,做为一个男人在外边一年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为了家中的老小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小崔走农村


我的老家在京南凤河岸边,是北方有名的重镇,那里民风淳朴,自古以来,留下许多过年的习俗。

每年从腊月二十三小年开始,就算开始过年了,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在我们那里,大人小孩都会背诵那首过年的民谣: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年三十晚上十二点,全家围坐一起,准点吃饺子,同时,在院子或大街上燃放鞭炮。

包饺子时会在某个水饺中放一粒花生米或硬币,吃到的人来年会交好运。儿孙在吃年夜饭前要给父母和爷爷奶奶拜年,长辈要给儿孙们压岁钱。

从午夜零点钟声敲起,整个村镇,烟花爆竹声响成一片,空中五彩斑斓,空气中到处弥漫着火药香,此时的年味最足!

年三十晚上要坐一宿,叫守岁,但也有熬不起的,就东倒西歪的睡着了。

三十晚上,孩子们还有个抽芝麻杆的游戏,就是把一根芝麻杆从一垛芝麻杆中抽出来。你抽的时候,长辈会在屋里喊:长了吗?孩子一定要回答:长了!传说,这样来年你才会长高。傻孩子要是回答:我刚抽!大家会哄堂大笑,说你个头不但不长,反会抽得更矮。

初一早晨要早早打开房门,院门,迎财神,然后是本族的晚辈结伴到其他长辈家里拜年。旧俗是跪地叩头,长辈也要掏红包赠晚辈。

从初二开始串亲戚,媳妇一般初二回娘家,串亲访友一直延续到正月十四。初六之前,有庙会,正月十五吃元宵,逛灯节。灯节那天,我们镇五里长街,路两旁挂满各式各样的灯笼,还有猜灯谜游戏,猜中的,会得到一份奖品。

到了正月十六,年就算过完了。

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过年也不新鲜了,年味也越来越淡了,但我们那里仍然保留着一些过年的旧俗。


袁洪智诗画


我们这里小时候过年,腊月十七十八开始淘豆芽,一般二十左右就开始蒸馒头,二十四五的开始炸油条,二十七八的开始写对联,当时我爸爸每年腊月二十四开始就为村里的很多人写对联,一直写到除夕夜,我们家总是最后一个贴对联的,爸爸说要先让邻居都拿走了各自的对联,再写我们的。

记得有一年,贴对联贴的实在太晚了,除夕夜很晚才去给奶奶贴对联,奶奶心里不高兴,把爸爸数落了一顿,但听说是为了让邻居们早点把对联拿回家贴上,所以才晚了,奶奶说做的对,从那之后再也没有为贴对联晚的事不高兴。如今奶奶已去世十年了,时间过的好块啊,马上又是春节了。

好想回到小时候,那个时候从腊月开始就期盼新年了,最开心的是腊月二十左右蒸馒头,还可以蒸大馍枣山,喜欢那些造型漂亮,样式不同的枣山,也喜欢大馍上面贴的那个枣花。现在的日子好了,很多家庭都不蒸馒头,也不做枣花和枣山了,而是从馒头店订做,尽管样式和造型都很漂亮,但却少了一种年味,少了一种情感在其中。

腊月除夕夜最后一个过年的准备工作,就是一家人围在一起开心的包饺子,看春节晚会。那个时候我以为天下的所有家庭都是这样过春节的,后来长大了才知道,中国不同的地方过春节的习俗还不一样。

比如我们老家河南一个靠东边的地方,那里大年初一只能走孩子的干亲家,或者自己的干亲家,别的亲戚不走。现在大年初一,只要你喜欢,谁家都可以去,当然娘家一般是不去的。初二出嫁闺女走娘家,这个习俗几乎都一样。初三这个习俗不同的地方就不一样了,我们那里初三除非亲戚家在年前或者一年内办过丧事,才可以去走亲戚,不然那是不高兴的。可别的地方,我曾在新疆的北疆塔城地方待过,那里初三是可以任意都亲戚的,当然还有其他地方专门初三去走亲戚,可见初三不走亲戚的习俗也是针对某些地方的。

还有过年从初一开始,除了初三,几乎不是在走亲戚,都是在走亲戚的路上,很少有不走亲戚的家庭。可后来结婚后,婆家在河南的西边,这边与东边的习俗不一样,这边过年,除了闺女初二走娘家,或者娘家来看闺女,其他亲戚是不走动的。

