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志愿服务在身边】志愿之城 温暖你我

吴忠网记者 贾丽

志愿服务是人们自觉服务社会、共同建设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自2019年吴忠启动“志愿之城”创建以来,不断壮大志愿服务队伍、健全完善工作机制,“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风尚日益形成,成为加强社会治理不可或缺的力量。

2020年春节,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吴忠社会各界群众的心。原本熙熙攘攘的街头变得不再喧嚣,曾经繁华热闹的城市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一切都变了模样。

【志愿服务在身边】志愿之城 温暖你我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广大志愿者纷纷行动、踊跃参与,他们头戴小红帽,身穿红马甲,戴着口罩,虽看不清面容,却为这个城市重新画上了一抹红色,增添了一份温暖。透过他们的真情付出,我们感受到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更感受到了吴忠这座“志愿之城”的温度。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志愿者必须行动。我市积极行动,第一时间公布《吴忠市“防控疫情 你我同行”倡议书》,印发《关于积极有序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的通知》,引导市民做正面宣传的先锋、疫情防控的先锋、弘扬新风的先锋。一时间,广大志愿者闻“令”而动,纷至沓来,从党员干部到社区群众,从环卫工人到公安交警,从返乡大学生到探亲解放军,从医护工作者到爱心企业家,从道德模范到“身边好人”……他们表达爱心善意,尽显责任担当,宣传引导、值勤测温、秩序维护、巡查排查、心理疏导、专业医护、便民服务、环境治理、物资发放,力所能及地为疫情防控做出一份“志愿”贡献。截至目前,全市先后有3.98万名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并以主题鲜明、丰富多彩的志愿活动让广大群众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凝聚起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强大正能量。2月11日,吴忠通过网络公开《致全市疫情防控一线志愿者的慰问信》,号召志愿者做好自我防护,注意劳逸结合,再接再厉做好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更加坚定了全市人民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决心。

【志愿服务在身边】志愿之城 温暖你我

“志愿红”是安心的保护色

“我们来自不同的行业,有着不同的身份,但是现在,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将并肩作战,共同为阻击疫情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眼前,这个正在为志愿者们加油打气的年轻人名叫王庆。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利通区迅速组成400余人的青年志愿者抗疫突击队,首批被选派至胜利镇开展志愿服务的志愿者共14人,而王庆则担任起这个临时组建的青年小分队队长。对于王庆来说,“志愿者”这三个字有着和他不得不说的缘分。2008年汶川发生大地震,王庆就以志愿者的身份,冲到了抗震救灾的前线。他说,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志愿者的身影。

【志愿服务在身边】志愿之城 温暖你我

在胜利镇各居民小区门口,王庆带着志愿者们始终坚守疫情防控第一线,核对出入人员的信息情况,保障小区的出入安全。王庆说:“我看到招募令后就主动报名,在疫情面前只有一个想法,就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家乡保驾护航,和家乡人民共克时艰、共渡难关。病毒固然可怕,但是我们不怕,因为我相信国家,相信政府,相信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下,一定能够打赢疫情阻击战!”

同心县王团镇倒墩子村退伍老兵马彦礼今年55岁,当从电视上了解到新冠肺炎疫情的信息后,便第一时间向村委会递交了“请战书”,自愿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马彦礼的“请战书”只有简单的六个字:“若有战,召必回”。由于对村庄熟悉,马彦礼总会和其他志愿者们一起挨家挨户上门登记,核实外省来村人员相关信息,耐心询问他们近期有没有外出、有没有身体不适等。摸排登记工作后,马彦礼又赶回村口进行值班检查工作,用他的话说,“我是一名老兵,如今村里需要我,我肯定要再上‘战场’,帮老百姓守好第一道防线。”

【志愿服务在身边】志愿之城 温暖你我

“您能跟我分享这些,说明您信任我。也请您相信我们的党委、政府以及社区干部、党员和志愿者,积极配合,少出门,多洗手,放轻松,多做美食和运动,疫情一定会过去。”近日,吴忠市疫情防控心理公益咨询热线开通后,市青年疫情防控心理辅导志愿服务队心理咨询老师张蕾将一声声暖人心窝的问候传递给集中隔离和居家的市民。

“喂,您好!这几天的状态怎么样?”“比以前好多了。”“那你现在还会实时去关注疫情的信息吗?”电话里,盐池县疫情防控心理援助救援志愿服务队心理咨询师李延霞一边轻声细语地安抚,一边慢慢引导着居家隔离的张正(化名)说出心中的困扰。为了帮助群众积极预防、减缓心理压力,盐池县也组建成立了疫情防控心理援助救援志愿服务队,由7名心理咨询师组成的心理援助团队在线接听,提供24小时不间断服务,帮助群众打好心理上的战“疫”。

