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蘇州拙政園的藝術成就有哪些?

美術之光


拙政園位於蘇州古城內,堪稱蘇州園林中的代表作,御史王獻臣始建於明正德四年(1509),現為中國重點文物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拙政園的園林佈局獨具個性,一座座紅牆綠園層見疊出,果然是人間天堂美不勝收,不愧為我國私家園林建築之秀。自然整體合美,水面佔全園面積的五分之三,以天人合一為本,按地貌特徵環水疊山植花木,臨水建廳堂樓榭,源於自然,讓人在有限的空間裡享受無限的自然美,東園開闊疏朗,修竹清溪珍木秀峰,踏青聞花香、探幽聽鳥鳴,樓閣彩繪濃淡有度,覽古董、閱詩畫、讀經藉、無不幽宛而雅緻,置身園中,覺得山水無窮境,轉眼天地新,拙政園的樓臺、閣榭亭軒多迏30多處,顯現出蘇州園林的高雅氣質和獨待風韻,遠香堂是全園的主廳,屋角鬥拱托梁,高大寬敞,古樸典雅,每個角落都植有四時花木,色香宜人,潔靜素雅,更有歷代文壇巨匠、墨客騷人臨園觀光,揮毫放歌,他們都把拙政園視為最理想的世外桃園。這裡的一樓一閣、一山一溪、一草一木、無處不讓遊客留戀不捨。漫步拙政園,生機盎然,風物清新,典範的工藝,動人的詩歌,讓人享受到了人間的美好和極大的愉悅。





1王永民


拙政園,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始建於明正德初年(16世紀初),是江南古典園林的代表作品。拙政園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留園一起被譽為中國四大名園。

1961年3月4日,國務院公佈拙政園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編號121)。隨著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發展,拙政園也逐年修繕整治,日益展示其疏朗自然、清新曠遠的風格。不期十年動亂,拙政園成為“破四舊”的對象而被迫關閉。

此後,一度改名為“東風公園”,雖仍對外開放,但廳堂的陳設佈置已撤除一空。倒影樓後放置滑梯等物,改為“兒童樂園”。文革期間,園林工作人員並無損毀名園之舉,還想方設法將古建文物保護下來,使粉碎“四人幫”後,拙政園能夠逐步得以治理。

拙政園的特點是:園林的分割和佈局非常巧妙,把有限的空間進行分割,充分採用了借景和對景等造園藝術,因此拙政園的美在不言之中,有人說拙政園是蘇州四大名園之首。

拙政園是中國園林的經典之作,是中國四大名園之一。始建於明代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因有江南才子文徵明參與設計,文入氣息尤其濃厚,處處詩情畫意。園以水景取勝,平淡簡遠,樸素大方,保持了明代園林疏朗典雅的古樸風格。景區分為東、中、西三部,另有原住宅處於1992年建成蘇州園林博物館對外開放,這亦是中國首家園林專題館。

園林是一門博大精深的綜合藝術,拙政園更是中國造園的、經典之作,與故宮、長城、孔廟、秦兵馬湧、布達拉宮等同屬國寶,亦是世界文化的瑰寶。

近年來,拙政園充分挖掘傳統文化內涵,推出自己的特色花卉,每年春夏兩季舉辦杜鵑花節和荷花節;花姿爛漫,清香遠溢,使素雅幽靜的古典園林充滿了勃勃生機。

拙政園西部的盆景園和中部的雅石齋分別展示了蘇派盆景與中華奇石,雅俗共賞,陶冶情操。到人間天堂蘇州,怎能不遊拙政園。

遊任何一個園林都儘量選在人少的時間,這樣才能讓你靜下心來品味,從各個角度觀察,才能體會出她在平凡的表面下隱藏的深厚蘊含。

蘇州拙政園位於蘇州市區東北街, 始建於明正德四年(1509年)。拙政園 的亭臺樓閣臨水而建,波光粼粼,花紅 柳綠,一派江南水鄉韻味,是江南古典 園林建築藝術的代表作。素有“名冠江 南”、“勝甲東吳”之稱,全園分東、 中、西三部分。


