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繼盛:嘉靖朝著名諫臣,他忠貞不渝,直言進諫,一生有何作為?

大明王朝稱得上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硬氣"王朝,在這樣的風氣之下,官員們也一個比一個有節氣。不過要說大明時期"第一硬漢",有一個人我們不得不提,他就是嘉靖朝著名的諫臣——楊繼盛。

楊繼盛:嘉靖朝著名諫臣,他忠貞不渝,直言進諫,一生有何作為?

楊繼盛是明朝著名的一位諫臣,字仲芳,號椒山,直隸容城(今河北容城縣北河照村)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楊繼盛考上了進士,朝廷授予他南京吏部主事的官職。此後他跟隨南京吏部尚書韓邦奇學習,"覃思律呂之學,手製十二律,吹之聲畢和"[1],韓邦奇知道後非常高興,將自己所學的知識都教給了他,因此,楊繼盛漸漸聲名鵲起。到了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楊繼盛調升京師,任兵部員外郎。

楊繼盛:嘉靖朝著名諫臣,他忠貞不渝,直言進諫,一生有何作為?

在此期間發生一件事,當時蒙古首領俺答汗數次帶兵入侵明朝北部邊境,奸臣嚴嵩死黨大將軍仇鸞請開馬市想以此來與蒙古人求和,楊繼盛知道後立即上書《請罷馬市疏》痛斥這樣的做法。當時的嘉靖皇帝也有些猶豫,但楊繼盛位卑言輕,哪是嚴嵩等人的對手,在嚴嵩極其黨羽的努力下,楊繼盛被下詔獄,被貶,謫為狄道典史。

楊繼盛:嘉靖朝著名諫臣,他忠貞不渝,直言進諫,一生有何作為?

狄道,當時是少數民族與漢人的雜居地區,多回,藏之民。而所謂的典史,是掌管縣裡緝捕,刑獄之事,已經沒有品級了,算是吏這一個階層。可楊繼盛並沒有自暴自棄,任職期間,走訪民情,緩和民族矛盾,興辦學校,疏通河道,開辦煤礦,期間缺錢的時候甚至典當了家財。之後馬市作罷,仇鸞被清算,楊繼盛重新被起復。

楊繼盛:嘉靖朝著名諫臣,他忠貞不渝,直言進諫,一生有何作為?

嘉靖三十一年,楊繼盛歷山東諸城知縣,南京戶部主事,刑部員外郎,兵部武選司員外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他因上疏力劾嚴嵩"五奸十大罪"而被陷害下獄。兩年之後,遇害,年僅四十。明穆宗即位後,以楊繼盛為直諫諸臣之首,追贈太常少卿,諡號為"忠愍",世稱"楊忠愍"。我們熟知楊繼盛是因為他曾彈劾嚴嵩而出名,但是他治理狄道的貢獻也應該被重視。

楊繼盛:嘉靖朝著名諫臣,他忠貞不渝,直言進諫,一生有何作為?

清順治十三年,順治皇帝御製《褒忠錄序》、《褒忠錄論》兩篇文章刻碑立於祠內。以表彰他忠君愛國,敢於直言的作風清帝順治還說道:朕觀明有二百七十年,忠諫之臣往往而有,至於不為強御,披膈犯顏,則無如楊繼盛。而被禍慘烈,殺身成仁者,亦無如楊繼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