市文明办、团市委找准志愿服务切入点,发动心理咨询专业力量,成立吴忠市疫情防控心理辅导志愿服务队伍,在疫情期间为社会大众免费提供心理辅导服务,用实际行动帮助群众增强心理“免疫力”,理性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市民政局强化对志愿者和志愿团体的服务管理,积极指导做好项目发布和服务时长记录工作,真实反映广大志愿者的辛勤付出。

一句温馨提示,一个暖心举动,一个心理处方。爱,在吴忠默默传递,“志愿红”成为这里安心的保护色。

【志愿服务在身边】志愿之城 温暖你我

“志愿红”是贴心的跑腿族

“张阿姨,您昨天微信订购的蔬菜给您放小区门口了,如果有别的需求,您给我发微信,我给您送过来。”前不久,吴忠星河韵城小区因发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被隔离管控,吴忠市自然资源局等6家单位协助组建了3支爱心跑腿小分队,负责起440余户小区居民蔬菜、药品及其他日用品的采购。

星河韵城小区只是吴忠市爱心跑腿小分队的一个缩影。为保障居家隔离群众的日常生活需求,吴忠共成立了230多支爱心跑腿小分队,小分队队员每天早出晚归,为居家隔离的群众送去瓜果蔬菜、米面粮油、肉奶蛋类等,确保群众在家安心隔离。作为爱心跑腿小分队的一员,90后余丹说:“这半个月来,我每天楼上楼下地跑,微信步数都在2万步以上,体重都降了2公斤。”“居家隔离确实有些不方便,但日常生活一点都没有受影响。前两天晚上10点多我家小孩拉肚子,小分队不到半个小时就送来了药品,心里感觉暖暖的。”居民马晓兰感激地说。

像这样“隔离病毒不隔爱”的温暖故事每时每刻都在发生。隔着一道门,青铜峡市志愿者冯学萍详细询问着居家隔离人员周萍(化名)的身体情况。“门口是刚买的蔬菜和水果,一会儿您自己提进去。在家要适当调整心态,有什么需要就给我打电话,不要怕麻烦……”“谢谢你们的关心,请你们放心,我们在家都挺好的。”听到冯学萍的话,周萍连连表示感谢。

在青铜峡市,像冯学萍这样的群众志愿者有8000余名,他们在城区广场、商场、市场等人员流动大的区域劝诫外出人员尽量不出门以防感染;在村(社区)主干道、小区门口等劝返点值守,劝返外出人员春节期间走亲访友群众;针对居家隔离人员,他们还当起了跑腿的,代买体温计、口罩、生活必需品等。

门内是居家隔离的人,门外是贴心的志愿者们。每天隔空喊话,微信聊天,虽隔着一道门,但隔不住人心。

“志愿红”是热心的“摆渡人”

在吴忠的大街小巷,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不计报酬,不在乎清晨黑夜,总是任劳任怨地接送着一个又一个陌生人赶赴防疫一线。“有些事总得有人去做。医务人员和社区干部、志愿者都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为他们提供服务,做好后勤保障,是我们应尽的职责。”吴忠市爱心志愿者车辆服务队负责人贾鹏这样说。

越来越多的志愿者们挺身而出,参与到全市防控工作中去,他们不仅仅是“宣传员”“保障员”,还是“快递员”“护航员”,他们主动担当作为,用实际行动筑起防疫长城。红寺堡区积极招募12位志愿者和12辆设备齐全的宣传车,专门组建防控疫情宣传突击队,每天走街串巷进行流动音频宣传,及时有效地传递疫情防控宣传知识,增强群众的防控意识。在这支突击队中,一位“网红”志愿者的身影引起了不少网友的注意,他就是宣传突击车队7号车主杨杰。

平日里,杨杰白天开着“大喇叭宣传车”在城区各个地方宣传普及疫情防控政策知识,到了晚上,他又参加到绿苑社区值守夜班的志愿者队伍中,负责书香雅苑居民小区夜间人员出入登记、体温测量等工作。随着天气逐渐转暖,宅在家二十多天的人们开始有了要出门看蓝天、去踏青的想法,甚至有消极情绪出现。为了避免居民群众外出聚集,增加病毒感染和疫情扩散风险,杨杰想到一个好办法,他开通手机直播,一边开展志愿服务,一边为大家直播自己的宣传路线。杨杰说:“每次宣传车交接班后,我也会通过直播陪一些居家群众聊天,让他们能多了解一些防疫知识,帮助他们消除负面情绪。”

越是危难关头,越要安危与共、携手并进。疫情还没有结束,像王庆、杨杰、余丹、冯学萍这样的志愿者还有很多。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活动把吴忠“志愿之城”的创建活动推向另一个高潮,广大志愿者用实际行动温暖着城市、守护着美好生活梦想,生动诠释着新时代雷锋精神,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凝聚起强大精神动力,创造了良好社会环境,为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展示城市文明形象注入了不竭的精神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