威武先生正傳


中國四大古典園林之一的拙政園位於蘇州古城東北樓門內,堪稱蘇州園林中的經典之作。該園為明正德四年(1509年)御史王獻臣始建,後滄桑變遷,數易其主,幾度興衰,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拙政園在不同歷史階段所形成的園林佈局差異,逐步形成了今天獨具個性的特點,集中展示了中國古典園林的精華所在。其景觀構成的主要特點,可從以下三個方面略見端倪。

1.因地制宜,以水見長據《王氏拙政園記》記載,園地“居多隙地,有積水亙其中,稍加浚治,環以林木”,“地可池則池之,取土於池,積而成高,可山則山之。池之上,山之間可屋則屋之”。這充分反映出建園者利用園地多積水的優勢,疏浚為池,形成碧水浩淼的特色景觀。拙政園現有水面近六畝,約佔園林面積的三分之一,近代重建者用大體量水面營造出園林空間的開朗氛圍,基本上保持了明代 “池廣林茂”的建園風格;竹籬、茅亭、草堂與山水景色融為一體,簡樸素雅,真實地傳承了明代拙政園的建園風範。

2.亭院錯落,疏朗開闊拙政園的園林建築,早期多為單體,疏朗典雅。到晚清時期,廳堂亭榭、遊廊畫舫明顯增加,中部建築密度達1 6.3%,但群體組合空間變幻曲折、錯落有致:如由小飛虹、得真亭、小滄浪等軒廳廊橋,依水圍合而形成的一組水院,獨具特色;水院之東的枇杷園,由海棠春塢、聽雨軒、嘉實亭三個院落組合而成,主要建築為玲瓏館。由於這些大小不等的院落空間的對比襯托,才能夠在不大的空間內,營造出自然山水的無限風光,主體空間顯得更加疏朗、開闊。這既是蘇州園林的共同特徵,也是中國古典園林的普遍手法。

3.園林景觀,花木取勝拙政園向來以“林木絕勝”著稱,數百年來一脈相承,沿襲不衰。早期的王氏拙政園三十一景中,三分之二景觀取自植物題材:如竹澗,“夾澗美竹千挺”;瑤圃,“江梅百本,花時燦若瑤華”。此外,尚有至梅亭、竹香廊、紫藤塢,杏花澗等。現今,拙政園仍保持了以植物景觀取勝的傳統,以荷花、山茶、杜鵑花等三大特色花卉著稱。僅中部三十二處景觀,百分之八十以植物造景為主:如遠香堂、荷風四面亭的荷;倚玉軒、玲瓏館的竹;雪香雲蔚亭的梅;海棠春塢的海棠;聽松風處的松以及玉蘭堂的玉蘭等。

拙政園的園林藝術,代表了江南私家園林一個歷史階段的特點和成就,在中國造園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在國際園林界享有崇高的聲譽,是園林專業工作者深入研究和借鑑發揚的絕佳典範。揚州大學農學院園藝系

1

相關問題全部

蘇州園林的歷史地位與價值

蘇州園林,在漢族建築中獨樹一幟,有重大成就的古典園林建築。蘇州園林又稱“蘇州古典園林”, 以私家園林為主。起始於春秋時期吳國建都姑蘇時,形成於五代,成熟於宋代,興旺鼎盛於清。到清末蘇州已有各色園林一百七十多處,現保存完整的有六十多處,對外開放的園林有十九處。1997年,蘇州古典園林作為中國園林的代表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併為第一批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被勝譽為“咫尺之內再造乾坤”,是中華園林文化的翹楚和驕傲。   作為蘇州古典園林典型例證的拙政園、留園、網師園和環秀山莊,誕生於蘇州私家園林發展的鼎盛時期,以其意境深遠、構築精緻、藝術高雅、文化內涵豐富而成為蘇州眾多古典園林的典範與代表。

