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8 楊繼盛,獄中碎碗割腐肉,以自己羸弱之軀,掀開沉重的黑暗之門

楊繼盛,獄中碎碗割腐肉,以自己羸弱之軀,掀開沉重的黑暗之門

1

歷朝歷代,宦官弄臣專權,禍害極大,明代尤甚。在其200多年的歷史中,明英宗朱祁鎮時候的宦官王振,借同皇上是多年的師生關係,把持朝政,飛揚跋扈,頤指氣使,一手遮天,終於把“學生皇上”拉入了“土木堡”大坑中,皇上差點被埋不說,還造成了慘重損失。

明代的人才和經濟產生了巨大的斷崖層,使其爺爺和太爺好不容易才得到的江山,一度岌岌可危,幸好朱祐樘力挽狂瀾,終於扛住了明朝衰微之勢,使其度過了危險期,進入了平穩發展的和緩期,一度出現了表面上浮華的虛空盛景。

等到了朱厚照時代,玩性不改的他不問政事,玩物喪志,崽賣爺田,使得平穩期又呈現了衰微之勢。等到了朱厚熜,因為是撿來的皇位,更是不知道惜疼。(朱厚照無子,只好兄終弟及)

再加上其本人只顧修仙尋道,任由嚴嵩,嚴世藩父子把持朝廷,專權亂政,結黨營私,貪汙受賄,陷害忠良,將剛剛百廢待興的大明王朝又弄得朝局黑暗,民生凋敝,積貧積弱,混亂不堪,黑暗異常。

滿朝文武大臣沒一個傻子,一個比一個心裡清楚問題所在,可迫於嚴氏父子的淫威和權勢,沒人敢說。任由嚴氏父子指鹿為馬,顛倒黑白,混亂朝政,禍國殃民。

在這黑漆漆籠蓋四野的黑暗中,就在大家都快要被窒息而死的時候,有一個人,決心用自己的羸弱之軀和生命,為大家掀開沉重的黑暗之門,讓光亮照進來!讓空氣撲進來!

即使這光亮不能驅散黑暗,哪怕讓黑暗中的人,用黑色的眼睛去尋找光明的出口,讓快要被窒息的人,因為一絲新鮮的空氣而得以存活,也行啊!因為這黑暗,太濃郁,太沉重了!

這個人,就是楊繼盛。

楊繼盛,獄中碎碗割腐肉,以自己羸弱之軀,掀開沉重的黑暗之門

楊繼盛 畫像

2

楊繼盛,字仲芳,號椒山,直隸容城(今河北雄安新區容城縣北河照村)人。1516年出生於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比起同時代的楊慎、王世貞、胡宗憲、戚繼光等人來,他是根正苗紅的貧下中農,徹底地輸在起跑線上的人。為了與上面提到的這幾個人有機會一起喝茶,他花費了的豈止是18年,而且,他們之間多年的狀態應該是這樣的:

人家穿著朝靴,皮鞋,悠哉悠哉地走在金光大道上,他呢,則是光著腳,不停地奔跑,不知跑了多久,才終於攆上跟人家同僚共事的機會。至於是否有機會一起喝茶,我估計,機會少而又少。

因為“人以群分,物以類聚”。窮人家的孩子,尤其是有點志氣的窮小子,都是很有自知之明的,基本上不與“官二代”,“富二代”稱兄道弟。何況,楊繼盛是真的窮到了家,也沒有閒錢來維護友誼的。來看看他的家境和童年吧。

母親早逝,沒媽的孩子像根草,食不飽腹,衣不遮體,從能牽住牛鼻繩開始,他就給家裡放牛,還時常遭受繼母的各種虐待,這就是他的童年。但他都能忍下來。

忍不住的是聽到私塾裡的琅琅讀書聲,他心癢之極。明知不可能,還要試一試。他向他爹提出了上學讀書的要求,他爹愣住了,繼母罵開了,連哥哥都笑話他做白日夢。但他還是堅持自己的理想,時不時向他爹提出請求。

也許,從小,他性格里就帶著這種倔強的種子吧。讀書的要求雖然一次次沒有被允許。但幼小的他,有自己的辦法,他將牛牽到私塾附近,拴上一根長繩子,讓牛在一定範圍內活動,吃草,他則站在私塾外邊的窗下聽老師講課……

每每讀到楊繼盛艱苦求學這一段,我都好想拎著牛奶和麵包,拿著現在免費的營養早餐,穿越到明朝,領他來我們學校讀書。多刻苦好學的孩子啊!有牙沒幹糧,他站在教室外面聽課,一聽就是六年!

