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2 北宋末期“太尉”到底是個多大的官兒?童貫只是蔡京高俅的爪牙?

長篇小說《水滸傳》最讓人切齒的莫非蔡京、高俅、童貫之輩,在小說中高俅官居

太尉,是榮恩得寵卻多行不法的佞臣,我們都知道太尉是秦制三公之一,位極人臣,很容易先入為主認為高俅所任“太尉”也是如此,宦官童貫作為蔡京、高俅等人的爪牙迫害梁山一眾英雄好漢,實際上並非如此。

北宋末期“太尉”到底是個多大的官兒?童貫只是蔡京高俅的爪牙?

魏宗萬老師把佞臣形象演到極致


我們可以從太尉在宋徽宗時期的演變和宋江起義前後高俅與童貫的地位說起。

宋代三公的演變

宋承唐制,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師,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為宰相、親王使相加官,三師三公雖非實職,但對三公的除授還是比較保守謹慎的。

三公自國初以來,未嘗備官。獨宣和末,三公至十八人,三少不計也。太師三人:蔡京、童貫、鄭紳;太傅四人:王黼、燕王俁、越王偲)、鄆王楷;太保十一人:蔡攸、肅王樞至儀王。———《宋史•職官志一》

也就是說,三公(師)在北宋末年氾濫了。

另外,三師三公的轉遷順一般是司空、司徒、太保、太傅、太尉、太師,太尉僅次於太師


北宋末期“太尉”到底是個多大的官兒?童貫只是蔡京高俅的爪牙?

北宋前期文臣轉遷官階表


到了宋徽宗在位的時期,道君皇帝是一個熱衷於“折騰”的人,他改官制(主要是改名,增名目),給朝廷上下前朝後宮“換皮膚”(比如改公主為帝姬)。

北宋末期“太尉”到底是個多大的官兒?童貫只是蔡京高俅的爪牙?

道君皇帝愛折騰,尤其好改制


回到和本文相關的政和二年(1112年)九月,道君皇帝下詔廢除舊“三公”改以“三師”為“三公”

九月,詔:"以太師、太傅、太保,古三公之官,今為三師,古無此稱,合依三代為三公,為真相之任。司徒、司空,週六卿之官,太尉,秦主兵之任,皆非三公,並宜罷之。仍考周制,立三孤少師、少傅、少保,亦稱三少,為三次相之任。"至是,京始以三公任真相。———《宋史•職官志一》

在之前的大觀元年(1107年)蔡京任太尉,次年又升太師。以太師任宰相所以稱為公相

北宋末期“太尉”到底是個多大的官兒?童貫只是蔡京高俅的爪牙?

蔡京以太師總攝三省事,稱公相

此太尉非彼太尉

(政和二年)九月壬午,改太尉以冠武階。癸未,正三公、三孤官。改侍中為左輔,中書令為右弼,左、右僕射為太宰、少宰,罷尚書令。———《宋史•本紀第二十一徽宗三》

到這裡太尉作為三公之一,在宋代僅次於太師的尊貴地位不復存在,太尉作為不存在了,但這個稱呼並沒有消失,而是同時降為武臣官階之首(正二品),在正任節度使(從二品)之上,級別的降低自然帶來貶值,於是出現了北宋末年甚至南宋“太尉多如狗”的戲稱。

北宋末期“太尉”到底是個多大的官兒?童貫只是蔡京高俅的爪牙?

殿帥府的太尉高俅


宋江起義時高俅、童貫的地位

《水滸傳》中高俅作為北宋禁軍統兵機構之一的殿前司長官(具體職位不明)授太尉也是合理的。

宋初殿前司都指揮使以節度使(從二品)為之,副都指揮使、都虞候以刺史(從五品)以上充。資序淺則主管本司公事,馬步軍亦如之。

(政和四年)詔:殿前都指揮使在節度使之上,殿前副都指揮使在正任承宣使(正四品)之上,殿前都虞候在正任防禦使(從五品)之上。———《宋史•職官志六》

高俅的個人履歷《宋史》沒有單獨列傳記,各家記載也不多,武臣無大戰功僅憑“從龍之功”一飛沖天,又沒什麼作為,實在也是因為沒什麼好寫的,這也是施耐庵拿來做文章的重要原因。


北宋末期“太尉”到底是個多大的官兒?童貫只是蔡京高俅的爪牙?