17 瀏覽28222017-09-16

誰能幫我分析一下《蘇州園林》這一課

一、從感覺,視覺,嗅覺,聽覺四方面去賞園; 二、從比較的角度賞園:拙政園給人的印象是水域佈置適宜,借景處理。還有那小飛虹、宜兩亭,堪稱結構奇巧;留園給人的印象是“十二峰”,特別是冠雲峰是園中精粹, 廳堂精緻,佈局抑揚稱奇,等等。 三、從不同的時空賞園:以時間而言,春夏秋冬,清晨黃昏,凡時間不同,賞園的感受則不同;以空間而言,園林有近賞、遠賞、俯賞 第一部分(第1節)是引子,說明寫作動機。(此節在教材中已被刪去) 文章從陳從周教授的《蘇州園林》寫起,娓娓道來,自然親切。這本著作多照片,葉老工作餘閒,常常翻看,這固然帶來一次次的“愉快的享受”,更使他想到他的童年。 葉老是蘇州人,1894年出生,22歲之前,他一直在蘇州生活。“想童年時常與窗侶嬉遊,蹤跡遍山徑樓廊汀岸語出葉聖陶《洞仙歌》,見《拙政諸園寄深眷——談蘇州園林》。”,道出了他對蘇州園林的深厚的感情,他和同窗顧頡剛、王伯祥等都是很要好的朋友,課餘經常遊玩,欣賞園林,所以對蘇州園林的情趣和特徵有深刻的體會,儘管已入高齡(寫這篇文章時75歲),長期居住北京,但對故鄉園林卻從未忘懷,而陳從周教授的圖冊,“多年珍玩”,以此寄託思鄉之念,並進而激起寫文章的動機。 從陳從周教授的《蘇州園林》寫起,表面看來似乎起筆太遠了,實則對文章的中心扣得很緊。這本圖冊不僅使作者產生寫作要求,而且長期以來,他藉助這些圖片,經常回味、揣摩蘇州園林,從而加深了對蘇州園林特點的認識。 第二部分(第2至10節)是主體,著重介紹蘇州園林的特色。作者先提出總的看法,然後分類介紹。 第一層,包括第2、3兩節,從對我國園林總的印象談到蘇州園林設計的總的原則。先說總的印象:“蘇州園林是我國各地園林的標本。”這是作者根據自己遊了蘇州十多處園林的體會,也是與其他地方的園林比較的結果。“標本”一詞,很確切地說出了蘇州園林在我國園林藝術中的地位和影響,同時指出鑑賞蘇州園林的重要。前人早已說過,“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這話可以和葉老的印象印證。 說明文常用簡明扼要的語言,把事物的特徵講清楚。蘇州園林眾多,風格不同,比如主要園林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留園分別代表宋、元、明、清四代不同的園林風格,要概括它們的特點不容易。葉老有高度的藝術修養,對蘇州園林又有過長期的欣賞和研究,所以概括它們的特徵並不困難。他認為,蘇州大大小小的園林,“似乎設計者和匠師們一致追求的是:務必使遊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為了突出這一點,作者用四個“講究……”,對此作了概括的說明,接著用“一切都要為構成完美的圖畫而存在,決不容許有欠美傷美的敗筆”作了歸納,最後再用遊客的反應證明自己看法不謬。 第二層,從第4節到第10節。分別從佈局,景物處理,花木,乃至牆、廊、門、窗的設色等方面說明蘇州園林的特點。對園林這樣複雜的事物,單憑概括性的說明顯然是不夠的,還須分類加以說明。分類說明可以使讀者對被說明的事物、事理理解得更透徹、具體。下面選幾節來說一說。 第5節,介紹假山和池沼。蘇州園林離不開山和水。在這兩種景物的處理上最能體現蘇州園林的特點。作者把它們作為重點加以說明。 先說假山。蘇州園林的假山堆疊構思非常巧妙,“使遊覽者遠望的時候彷彿觀賞宋元工筆畫,或者倪雲林的小品,登假山或觀賞假山時忘卻身在蘇州城市,只覺得身在山間”。獅子林的景物以山為主,全用太湖石堆疊而成,有的巍峨雄渾,有的瘦削娟秀,嵌空玲瓏,盤旋曲折。滄浪亭有幾座堆壘而成的小山,高下升降,極盡委婉之美。葉老用“重巒疊嶂”來概括這些變化多端的假山,決非溢美之辭。