六年,父母被感動了,允許他去私塾唸書了,這麼刻苦好學的孩子,任誰也不忍心再拒絕了呀!站了六年,小學都畢業了!

楊繼盛天生是念書的料兒,學習刻苦,成績拔尖,很快就一次性考中了秀才和舉人。但因為家裡太貧窮了,沒有盤纏應試,只好進了選拔優秀貧困生,有補貼的國子監當學生,以備考進士考試。

在國子監,他依然是最刻苦最貧窮的學生。可是他已經很滿足了,比起當年那個牽著牛,站在私塾窗外旁聽的放牛娃來,現在的學習條件對他來說猶如天堂。他知足,感恩,幸福不已。

當國子監的其他學生為幾個保官的名額爭得頭破血流時,楊繼盛卻像每一個優秀的寒門學子一樣,如飢似渴地學習努力著。他沒有背景,沒有經濟後盾,只有靠自己的實力,才能回報他現在所擁有的一切。

蒼天不負有心人。在1547年的進士考試中,他一舉中的,成了進士。

但因為朝中無人,他只被授了個小官。但位卑未敢忘憂,當仇鸞要求在邊境給蒙古人增開馬市時,他預見到了種種隱藏的禍患,大膽上書,直陳時弊。

這下可好,仇鸞是把持朝政的嚴嵩的心腹,而只顧尋求長生不老之道的皇上,早就不關心國事了。打狗不看主人面,哪裡還有他好果子吃?毫無疑問,楊繼盛被貶官了,發配到了一個很遠很貧窮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狄道。(今甘肅臨洮)

在那兒,他充分發揮了勤政愛民,精準扶貧的精神,教他們種植、生產、開煤山、學紡織,辦教育,興文化,處理積案,他的所作所為,贏得了老百姓的交口稱讚。老百姓熱愛他,稱他為“楊父”。他離職調回京城時,此地一千餘人送其百里之遠,不捨離去。

“金盃銀盃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當從煙霧繚繞的煉丹中短暫清醒過來的皇上,看到了增開馬市的混亂之後,他想起了楊繼盛和他說過的話。便連發三令,官復原職,升官,再升官。初任南京吏部主事,後官至兵部員外郎。

復職途中連升三級的楊繼盛,無大喜,也無憂,對他來說,心懷國家和人民,在哪,都是效力和報效國家,高位有大效力,低位基層更具體,他是個用公器報效國家,勤政為民的人,不是給自己撈利益的人。

他經常想起包拯的詩:

《書端州郡齋壁》

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

秀幹終成棟,精鋼不作鉤。

倉充鼠雀喜,草盡兔狐愁。

史冊有遺訓,毋貽來者羞。

他曾把這首詩端端正正地抄下來,貼在辦公室牆上,作為自己的為官准則。

楊繼盛,獄中碎碗割腐肉,以自己羸弱之軀,掀開沉重的黑暗之門

楊繼盛 信札

3

求學讀書在底層時,楊繼盛看到的是人民生活的困苦,稼穡的艱難,多如牛毛的苛捐雜稅。當官後的楊繼盛,看到的是許多為官者的貪汙腐敗,無所作為,魚肉百姓。很快,他就看清了當前國家面臨的一切:國亂政弊,百業荒廢,國防混亂,民不聊生,而這一切都是因為嚴氏父子把政專權造成的!