高太尉踢得一腳好球


扯遠了,高俅以武臣最高階的太尉主管殿前司是合理的,但太尉作為官階不是殿前司的官,且三衙作為統兵機構,由殿帥府直接調兵進討梁山這種流程也是當樞密院不存在。當然文學作品考慮到受眾原因,直呼其為殿前司太尉,並放大其職權也無可厚非。

(政和)七年春正月丁酉,于闐入貢。庚子,以殿前都指揮使高俅為太尉。———《宋史•本紀第二十一徽宗三》

南渡初期劉光世任殿前都指揮使(雖然三衙此時已經形同虛設),苗劉兵變後拜太尉

岳飛在紹興七年淮西軍變前官拜太尉,達到了武臣的最高階,一些朋友混淆兩個太尉的性質,認為岳飛的已經達到

位列三公的地位,顯然是錯誤的,無論是官階還是武臣在官僚體系中的地位,此時的太尉都是沒那麼值錢的(岳飛的地位達到頂峰應當是紹興十一年,撤軍回行在後授樞密副使,位列執政)。

南宋初期戰事頻發,武臣以軍功獲得爵位、官階等的機會大增,太尉授予的頻率自然也就高了很多。

北宋末期“太尉”到底是個多大的官兒?童貫只是蔡京高俅的爪牙?

宋代武官階


那麼宦官童貫呢?

童貫早在政和年間就進太尉(三公之一),身兼多個節鎮頭銜,知樞密院事,實際上位列執政(副相、樞密使/知院事、副使/同知院事、籤書院事等),平定江南方臘之後更是進位太師,為文官之首。數十年間南征北討,成為實際上北宋掌兵的一號人物,宣和年間甚至因為經略幽雲之“功”封廣陽郡王,開了封宦官為王的先例。

使(遼)還,益展奮,廟謨兵柄皆屬焉。遂請進築夏國橫山,以太尉為陝西、河東、河北宣撫使。俄開府儀同三司,籤書樞密院河西北兩房。不三歲,領院事。更武信、武寧、護國、河東、山南東道、劍南、東川等九鎮、太傅、涇國公。時人稱蔡京為公相,因稱貫為媼相。臘雖平,而北伐之役遂起。既而以復燕山功,詔解節鉞為真三公,加封徐、豫兩國。越兩月,命致仕,而代以譚稹。明年復起,領樞密院,宣撫河北、燕山。宣和七年,詔用神宗遺訓,能復全燕之境者胙本邦,疏王爵,遂封廣陽郡王。


———《宋史•列傳第二百二十七宦者三》

(宣和二年八月)乙巳,以童貫為太師,譚稹加節度。———《宋史•本紀第二十二徽宗四》

(宣和四年五月)壬戌,以高俅為開府儀同三司(從一品,文臣階第一)。———《宋史•本紀第二十二徽宗四》

相比之下,不難理解高俅這個“殿帥”太尉就低微的多了,在宣和初年方臘、宋江起義的階段,童貫無論是官階還是權力,地位顯然高於高俅。

北宋末期“太尉”到底是個多大的官兒?童貫只是蔡京高俅的爪牙?

宿元景也是高俅這類太尉之一,應該也是三衙的高級武官


兩種“太尉”的異同

共同點,兩者都不是職事官,宋代官、職、差遣分離,《水滸傳》所處北宋末年已是元豐改制之後,兩種太尉都不是正式的職事官/差遣,不負責具體事務。

不同點,以政和二年廢舊三公為節點,之前的太尉三公之一,蔡京、童貫所任太尉即為此類,為宰執加官遷資所用;政和二年改制之後的太尉武臣官階之一(列正任節度使之前,為武官階之首),高俅、岳飛、劉光世等人所任太尉即為此類,武官授

太尉的機會大增。

《水滸傳》中拔高高俅,童貫只是作為蔡京、高俅之輩的鷹犬爪牙存在,一方面是情節需要,另一方面實在是因為高俅在史書上記載過於“乾淨”,可以做文章的餘地相當大,同梁山好漢們大部分人物、事蹟的虛構是一樣的道理。

北宋末期“太尉”到底是個多大的官兒?童貫只是蔡京高俅的爪牙?

童貫是位列宰執的人,不會是高俅這種高級武官的馬前卒

因此,在宣和初年這個背景下,童貫是蔡京、王黼一個位面的人物,地位顯然是遠高於高俅這種高級武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