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这次疫情过后,你还愿意让自己的孩子选择学医当医生吗?

智能整装开发者


孩子成长是全面的,必须遵循健康、阳光、有所作为、服务于社会的大原则。学有所成,择业不可缺少。

至于学医,必须因人而异。原先没打算的,大可不必因为疫情而勉强孩子。至于个别孩子有使命感,立志从医,如先生鲁迅弃医从文一样,也不必阻拦。当然掂量一下孩子的文化基础,还是需要的,幻想可不行。

其实设问的重点在于:原先有学医打算的那些孩子和家长,疫情过后,志向会变吗?结论很清晰,学医的志向只会更加坚定。

当然,极少数可能也会有所改变,那只能说明,当初他们的选择是盲目的,无知的:治病救人,本身就是一种有风险的奉献;何况我们的医患关系又常常遭遇杀手。

学医的事业,欢迎坚定者!


深喉亮剑


最近在网上看到有人讨论“父母该不该干涉自己孩子选择职业”,我就想到从前老师、长辈、朋友都很喜欢问“你长大了要做什么”,也听过关于此类问题的讲座。

这个在成长路程中出现了无数次的问题,终于将要或是已经给出答案,但这个答案是你满意的,还是被父母经过干涉后修改过的呢?

每个年龄段给出的答案都是不一样的,因为你的思想一直都在跟随教育和社会一起变化。

我小时候受护士妈妈的影响经常在医院徘徊,躺在病房休息室的床上,我就会想:“我以后要成为能给病人扎针吊盐水治病的医生。”

长大了点,我经常听到身边的医生叔叔阿姨们都在说:“千万别当医生,累的要命还工资低,读出来大半人生就没了。”

那时候对工资还没什么概念,只知道,好吧,医生真的不好当,算了吧。

再大点,对钱看中了,又因为计算能力不错,我一直想着要去学会计,听说学出来钱就很多。

在高中期间一直寻找哪个大学有这个专业,未来该如何发展,要考哪些证,自己都安排好了未来十年的道路,但因为高考失利,前面所有的一切都破碎随风飘去。

我万万没有想到自己进了第二志愿,进了一个当初填志愿时父母说“前景很好”就随便填上去的新媒体专业,万万没想到自己会成为以后一直要与文字打交道的人,要知道,我真的不喜欢语文,我的文字也一定不如我很多很多的同学。

从小到大我们的梦想一直都是依靠听说来决定的,听说这个不错那个不怎么样,敷衍了事。那个听说的来源,就是父母。

你好,在正式回答这个问题前请听我讲一个故事。

就是我爸经常在家里讲的一件事情,就是在他小的时候被爷爷干涉了未来。

我爸小时候像个皮猴,据他的称述,他可以直接跳五六格台阶,从楼梯的杆子上滑下来,最擅长耍单双杠,翻跟头什么的不在话下。

他一直想当警察,觉得很威风,也很有前途,他的体力也不错,体测应该完全没问题。但爷爷至始至终都在阻止他。

最终他没有成为警察,而是一个早出晚归的白领。他依靠勤奋和实力给我拼来现在踏实的小康生活,但他至今还是在抱怨:“如果当时我上了警校,说不定我现在已经到局长级别的了,钱能更多。”

所以,不管有没有疫情,我的孩子以后学不学医,当不当医生,或者说孩子要干其他的什么!我觉得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我不会过多干涉,只要是孩子考虑好的事情,我就会支持!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中,父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孩子真正到了自己要选择的时候,就像无头苍蝇一样茫然失措。能够完美地铺好自己前进道路的人又有多少?这时候就需要父母出面来指点一番。

父母干涉孩子的未来职业选择,是父母的一种爱的本能,他们想让孩子少走弯路,不误入歧途,相信没有人比父母更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可是父母忽略了一个问题,过多的干涉,会让孩子遇事犹豫不果断,除外,因为年龄和时代的差异,两代人总会有一些代沟和分歧。

可以试一下让孩子自己决定,父母静观其变,故意让孩子碰碰壁吃吃亏也未尝不可,父母可以适当地给孩子参考意见或建议,大的方向应该让孩子自己选择,放手一搏。

·父母可以给孩子观点,但没必要干涉。

·人生的路总要自己走,我们也都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工作千万要去做自己能做好的,而不是你喜欢做的。

愿每一个人都能走一条顺畅的路,成为一个对于自己问心无愧的成功的人。

我家的孩子,以后不论选择做什么,只要是做一个对社会有用有价值的人!我都会支持!



