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走过最长的路,到过最远的国,是他成就了汉武帝,也成就了霍去病

汉武帝时期,北方的匈奴在冒顿单于的带领下渐渐强大,不断侵扰着汉帝国,边疆地区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决定彻底打败匈奴,解决边疆危机,更要解除匈奴对都成长安的威胁。在执政的大部分时间里,汉武帝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对付匈奴。

走过最长的路,到过最远的国,是他成就了汉武帝,也成就了霍去病

从开始主动征伐到最终战胜匈奴的过程中,有一个人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对后世也影响深远,他就是张骞。他的两次出使西域,成为汉帝国赶走匈奴关键的一环。

匈奴是北方的游牧民族,在夏朝的时候已经存在了,史记记载,周太王亶父受到戎狄侵扰,跑到岐山脚下建立了周国,从那时起中原各国就一直跟西方以及北方的山戎,犬戎等游牧民族互有攻伐。到大汉立国,匈奴人渐渐统一北方各部落,给汉帝国带来了不少麻烦。

走过最长的路,到过最远的国,是他成就了汉武帝,也成就了霍去病

在汉武帝的计划中,要打败匈奴,必须要了解他。不久他听说匈奴人赶走了原来栖居在河西走廊的月氏部落,并杀死了他们的首领,月氏部落被迫向西南迁徙,他们对匈奴非常仇恨,于是汉武帝决定派使臣前往西域寻找月氏部落,与他们达成协议夹击匈奴。

当时中国人对西域没有任何了解,也不知道月氏部落迁徙到了哪里,去往西域的唯一通道河西走廊也在匈奴人的控制下,这一去前路茫茫生死未卜,没人敢接这个任务,张骞却站了出来。在史料中并没有张骞的家世及出生方面的记载,汉武帝早期,他在朝廷里只是担任侍从官。张骞的主动请缨让刘彻喜出望外。

走过最长的路,到过最远的国,是他成就了汉武帝,也成就了霍去病

张骞带领着匈奴人堂邑父和一百多随从踏上了未知的探险之路,每个人对自己的前途,甚至是生命都是茫然的。他们从长安出发,经陇西出境到达了河西走廊。此时河西走廊已是匈奴地界,即使是大家小心翼翼的前行,尽量避开匈奴人的视线,不幸的事还是发生了。使团被匈奴士兵发现并移交给了单于,单于知道张骞的目的后问他:"月氏在我们西边,汉朝的使者越过我们去找他,那我派使者去南越国,汉朝会答应吗?"于是把张骞扣留在匈奴十余年。

走过最长的路,到过最远的国,是他成就了汉武帝,也成就了霍去病

长时间的软禁并没有让张骞忘记自己的使命,即使是取了匈奴妻子。日子久了,匈奴人慢慢对张骞放松了警惕,他找到机会带领剩余的随从逃了出来,后来经过大宛国的帮助终于到达了月氏部落。但在与月氏首领说明来意后始终没得到确切答复,原来月氏部落迁徙到这里以后慢慢稳定习惯了这里,已经没有打回去报仇的愿望了。张骞住了一年便离开月氏打算返回长安,他沿着南山靠近羌人部落返回,试图避开匈奴,可惜匈奴人再次将它抓获。一年多之后,趁着匈奴内乱,张骞带着堂邑父以及匈奴妻子逃回了汉朝。

走过最长的路,到过最远的国,是他成就了汉武帝,也成就了霍去病

从离开长安到返回,张骞度过了艰难的十三年,但他也得到了大量关于西方的国家地理,风土人情等珍贵的信息,这次西域之行虽没能联合月氏部落,却让汉武帝吃了一颗定心丸,忙上封张骞为太中大夫并开始着手对匈奴的战争。大将军霍去病也是通过张骞带回的西域情报,最终打败了盘踞在河西走廊的匈奴人并夺取了这一重要通道。

之后张骞再次出使西域,由于夺得了河西走廊,张骞这次出使很顺利,不久便到了乌孙国,他的副使被派往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等国,为汉帝国开辟了前所未有的视野。张骞也被任命为大行,位列九卿。一年之后张骞去世。

走过最长的路,到过最远的国,是他成就了汉武帝,也成就了霍去病

张骞的两次出使,是为汉朝对匈奴的战争服务的,没想到却为后世打开了中国通往西方的大门,这条路也成了中国与西方国家在经济与文化上进行交流的重要通道"丝绸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