当时觉得很好奇,过年不走亲戚,过节不走亲戚,那亲戚间的感情不就淡了吗?对过年不走亲戚这件事,你怎么看?你们那边有这样的过年习俗吗?欢迎跟帖讨论。


红学爱好者萧梦


老家过年是从小年开始的,也就是腊月二十三,每天都有不同的活动。

二十三:小年,杀猪、鸡鸭羊等

二十四:打扫厨房

二十五:蒸馒头、包子

二十六:炸鱼、肉

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记不得了

三十:中午之前贴门画、下午上坟、晚上吃团圆饭,睡觉前点三个炮关门炮

初一:早起先点三个开门炮、做饭煮饺子点炮、送饺子给长辈、拜年、祭祖、上午开始走亲戚

初二到初五都是走亲戚的时间。


南海之南3


我们是山东沂蒙革命老区临沂的,小的时候感觉过年的气氛还是比较浓烈一些的,现在长大了,有点淡淡的感觉,年前可能大家都忙着置办些年货,然后买点礼品走走亲戚,会会朋友,除夕的晚上,一家人看春晚吃年夜饭,初一会去长辈家里拜拜年,初二会出去玩一下,过了初五就得准备开始上班了。


共飲江中水


我老家在山西北部的小村子。小时候住在普通的砖瓦房里,那时候家家户户房间墙壁的颜色都是用大白粉刷后的白色。可能是由于烧煤炭的原因,到年底大家的墙壁上都会有些烟熏的痕迹。所以每到过年前,大概腊月二十前后,家家户户除了要打扫卫生,还要重新刷墙涂大白,把墙壁重新刷白。

重新刷墙是个非常大的工程。首先,房间里的摆设,除了靠墙的柜子,其它的东西都搬出去,把房间腾空,方便刷墙;在靠墙的柜子上面铺好熟料布,防止刷墙的大白掉下来弄脏柜子。然后,在灶台上煮买来的整块大白涂料,同时扎刷墙用的刷子。等煮涂料的水开始变白时,就可以准备刷墙了。因为墙壁比较高,刷上部的时候,还需要一个人站在架子上刷,同时下面有一个人帮忙递涂料水。刷墙时还要先打横刷,再打竖刷,最后刷出来的涂料干了后会有一格格的印记。等过年时邻居家相互串门的时候还会讨论谁家的墙刷的好看工整之类的……墙壁刷完后还要擦洗干净留下来的痕迹,再把搬出去的摆设在再搬回来,重新摆放好。

每年刷几间屋子下来,都差不多要一天才能完成。但是第二天开始,看着白白的墙壁,又会有慢慢的成就感。

然而,现在不住老房子了,已经许久都没有刷过墙了。


雪中小花朵


我过年回农村老家,陪母亲过年,母亲养大我不容易,我不能让她老人家伤心!

我们这过年习俗挺多的,从腊八节开始,人们就已经忙碌起来了!过年前几天家家户户都开始打扫屋子里里外外,我们这里叫扫灰。

每年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要祭祀灶神。

在过年前家家户户都准备着贴春联,贴福字,贴门神窗花等。

祭祖大年三十,家家户户中午在家里将祖先的牌位依次摆在正厅,摆设供品,上香跪拜,有对祖先思念敬重的寓意,晚上敬神放炮庆祝新年。

吃年夜饭大年三十晚家家户户都围在餐桌上吃年夜饭,有团团圆圆的寓意。

拿红包吃完年夜饭后,家里的长辈都会给晚辈包红包,也就是所谓的压岁钱,一般工作的不收红包,反而要给长辈红包以示孝敬。

守岁守岁也是过年的一个习俗,一般是在吃年夜饭后,家家户户大小都在家里看春节联欢晚会守岁到午夜。穿新衣大年初一早起床,都要穿上干干净净的新衣服哦,以示辞旧迎新欢欢喜喜过新年。

从大年初一开始,家家户户都会到亲戚,亲朋好友那边去相互走动,相互祝贺。出嫁女儿回娘家初三的时候出嫁的女儿要带丈夫儿女一起回娘家,给家人拜年团聚吃饭。

正月十五元宵节真热闹!各村用锣鼓,秧歌,广场舞等在镇上表演节目,十里八乡的群众都来镇上观看!人山人海!

到了月底的最后一天,吃汤汤面,晚上撩花花,预示小麦今年大丰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