每一個有良心的朝廷官員都知道問題所在,但懾於嚴氏父子的權勢,沒人敢說,甚至還有相當多的投機分子,阿諛奉迎,為虎作倀,助紂為虐。而那個只知求仙尋道,被謊言矇蔽了雙眼的皇上卻屁事不管,任嚴嵩胡作非為,為非作歹,搞得國家經濟崩潰,民怨沸騰。

沉重的黑暗啊,黑漆漆籠蓋四野,皇上卻看不到一點點黑暗,只因為他自己一直置身於一個華麗明亮的廟堂之上,不曾走出半步,被層層阻擋在了沉重如鐵的黑暗外面,當然無法感知,更看不到外面沉重的黑暗了。

上天啊,在明朝嘉靖時期,似乎要把歷史時空中的黑暗全部傾瀉下來,覆蓋在那愚蠢荒唐的朱厚熜身上,讓他黑燈瞎火,盲人瞎馬,一條道走到黑。

這黑暗,墨黑如漆,阻擋光亮。

這黑暗,羅織如網,疏而不漏。

這黑暗,沉重如鐵,密不透風。

這黑暗讓人窒息!讓人憤怒!讓人崩潰!

黑暗籠罩下的人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他們艱於呼吸,深受其害,他們哭號四野,求告無門,他們悽慘死去,哀鴻遍地。

可是再黑的黑暗啊,總有結束的一天。誰能打開這沉重如鐵的黑暗大門?誰能撕破這疏密有致的黑暗羅網?誰能驅散這墨黑如漆的黑暗之光?

朝廷命官嗎?已經有好幾個言官諫臣廷杖之下,以死殉國了。黎明百姓嗎?遍佈街巷的東廠特務,已經讓人們恐懼得見面連話都不敢說。皇上嗎?那個只想尋求長生不老仙丹的人,已經被嚴氏父子的甜言蜜語和謊言矇蔽得油鹽不進,水潑不開!油脂糊了的心啊,也許只有用猛藥,才能使其為之顫動。

楊繼盛決定用自己的羸弱之軀,掀開沉重的黑暗之門,讓一絲光亮透進來。他要以死諫上,彈劾嚴氏父子。

朋友們知道了他的想法,紛紛勸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鬥爭可以有許多方式,何必要以自己的性命相搏,尤其是為那樣的奸臣,不值得啊!”

但青山雖在,卻天旱地澇,根本無法長柴!奸臣當道,總要有人揭發剷除啊!我楊繼盛雖然人微,卻未敢忘憂,雖然位卑,卻未敢塞責,雖然力小,卻不敢逃避。就讓我以血肉之軀,做掀開沉重的黑暗之門的第一人吧!

楊繼盛,獄中碎碗割腐肉,以自己羸弱之軀,掀開沉重的黑暗之門

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他要用手中的筆,討伐朝廷的貪腐之風,用生命喚醒沉默的正義,為朝廷鋤奸,為民請命!為此,他寫了奏書《五奸十罪》,詳細地羅列了嚴嵩的十大罪狀,每一條都可治其死罪。

揭發當朝得勢,氣焰熏天的權貴,他知道自己將面臨著什麼。他特地齋戒了三天,以此向自己以前的一切告別。如果非要用人的生命和死亡,來喚醒那個昏迷不醒的皇上,那麼就請從我楊繼盛開始吧!他不顧眾友和家人的反對,遞上了彈劾嚴嵩的奏摺。

毫無疑問,嚴嵩先於皇上知道了奏摺的內容,他勃然大怒,“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很快,他就以“詐傳親王之令”的罪名,被逮捕入獄並廷杖一百。

楊繼盛,獄中碎碗割腐肉,以自己羸弱之軀,掀開沉重的黑暗之門

嚴嵩 畫像

4

行杖前,有好心同僚偷偷送去蛇膽和酒,讓他服了止疼,楊繼盛婉拒:“椒山有膽,何必蛇膽!”於是, 肉身對大棍,砰,砰,砰……

一百大棍下去,屁股開花,皮開肉綻,腿骨骨折,血肉橫飛,用刑完畢,昏死的楊繼盛被拖進了臭名昭著的“詔獄”——一間狹小昏暗,陰冷潮溼,蠅蟲飛舞的方寸之地。

沒有醫護人員的急救,沒有親人的照料,有的就是你的運氣和造化。捱過了,活下去,挨不過,死了了事。常言道“好死不如賴活著”,但來這地方的許多人,都乞求一死,因為在這兒,活著是一種遭罪!