摆渡人的各种故事



河北霞姐张的日常


从小父亲就希望我们家兄妹三个中能有一个从事医生职业,可惜某些原因没有实现。父亲生病后我也学习了一些护理知识但杯水车薪,没能够帮助他减轻病痛,为此我还深深自责。女儿考大学报志愿时我征询过她的意见,她最终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专业,我有遗憾但也没有过多强求。所以,只要有意愿我不会阻拦,无关疫情,医生的天职本就是救死扶伤。


风吹荷叶煞


原来觉得孩子是个女孩👧,会弹钢琴、会演讲、会画画学习也不错,不太适合学医所以从来没有考虑过学医。但是自从疫情开始看了那么多医生舍小家顾大家像个战士一样的奔赴最前线,心里是满满的感动和敬佩,自己也是无能为力。

说真的现在真的想让孩子好好学习,如果可能的话能考个医生真的很高兴,或者长大了找个医生老公也不错。


雨漫叶馨


希望疫情早日结束,我的孩子学什么我只能给建议而不是决定,最好是孩子的兴趣爱好是什么就做什么,既能养家还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而不是像我跟孩子爸爸一样只要能挣钱养家就做什么工作!再次希望孩子们都能平安幸福快乐的成长


邺麻麻


我想很多人都会这样选择的。一方面国家对医疗卫生方面的投入显著加大,另一方面,对这方面的人才培养力度也加大。前几天国务院就明确扩大研究生招生比例,已经有湖南省明确扩大基层医疗人员招生比例,既包括本科专科的招生,也包括研究生的招生,这绝对是个很大的利好!而且家里有医卫人才,对于家庭保健也是非常便利有益的。

除了基本的传统的医学类专业外,我还给大家推荐这样一些过去是冷门的专业,供参考。

一、医疗法制类

1.法学

二、检验检疫类

1.卫生检验与检疫

2.医学检验技术

3.动植物检疫

4.食品质量与安全

三、生物科学类

1.生物科学

2.生物技术

3.生物信息学

4.生物医学

5.生物医学工程

6.应用统计学(生物统计学)

四、动物医学药学类

1.动物医学专业

2.动物药学

3.水生动物医学

4.植物保护

5.动物医学及生命科学


科教评论


感谢老师的提问,关于“这次疫情过后,你还愿意让自己的孩子选择学医当医生吗?”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肯定的,不仅仅是愿意,而且是殷切地期望。

自从这次疫情爆发以后,我每天都在网络上时刻关注着这次疫情的进展情况,无时无刻地不被所有伟大的逆行者们的仁者医心和救死扶伤的大无畏的精神所深深打动着。像众所周知的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的两位院士带领着各自的科研团队向新冠状病毒发起了挑战,夜以继日,争分夺秒进行科研攻关,先是成功分离出病毒毒株,对病毒毒株进行培养分析,再想尽千方百计的研制疫苗,虽然现在尚未完全成功,但我坚信不久必定会研制成功的。还有许许多多的国际国内的医学机构的科研团队和科研部门都在加班加点的对新冠状病毒疫苗和治疗药物进行着科学研究。

还有,战斗在防控阻击战一线的全体舍身忘死的医护英雄们。他们真的是拿着自己的生命去夺回患者的生命,他(她)们也都是活生生的血肉之躯,难道他(们)就不怕感染病毒吗?难道他(她)们就不想呆在自己幸福温馨的小家里吗?难道他(她)们就没有需要照顾的亲人吗?更有甚者为此献出了年轻的宝贵的生命。像第一个对疫情“吹哨人”的李文亮医生,还有许多的为此献出生命的英雄们。他(她)们敢于勇挑重担,敢于做出牺牲和担当。如果不是他(她)们,到今天,也许我们的处境真的无法想象!我敢肯定不会是现在模样,现在宅在家里的的我们依然安全无恙。

