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犹太复国两巨头对比曾国藩热

以色列能建国可不是一蹴而就轻松完成的,而是充满了曲折和艰辛,往近一点说,从19世纪末开始,一小拨犹太人移民到巴勒斯坦那就生长出了萌芽。说犹太人富豪多贡献了大量捐助也好,说美国大力扶持也罢,或者说周边几个阿拉伯国家战斗力太弱,归根结底以色列本身得能打,国土面积小的承受不住一次失败,所以建国初期的两个军事强人本-古里安和梅纳赫姆·贝京就很值得关注。

建国前本-古里安是军事组织哈加纳的领导人,贝京是势力小一些的伊尔贡的首领,双方在犹太复国這一宗旨上意见一致,但是行事风格和纲领可不一样。本-古里安比较温和,愿意通过与英国和其他列强斡旋争取犹太民族的最大利益,贝京可就激进多了,他本人就是搞恐怖活动的专家(据说本拉登就仔细研究过贝京的军事论著),1946年7月炸毁了英国驻巴勒斯坦总部,也就是大卫王酒店,10月炸毁英国驻罗马大使馆,隔年又攻击了英国在维也纳和德国的军官俱乐部,曾经在一个月内偷袭过英军的18座兵营,被英国政府列为头号通缉犯,悬赏一万英镑。

本-古里安虽然谈不到亲英,但是不赞成伊尔贡组织这么嚣张的招惹英国,所以有时候就跟英国合作来抓捕伊尔贡的成员,英国政府把抓到的人全部公开吊死,当时被称为狩猎季行动。48年6月的时候伊尔贡通过货船从欧洲买了一批军火,被哈加纳炮击,当时死了16个成员,贝京也险些被枪杀。

事情进展到这一地步,两人的矛盾不可谓不深,哪怕为了手里的权利,为了以后能睡的踏实一点,也势必先下手弄死对方再说。这绝对是我们中国人第一想法,可是人没有,贝京亲手解散了伊尔贡,本-古里安也把有政党背景的军官全都调离了军队,两人心都挺大,也从没想过刺杀掉对方,在国会吵架那倒没断过,贝京被本-古里安压制了10多年,不过最后也过了一把总理瘾。

这两人的恩怨纠缠求同存异很值得玩味,只说一点,他们最终还是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到了第一位,先干大事和正事,个人的矛盾可以有,但是不能凌驾在国家命运之上。这就和我们中国似乎不太一样了,近代推崇曾国藩的人太多了,研究生平,揣摩家书,但是仔细想来,曾老先生终身还是离不开权术二字,在各方势力中玩平衡,与清帝的周旋,破南京,后期裁撤湘军,进退自如不乏精彩,可他,还有恨不得把他推到圣人位置上的人们,谁真正为当时的中国前途操心过?自己这拨合适,其他的爱咋地咋地,从唐以前多方下注的世家大族,到专跟太监党(不叫阉党,是因为我觉得士大夫更虚伪更可恶)对着干,什么都反对,自己也干不好的东林党,一脉传承莫不如此。胡林翼见到英国火轮吐血而死,不知道曾国藩有没有触动,即便腹黑如墨,谋略无双,在国运和大势的裹挟下,又算得了什么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