半夜,楊繼盛被一陣劇痛喚醒,他看不清自己的狀況,只感覺腿上的血肉,絲絲縷縷地掛著,引得蚊蟲嗡嗡嚶嚶,很是討厭。旁邊有吃飯的碗,他拿起來狠狠地摔碎在地。

嗞啦,嗞啦……

半夜三更,寂靜的牢房中,傳來一陣沉悶而又刺耳的聲音,獄卒被驚醒了,他不敢掉以輕心,害怕有犯人自殺,連忙掌燈去看。卻嚇得他差點失手掉落了手中的燈。

昏暗的燈光下,只見楊繼盛用摔碎的碗片,在颳著腿上的腐肉,那地方已經發炎感染了。如果不刮掉,整條腿就會廢掉的。碗片不鋒利,刮一片腐肉下來,需要很多下,那是怎樣的一種痛啊!楊繼盛就那樣一遍一遍地颳著,牢房裡除了刮骨的聲音,沒有別的一點聲音。

獄卒驚呆了,他看著楊繼盛的動作,都感到了一種刻骨鑽心地痛,襲遍了他的全身。而楊繼盛卻好像幹著一件無關痛癢的事,他鎮靜自若地幹著這件事——用破碎碗片颳著腿上的腐肉。

楊繼盛,獄中碎碗割腐肉,以自己羸弱之軀,掀開沉重的黑暗之門

獄卒嚇呆了,在這人間地獄,他見過太多的血肉模糊,痛哭哀號,生不如死,慘不忍睹,但像這樣用破碗片刮骨的,除了聽聞過歷史上的關雲長外,還沒有見過!現在,眼前這個“犯人”卻在平靜地幹著這樣一件事,他不是人!是鬼?是神?

一種透骨的震撼和恐怖,遍佈了獄卒的全身,他呆立如傻,手顫抖著,心狂跳著,燈晃動起來了。

“請不要動,我看不清了”,一個沉穩的聲音傳來。

剎那,獄卒驚醒了,讓自己顫抖和害怕的,不是眼前這個“人”還是“鬼”,而是他身上所表現出來的那種世所罕見的鎮定和勇氣!硬漢,硬漢啊!

獄卒眼裡浸滿了淚水,他也看不清了,他“撲通”跪下:“楊大人,您就喊一聲吧!”

5

勇敢的人不是不害怕,而是怕,也要向前走;閃亮的人生不是未經黑暗,而是在黑暗中,也要努力燃起一道光。

信念頑強,身體堅強的楊繼盛,終於抗過了牢獄中的陰暗潮溼,蚊蟲叮咬,活下來了。但這活著,也很艱難,很痛苦!

因為自知必死無疑,但具體哪天死,卻不告訴你,讓你心頭天天懸著一把刀,而且還要在你惴惴不安的心中,天天對你實施精神上的折磨,施加各種壓力,這種痛苦比死,更要人命!

放一般人身上,早就崩潰了,但對於楊繼盛,這個不畏權貴,上疏 “死劾”的人來說,這都不算事!所以,什麼,都不能亂他的心性!

就像——前天,那個五迷三道的昏庸皇上派人來問他:“為什麼奏摺上要提到裕王,景王?你和他們是什麼關係?”

耿直剛正的楊繼盛屁股開花了,腦袋卻沒開花。立刻,他就意識到了奏疏中可能有授人以柄的話語和潛藏的危險,毫不遲疑地,他大聲回答,“除了皇上和二王,朝中還有人不怕嚴嵩嗎?”

他的回答令變態皇上很滿意,他安穩了心,又去煉丹了,任由嚴嵩老賊繼續大施淫威!