眼前的一幕幕,一桩桩。无不催人泪下,荡气回肠。我每天都恨自己因为没有这个方面的本领,对这次疫情贡献的力量太小而感到悔恨。所以说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让自己的孩子去学医去当医生呢?我的大孩子现在就奋战在医疗战线上,我的小孩子如果有学医的天份和愿望,我一定会支持和帮助孩子实现他的理想。

这是我的回答,敬请老师们赐教!











海角天涯1988


自己选择学医的人,他对生命和助人有自己的执念,不是外界可以左右的。凡是可以左右的,都不适合学医。

学医很难。医学有很多分支学科,包括临床医学、护理学、口腔学、医学影像学等等。在我们国家有中医学,也分很多分支。国外也有类似中医的本土疗法,他们称为辅助医疗,没有我们的中医底蕴深厚。无论哪一个科目,都需要付出很大精力。所以学医是必须活到老学到老的。这可不是一句空话!我们上学的时候,周末除了周六下午休息一下午,解决一下生活问题,其余的时间都在图书馆和自修室度过。要知道,这是自觉的,没人强制。日常早晚自习,每日的早操……我们都自嘲:这一定是高中又上了一遍[捂脸]同龄人呢?

学医对个体素质要求很高。医生真的不是你愿意你想,就可以做好的。但是现在我国优秀的人才学医意愿较少确是事实。医学院校的录取分数也越来越低,这很可怕。无论对学习好的人抱着怎样的态度,都不得不承认:学习好的人,大概率是各方面的确很优秀:耐得住寂寞的能力,自律性,智商,执着力,执行力。这群人更单纯,别的心思更少。有句话说情商是智商不足的补充。还是有几分道理的。但是情商这个筐太大,什么都往里面装。有时连不懂礼仪,不尊重人都可以装进去,也是醉了[捂脸]

一个好的医生,需要很高的学历,严格的自律性,悲天悯人的情怀,广博的知识面,健硕的体格,吹毛求疵的认实证的执着……试问,这样一个有学医志向的人,他聪明、仁爱、意志坚韧、专注……你忍心阻挠他的路吗?

真的和疫情没有关系。疾病是一个放大镜,让我们看到了站在病痛面前拼命保护我们的这群人。生老病死,大家都是被一视同仁的。

希望经过这场大疫,我们的社会环境更宽容,我们的孩子们可以放心地追随自己的意愿,自由地选择自己的专业,包括医学。



向阳生长刘十七


很高兴为你回答这个问题,作为医务人员,我应该热爱自己的职业,甚至希望世世代代的传承下去.其实不然,也和很多师兄师姐讨论过这个问题,大部分人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再走医学之路。为什么呢?首先现在医患关系很难调和,短时间内是不会有大的变化,自己身在其中,有苦难言,不想再难为孩子!第二,医学这条路并不好走,走起来艰难不说,能走出来的人寥寥无几,真的想在临床或科研干出成就要比其它行业多个5-10年!当然任何行业都有竞争,都很艰难,但论资排辈当数医学类,前边的人不下来,你永远也上不去,现在人的寿命这么长,又都这么会保养,70岁退休都不算晚!很多人仗着资历高,工作时间长,即使技不如人也把着手术,把着科研,把着权力,你何时能走出自己的一片天,不是努力就行的。第三,如果有那么一天,你在某些领域有所成就了,那就要花大把的时间去出门诊,上手术,值夜班,男人可能还好,女人呢,体力跟不上,家庭也兼顾不了!所以女孩子尽量不要从医了,肺腑之言!还有,现在杀医的多猖狂,医护人员真的没有什么保护,银行里还有一层放弹玻璃呢,我们是真的要零距离的和患者解除,一旦他的心理扭曲,你岂不是很危险,为了生命,请不要冒险!

说这些真的和这次疫情无关,国家需要你的时候该上就得上,这是你的责任也是你的光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