元代譚惟則在《獅子林即景》中寫道:“鳥啼花落屋西東,柏子煙青芋火紅。人道我居城市裡,我疑身在萬山中。”這可以作為葉老的說法的佐證。在幾座小山上種植少許竹子花木,到了春天,萬木蔥綠,益顯得山石嶙峋;到深秋,萬木蕭條,就成疏木寒山了。作者指出,這些藝術創造,是設計者和匠師們“生平多閱歷,胸中有丘壑”的結果,這一見解,非常深刻。 其次說池沼。江南多水,水使園林增色。池水有空闊、明澈的特色,是構成園林幽美景色的重要因素。作者點出蘇州池沼之水“大多引用活水”,有一股生氣。各個園林的水,情況各異,富有藝術才華和創造能力的能工巧匠,根據池沼的特點,構成一幅幅動人的圖畫。一種是把“池沼作為全園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著佈置”,網師園便是典型一例。其園甚小,但池沼周圍亭臺樓閣,倒映水中,分外有趣,吸引很多遊客。一種是水面成河道模樣,如拙政園,沿著縱長的池面,點綴著少數建築物,安排靈巧的小橋,再佈置一些湖石,或種零星花木,宛然有江南水鄉風味。如果沿著池邊漫步,“從各個角度看都成一幅畫”。在池沼中常常種植荷花,養金魚,這“又是入畫的一景”。拙政園荷花種得最多,到了夏天,萬柄搖風,香遠益清,簡直一片蓮花世界。怡園的荷花另有一種風味,“疊石疏泉不數旬,水芝開出似車輪。石幢一尺桃花雨,便有紅魚跳綠萍。”(李鴻裔《怡園》)這首詩生動地描繪了一幅“魚戲蓮葉圖”。 第7節,寫花牆和廊子。這兩樣東西看起來是附件,但也能顯示蘇州園林的特點。花牆和廊子使整個園子時而幽曲,時而開朗,有分有合,互相穿插,增加風景的層次和深度。所以作者說:“有牆壁隔著,有廊子界著,層次多了,景緻就見得深了。”留園多廊子,長達七百多米,兩邊無所依傍,上又有各種鏤空圖案(名漏窗,又名窗花),妙就妙在“隔而不隔,界而未界”,使遊者幾經轉折,目不暇接,時有“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滄浪亭用的是復廊,把牆外的水和牆內的水聯成一片,是借景的佳例。 蘇州的漏窗本身便是一幅幅圖案畫,滄浪亭復廊的漏窗達一百餘種。而透過漏窗,瀏覽那若隱若現的綺麗景色,真如一幅幅出色的山水畫,使人有觀賞不盡的感覺。 園林中增置花牆、廊子、漏窗,其目的都是為了增加觀賞點,力求從有限的空間創造出更多的優美的意境,讓觀賞者感到美不勝收。 第8節,說明“蘇州園林在每一個角落都注意圖畫美”。蘇州園林整體而言,佈置得疏密相間,主次分明,形成完整的藝術整體;就每個局部而言,也裝飾得特別精緻,很難找到一點破綻。作者運用舉例的方法,用階砌旁邊的書帶草,牆上的爬山虎、薔薇、木香,牆下的幾竿竹子或幾棵芭蕉做例子,說明都能在極小的範圍內景物也能被佈置得錯落有致,令人吟味無窮,得到美的享受。 第10節,說明建築物的顏色,也是形成美感的重要因素。樑柱、木窗、欄干是暗紅色,牆壁是白色,水磨方磚是淡灰色,屋瓦和簷漏也是淡灰色,周圍草木是綠色,這些顏色非常和諧地統一在一起,從而使人有一種“安靜閒適”的感覺。到了花開的季節,相映成趣,把花襯托得更加“明豔照眼”。 第三部分,是文章的結尾。說明自己病後“心思體力還差,因而不再多寫了”。葉老的文章一向嚴謹細緻,這篇文章儘管寫於病後,仍然精心構思,一絲不苟,惜墨如金。而“可以說的當然不止以上寫的這些”,文章留有餘地,使人不斷回味和思索,也想親自到蘇州園林觀賞一番,領略其中的美景。 三、《蘇州園林》教學要點(劉宗德) 本文是一篇介紹園林建築藝術的說明文。文章高度概括了蘇州園林建築的成就,詳細介紹了園林建築的佈局,分析了園林建築的原理,寫得情文並茂,趣味盎然。選讀這樣的作品,既可以使學生了解我國園林建築的成就,激發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又可以豐富關於園林建築藝術方面的知識,受到一次生動的審美教育。