昨天,那個被他彈劾的嚴嵩派人來威脅他,讓他承認之前的奏摺是受人指使誣陷,就放了他。否則,死路一條!他當然不是嚴嵩類的小人,會前後左右反覆無常。他嚴辭拒絕。

今天,又有人來下套問話,企圖將禍水引到他曾經的老師徐階身上,聰明的楊繼盛靜默以笑,因為他知道自己在奏章末尾的一句話,足可以保老師安然無恙。

“大學士徐階蒙階下特擢,乃亦每事依違,不敢持正,不可不謂之負國也!”面對在字裡行間尋縫下蛆的嚴氏蠅營,只能如此保全您了,老師,對不起!

如果我是掀開沉重的黑暗之門門縫的人,那麼您就是破除黑暗之門的人。只有保全您,我的死才有意義!老師,我理解您的隱忍,您也懂得我的話意。

果然,四處尋找楊繼盛“同黨”和“後臺”的嚴氏,一無所獲,惱羞成怒的老賊,豈可善罷甘休,面對言官們洶湧而來的議論和群臣上書要求釋放楊繼盛的呼聲,嚴賊,明的不行,便來暗的。

在一份上報皇上的死刑犯名單上,他偷偷加上了楊繼盛的名字。而那個成天尋仙求道的皇帝,早就沒有了細心看一份名單的耐心,他在嗑藥的昏迷中,簽下了執行死刑的命令。

如果明朝的這一段歷史,註定是黑暗的,那麼把持朝政多年的嚴氏勢力,就是黑暗勢力的“源頭”和“聚黑處”!他們上下勾結,四處結網,將所有自帶光環或光源的人都屏蔽在黑暗之外,讓身處黑暗中的人,習慣黑暗,屈服黑暗,在暗無天日的黑暗中生活。

對於要揭露黑暗或撕裂黑暗,讓光源照進來的人,他們除了打擊迫害,就是消滅異已,他們誓要做那暗無天日的黑暗的維護者!因為他們就是,只能生存在暗處的,見不得光,見不得人的,見光死的動物啊!

他們已經用他們卑鄙的,無恥的,各種下作的手段,迫害了許多原本有光的人,消滅了不少自帶光亮的人,他們以為在自己的黑暗勢力範圍內,已經完全禁錮住了光明。

但沒想到一個官職不大的楊繼盛,卻以他血薦軒轅,以天下為己任,竟然慷慨而來,要為大明王朝打黑除惡,這是自不量力,是飛蛾撲火,是螳臂擋車!嚴氏咆哮叫囂著。

但他忘了,這種自不量力,卻也是一種“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氣和“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堅定信念!這種勇氣和信念,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面臨生死存亡之時迸發的一聲吶喊,一種力量,一粒火星!

這吶喊可喚醒沉睡的同胞,這力量可鼓舞怯懦的人類,這火星可燎原,照亮無比沉重的黑暗夜空!

現在,即將慷慨赴死的楊繼盛就是那吶喊!那力量!那火星!他的死,使中華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這是他自己撰寫的一副對聯,也是他的心志,前後兩句,他都已做到。

那份彈劾嚴嵩的奏摺,足以表明他文筆之辣!坐牢的三年中,他也堅持寫作,留給了世人一部《自書年譜》和一部給兒子的《椒山家訓》。

楊繼盛,獄中碎碗割腐肉,以自己羸弱之軀,掀開沉重的黑暗之門

(明)楊繼盛行草遺囑拓本

6

臨刑前,朋友們來送行,個個悲痛欲絕。尤以那個後人疑是《金瓶梅》作者的王世貞,最為傷心。他是他的同年兼好友,曾多次給獄中的他送湯送藥,他感激他,知道他值得託付。

“元美,不要哭了,死得其所,死又何懼?只是子幼妻弱,我的後事就拜託你了。”王世貞悲痛地連連點頭。

他又轉向妻子張貞,這是一個多麼好的女人啊!在他被貶狄道典史時,她跟著他千里奔波,顛沛流離,吃苦受累不說,還和他一道為提高當地人民的生產生活水平不遺餘力,親自手把手地教當地婦女學習紡織技術……

