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這項技藝展現了江南特有的靈氣!

錢塘夜聽第五十五期 | 這項技藝展現了江南特有的靈氣!

陪你出發,伴你回家。這裡是錢塘夜聽第五十五期,每週五晚上八點,鮮活的思想、好聽的故事如約而至!

“錢塘江盡到桐廬,水碧山青畫不如。”浙江省杭州市桐廬縣山清水秀,大自然的美景催生了桐廬剪紙藝術家的創作激情。他們將熱愛大自然的情愫,熱愛家鄉的情感,抒發在五彩紙上,傾注於剪刀之端,創作了許多栩栩如生的精美剪紙作品。

桐廬剪紙是民俗活動中的一種表現形式,有廣泛的群眾參與性和時代性,作品往往反映出當時的社會風貌與生活環境,具有民俗學的歷史考證和研究價值。桐廬剪紙是中國南方剪紙的典型代表之一,尤以山水剪紙見長,在中國剪紙藝術領域有著一定的地位。

錢塘夜聽第五十五期 | 這項技藝展現了江南特有的靈氣!

桐廬為何與剪紙結緣?這與其深厚的文化積澱有關。桐廬建縣於三國時期,歷史悠久,因地處浙西交通要衝,文化經濟交流頻繁,民俗活動活躍。當地百姓每到嫁娶、祭祀、節慶都要用剪紙作為民俗活動的載體出現。明清時期,桐廬縣內的剪紙作品的創作已經非常繁榮,但凡是成年女子都會剪紙,市場上也有精美的剪紙作品銷售。

至清末民初,在民俗活動中剪紙得到進一步發展,並且出現了專業的剪紙店坊。在桐廬鎮有“慶雲齋”,橫村鎮也先後有多家制作剪紙店,傳承剪紙技藝,銷售剪紙品。

錢塘夜聽第五十五期 | 這項技藝展現了江南特有的靈氣!

著名畫家葉淺予在他的《老筆憶童年——紙紮活》中寫的送灶做紙轎,就是當地的剪紙民俗活動之一。舊時十二月廿四晚送灶,窮人家買一張木版印刷的神馬送灶,富人家買一座用彩色剪紙製作的轎送灶。橫村鎮每年三月初八盛大廟會,初三俗稱“上春福”,於廣場搭建敞篷,在上方貼有一種長方形的門箋,長丈餘,剪有“暗八仙”及流蘇、裝修紋樣,並由道士做法事一天。

錢塘夜聽第五十五期 | 這項技藝展現了江南特有的靈氣!

剪紙藝術領軍人物是一個地方剪紙藝術發展的標杆和航向,而剪紙藝術在社會大眾間的普及與推廣是剪紙藝術永續發展的根基。

錢塘夜聽第五十五期 | 這項技藝展現了江南特有的靈氣!

2010年桐廬籍剪紙藝術家胡家芝以114歲的高齡謝世。她生活了三個世紀,剪了三個世紀,創造了民間藝術家從藝生涯的奇蹟。1897年,胡家芝出生於桐廬一個書香門第,七八歲時就喜歡上了剪紙。那時候,桐廬流行一種地方戲叫蘆茨戲。戲中鮮活的人物形象吸引了幼小的胡家芝,回家後她就拿起剪刀在紙上剪了起來。這一剪,就剪了一百年,從當年的黃髮女童剪成了滿頭霜雪的百歲老人。

錢塘夜聽第五十五期 | 這項技藝展現了江南特有的靈氣!

近年來,浙江桐廬加大了剪紙藝術的保護和弘揚力度,把剪紙藝術作為推進文化建設、繁榮文化產業的主要途徑擺上議事日程,建立專門組織,落實經費,提供舞臺,為剪紙藝術在當代的復興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桐廬剪紙藝術也在新時期綻放出新的魅力。

錢塘夜聽第五十五期 | 這項技藝展現了江南特有的靈氣!

桐廬縣從2004年起,連續舉辦了五屆“神州風韻”全國剪紙大賽,在全國打響了桐廬剪紙的品牌。五屆剪紙大賽共收到國內外8000餘件剪紙作品、200餘件剪紙創意設計作品和400餘篇剪紙論文。在“神州風韻”全國剪紙大賽上命名的“十大神剪”,也被譽為國內剪紙界最高獎項。除了積極組織和參與國內各類剪紙藝術交流活動之外,桐廬縣還努力把剪紙藝術推向海外。

錢塘夜聽第五十五期 | 這項技藝展現了江南特有的靈氣!

我把最小的娃送上了戰場,桐廬剪紙人為戰“疫”者加油

桐廬剪紙藝術是一門古老的民間文化藝術,在新時期,它正以全新的姿態,生機勃勃地走向繁榮、走向興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