瀏覽23

想了解一下拙政園的歷史和特色

拙政園,中國古代江南名園,位於蘇州古城區東北婁門內的東北街178號,現園林佔地面積約4.1公頃(不包括管理、花圃用地約0.67公頃)。明代正德四年(1509),官場失意還鄉的朝廷御史王獻臣始建此園,以後屢次更換園主,或為官僚地主的私園,或為官府的一部分,或散為民居,其間經過多次改建。四百餘年間滄桑變遷,幾度興廢,原來渾然一體的園林演變為相互分離、自成格局的三座園林。後於20世紀初進行了全面修整和擴建。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拙政園為中國的四大名園之一(另三座分別為北京頤和園,承德的避暑山莊,蘇州的留園),曾名冠江南,勝甲東吳。作為蘇州園林中的經典作品,拙政園的園林藝術代表了江南私家園林一個歷史階段的特點和成就,在中國造園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25 瀏覽17032017-11-26

拙政園的資料

不知道拙政園的導遊詞對你有沒有幫助? 拙政園是我國"四大名園"之一。1961年3月4日國務院頒佈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中,屬於園林方面的有四處:拙政園、頤和園、避暑山莊、留園。其中兩處在北方,是我國皇家園林的代表作品;兩處在蘇州,是我國私家園林的代表作品。 拙政園之所以有這麼高的知名度,其中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原因是,拙政園是我國民族文化遺產中的瑰寶,是江南古典園林中的佳作,其佈局設計、建築造型、書畫雕塑、花木園藝等方面都有獨到之處,被譽為"天下園林之母"。另一個原因是,拙政園曾為許多在歷史舞臺上叱吒風雲的人物提供了活動場所。其中,有江南文豪錢牧齋和愛妾柳如是;有明末御史、刑部侍郎王心一;有清初海寧籍弘文院大學士、禮部尚書陳之遴;有平西王吳三桂的女兒、女婿;有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有江蘇巡撫李鴻章和張之萬。辛亥革命後江蘇都督程德全通告全省,在園內召開江蘇臨時省議會;抗戰勝利後,愛國詩人柳亞子在園內辦過"社會教育學院"。相傳,康熙年間,《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擔任蘇州織造,織造衙門設在葑門,而家眷住在拙政園內。曹寅升遷江寧織造時,推薦內弟李煦接替,家眷住在園內達二三十年之久。 現在,我們可以看到,在高高的清水磚砌牆門的正門上方有磚雕貼金的門額"拙政園"三個字。拙政園始建於明代正德四年(1509年)。御史王獻臣(字敬止,號槐雨)因官場失意而還鄉,以大弘寺址拓建為園,園內亭臺樓閣,小橋流水,古木參天。拙政園的園名是據西晉潘岳的《閒居賦》中"此亦拙者之為政也"之句縮寫而成的。根據蘇州市園林管理局提供的資料,王獻臣於明代弘治六年(1493年)中進士,升為御史,但仕途不順利,曾兩次被東廠緝事誣陷,動過刑,下過獄,被貶為廣東驛丞,後任永嘉知縣,罷官後居家,心裡的痛楚無法言表。他對文徵明講:"昔潘岳氏仕宦不達,故築室種樹,灌國鬻蔬,曰:’此亦拙者之為政也’。……吾僅以一郡倘倅退林下,其為政殆有拙於嶽者,園所以識也。"意思是說,我之所以要起"拙政園"這個名字,就是要像潘岳一樣隱退於林泉之下,要像陶淵明一樣守拙歸田園。這個園名,反映了王獻臣當時那種既無可奈何,又想自我解嘲的複雜心態。 經過拙政園的牆門和"通幽""入勝"腰門,我們就來到了拙政園的東部。東部花園的南部有一座三開間的堂屋,名為"蘭雪堂"。"蘭雪"兩字出自李白"春風灑蘭雪"之句,象徵著主人瀟灑如春風,潔淨如蘭雪的高尚情操。中間屏門上有一幅漆雕畫,是拙政園的全景圖。從圖上看,拙政園為三個部分:東部,曾取名為"歸田園居",以田園風光為主;中部,也稱為"復園",以池島假山取勝,是拙政園的精華所在;西部,也稱為"補園",園內建築物大都建成於清代,其建築風格明顯有別於東部和中部。從圖上看,拙政園沒有明顯的中軸線,沒有傳統的對稱格局,大都是因地制宜,錯落有致,疏朗開闊,近乎自然,是蘇州諸多園林中佈局最為成功的範例。 走出"蘭雪堂",迎面看到一座假山,青翠的竹叢和古樹,簇擁著一座巨大的石峰,狀如雲朵,巋然兀立,西側有兩塊形狀怪異的湖石,兩石中間夾著一條羊腸小道。中間這座石峰叫做"綴雲峰",像一個巨大的屏風,擋住來賓們的視線,這種"開門見山"的造園手法,被稱作為"障景",起著引人入勝的作用。許多人來到這裡,都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這是因為許多來賓都看過中國古典文學鉅著《紅樓夢》,書中描寫的大觀園進門處的假山,同這座假山極為相似。《紅樓夢》第十七回《大觀園試才題對額,榮國府歸省慶元宵》中有這樣一段故事:賈政父子進大觀園題景,開門進去,只見一帶翠幢擋在面前。眾清客都道:"好山,好山!"賈政道:"非此一山,一進來園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更有何趣?"……往前一望,見白石崚嶒,或如鬼怪,或似猛獸,縱橫拱立。上面苔蘚斑駁,或藤蘿掩映,其中微露羊腸小徑。這段描寫,用在這裡非常貼切,可能是偶然的巧合。然而,兩園類似的情況還有許多。