更令人感動的是,他坐牢受刑,最痛苦最心疼的人卻是妻子,不但常常親自來送飯送藥,(雖然被獄卒貪汙沒收的多)而且還四處奔走,上下求告,營救丈夫。

當一切努力都白費,執行死刑的命令被昏庸皇帝簽發以後,她竟然憤怒之後沒有了哭泣,寫信給皇上,自請入獄,願意用自己的頭顱換取丈夫的頭顱,以為國家保全棟樑之才。咳,咳,這個傻女人!

幸好,嚴嵩老賊將她的書信截留了,沒有上報給皇上,否則讓我楊某人情何以堪啊?我何德何能,娶了這樣一位好妻子啊!夫人,以後你要保重自己。他深情地看了妻子最後一眼,將頭轉向了兒子。

兒子,我年幼的應尾,應箕,兒啊,你爹幾年牢獄之災,沒有別的東西可留,這本《椒山家訓》就當是爹留給你們的財產,千言萬語盡在其中,你們務必遵循家訓,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最後,要記住孝順你們的娘,照顧好她,她是個了不起的女人啊!

“走,走,時辰已到!”劊子手催促著,推搡著。

無論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皆憂其民,是為官人楊繼盛。

遭受酷刑,刮骨療毒,不吭一聲,視若平常,是為硬漢楊繼盛!

歷經磨難,矢志不移,不畏強權,寧死不屈,是為英雄楊繼盛!

臨刑前,楊繼盛賦詩一首:

《就義詩》

浩氣還太虛,丹心照萬古;

生前未了事,留與後人補!

天王自聖明,制度高千古;

平生未報恩,留作忠魂補。

楊繼盛,獄中碎碗割腐肉,以自己羸弱之軀,掀開沉重的黑暗之門

楊繼盛《謫所寄王世貞詩札》

7

1555年十月初一,年僅四十歲的楊繼盛英勇就義!一個耿直忠正之人,用他的死,向天下人揭露了嚴嵩專權亂政,陷害忠良的真實面目。憤怒就像一把火炬,瞬間點燃了人們心頭壓抑許久的怒焰,沉重的黑暗之門被掀開了縫,一絲光亮照了進來,緊接著,一束光,一道光,一面光……

眾怒難犯,昏庸過後是清醒。7年之後,1562年,嚴嵩倒臺,被削職為民,乞討為生,在悽慘死去。其子嚴世藩被斬首。1567年,明穆宗朱載垕(hou)即位,撫卹直諫諸臣,追贈楊繼盛為太常少卿,諡號“忠愍”予以祭葬,後世人稱他為“楊忠愍”,並任命其一子為官。

楊繼盛家鄉人民則上書隆慶皇上,要求建祠拜祭,兒子比老子清醒。隆慶皇帝同意了。但讓人唏噓的是,英雄楊繼盛就義後不久,妻子張氏便自縊殉夫。燕京士民敬而憫之,將楊繼盛的故宅改為廟,以奉祀,尊為城隍,並以其妻配祀。

楊繼盛以儒者的風骨選擇了以身殉道,他在北京的寓居被稱為“松筠庵”。清朝末年,湘軍將領彭玉麟進京瞻仰光緒皇帝的大婚典禮時,慕名住在“松筠庵”。

康有為、譚嗣同等1300多名舉人“公車上書”時,就匯聚在“松筠庵”。中國共產黨創始人李大釗先生,將椒山名聯“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中的“辣”改為“妙”,作為人生座右銘。

“遇事虛懷觀一是,與人和氣察群言”,毛澤東評價這句《椒山家訓》中引用的詩時,說“詩言志,椒山先生有此志,乃有此詩”(指《就義詩》)。

楊繼盛作為一個英雄的形象將永遠名留青史,受萬人景仰,而嚴嵩父子,則永遠被釘在了“奸臣”的恥辱柱上,被世代唾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