130 瀏覽97562017-11-25

介紹一下拙政園的設計背景和主人

背景: 明正德初年(16世紀初),因官場失意而還鄉的御史王獻臣,以大弘寺址拓建為園,取晉代潘岳《閒居賦》中“灌園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為政也”意,名為“拙政園”。 四百多年來,拙政園幾度分合,或為“私人”宅園,或做“金屋”藏嬌,或是“王府”治所,留下了許多誘人探尋的遺蹟和典故。拙政園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留園一起被譽為中國四大名園。 主人: 王獻臣、陳之遴、葉士寬、吳璥、張之萬等。 擴展資料: 景點 1、秫香館:秫香,指稻穀飄香。此處以前牆外皆為農田,豐收季節,秋風送來一陣陣稻穀的清香,令人心醉,館亦因此得名。 秫香館為東部的主體建築,面水隔山,室內寬敞明 亮,長窗裙板上的黃楊木雕,共有 48幅,雕鏤精細,層次豐富,栩栩如生。落地長窗加上精緻的裙板木雕,把秫香館妝點得古樸雅緻,別有情趣。 2、涵青亭:園林建築,以亭的變化為多。亭是一種只有屋頂而沒有牆的小屋,玲瓏輕巧,一般由屋頂、柱身和臺基三部分組成。在園林中可點景、觀景,又可供人小憩、納涼、 避雨。 涵青亭居於一隅,空間範圍比較逼仄。整座亭子猶如一隻展翅欲飛的鳳凰,給本來平直、單調的牆體增添了飛舞的動勢。斜倚亭邊美人靠小坐,天光雲影,水 間錦鯉遨遊,荷蓮輕蕩。


方銘藝苑


拙政園,這一大觀園式的古典豪華園林,以其佈局的山島、竹塢、松崗、曲水之趣,被勝譽為“天下園林之典範”。 與承德避暑山莊、留園、北京頤和園齊名,該園是中國四大名園之首、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特殊遊覽參觀點之一、世界文化遺產,迄今為止同時具備這四項桂冠的全國僅拙政園一家。 拙政園中現有的建築,大多是清咸豐九年(公元1850年)拙政園成為太平天國忠王府花園時重建,至清末形成東、中、西三個相對獨立的小園。 拙政園的佈局疏密自然,其特點是以水為主,水面廣闊,景色平淡天真、疏朗自然。它以池水為中心,樓閣軒榭建在池的周圍,其間有漏窗、迴廊相連,園內的山石、古木、綠竹、花卉,構成了一幅幽遠寧靜的畫面,代表了明代園林建築風格。拙政園形成的湖、池、澗等不同的景區,把風景詩、山水畫的意境和自然環境的實境再現於園中,富有詩情畫意。淼淼池水以閒適、曠遠、雅逸和平靜氛圍見長,曲岸灣頭,來去無盡的流水,蜿蜒曲折、深容藏幽而引人入勝;通過平橋小徑為其脈絡,長廊逶迤填虛空,島嶼山石映其左右,使貌若鬆散的園林建築各具神韻。整個園林建築彷彿浮於水面,加上木映花承,在不同境界中產生不同的藝術情趣,如春日繁花麗日,夏日蕉廊,秋日紅蓼蘆塘,冬日梅影雪月,無不四時宜人,創造出處處有情,面面生詩,含蓄曲折,餘味無盡,不愧為江南園林的典型代表。  





水彩匠


江蘇蘇州拙政園是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蘇州園林中很重要的一座古園。它位於蘇州老城東北佔地面積62畝,為蘇州私家園林中規模最大者。

據史料記載,拙政園位於城市低窪處,水源豐富,所以自三國、唐宋時期,這裡都曾建有住宅。明正德四年(1509年),曾任御史的王獻臣,吳縣人,因官場失寵,被降職而歸隱,定居家鄉蘇州,將此處建為宅園,取晉人潘岳《閒居賦》中:“灌園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是亦拙者之為政也”之意,將宅園定名為“拙政園”

1961年3月,拙政園被列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被國家計委、旅遊局、建設部列為國家級特殊遊覽參觀點。199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7年被國家旅遊局評為首批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大神視覺藝術


拙政園,江南園林的代表,蘇州園林中面積最大的古典山水園林。位於蘇州市東北街一百七十八號,始建於明朝正德年間今園轄地面積約八十三點五畝,開放面積約七十三畝,其中園林中部、西部及晚清張之萬住宅(今蘇州園林博物館舊館)為晚清建築園林遺產,約三十八畝。中國四大名園之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全國特殊旅遊參觀點,被譽為“中國園林之母”,一九九七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渺渺無蒍


拙政園全園以水為中心,山水縈繞,廳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濃郁的江南水鄉特色。花園分為東、中、西三部分,東花園開闊疏朗,中花園是全園精華所在,西花園建築精美,各具特色。園南為住宅區,體現典型江南地區傳統民居多進的格局。

東部原稱“歸田園居”,因歸園早已荒蕪,全部為新建,佈局以平岡遠山、松林草坪、竹塢曲水為主。配以山池亭榭,仍保持疏朗明快的風格。

中部是拙政園的主景區,其總體佈局以水池為中心,亭臺樓榭皆臨水而建,有的亭榭則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鄉的特色。池廣樹茂,景色自然,臨水佈置了形體不一、高低錯落的建築,主次分明。總的格局仍保持明代園林渾厚、質樸、疏朗的藝術風格。

西部原為“補園”,其水面迂迴,佈局緊湊,依山傍水建以亭閣。因被大加改建,所以乾隆後形成的工巧、造作的藝術的風格佔了上風,但水石部分同中部景區仍較接近,而起伏、曲折、凌波而過的水廊、溪澗則是蘇州園林造園藝術的佳作。


手帳er洛笙


中國四大古典園林之一的拙政園城堪稱蘇州園林中的經典之作。該園為明正德四年,御史王獻臣始建,後滄桑變遷,數易其主,幾度興衰,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拙政園在不同歷史階段所形成的園林佈局差異,逐步形成了今天獨具個性的特點,集中展示了中國古典園林的精華所在。拙政園的園林藝術,在中國造園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代表了江南私家園林一個歷史階段的特點和成就。園林是一門博大精深的綜合藝術,拙政園更是中國造園的經典之作,與故宮、長城、秦兵馬湧、布達拉宮等同屬國寶,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寶。開闊而疏朗,是江南文人園林的代表作品,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文物價值。以上便是我個人看法,僅供參考


B站銀月太白


蘇州拙政園在眾多的蘇州園林中獨樹一幟,面積也大,是園林代表。總的特點是水多花木多建築少,雖為人工構建,卻比其他水少屋多的園林,更能體現自然風光。建築雖少,但其亭子多,而且不雷問,適合遊客在亭內四顧觀景。


江上俠chenxiliang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a13475feaa154257a1091570cefe28d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