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这项技艺展现了江南特有的灵气!

钱塘夜听第五十五期 | 这项技艺展现了江南特有的灵气!

陪你出发,伴你回家。这里是钱塘夜听第五十五期,每周五晚上八点,鲜活的思想、好听的故事如约而至!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山清水秀,大自然的美景催生了桐庐剪纸艺术家的创作激情。他们将热爱大自然的情愫,热爱家乡的情感,抒发在五彩纸上,倾注于剪刀之端,创作了许多栩栩如生的精美剪纸作品。

桐庐剪纸是民俗活动中的一种表现形式,有广泛的群众参与性和时代性,作品往往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风貌与生活环境,具有民俗学的历史考证和研究价值。桐庐剪纸是中国南方剪纸的典型代表之一,尤以山水剪纸见长,在中国剪纸艺术领域有着一定的地位。

钱塘夜听第五十五期 | 这项技艺展现了江南特有的灵气!

桐庐为何与剪纸结缘?这与其深厚的文化积淀有关。桐庐建县于三国时期,历史悠久,因地处浙西交通要冲,文化经济交流频繁,民俗活动活跃。当地百姓每到嫁娶、祭祀、节庆都要用剪纸作为民俗活动的载体出现。明清时期,桐庐县内的剪纸作品的创作已经非常繁荣,但凡是成年女子都会剪纸,市场上也有精美的剪纸作品销售。

至清末民初,在民俗活动中剪纸得到进一步发展,并且出现了专业的剪纸店坊。在桐庐镇有“庆云斋”,横村镇也先后有多家制作剪纸店,传承剪纸技艺,销售剪纸品。

钱塘夜听第五十五期 | 这项技艺展现了江南特有的灵气!

著名画家叶浅予在他的《老笔忆童年——纸扎活》中写的送灶做纸轿,就是当地的剪纸民俗活动之一。旧时十二月廿四晚送灶,穷人家买一张木版印刷的神马送灶,富人家买一座用彩色剪纸制作的轿送灶。横村镇每年三月初八盛大庙会,初三俗称“上春福”,于广场搭建敞篷,在上方贴有一种长方形的门笺,长丈余,剪有“暗八仙”及流苏、装修纹样,并由道士做法事一天。

钱塘夜听第五十五期 | 这项技艺展现了江南特有的灵气!

剪纸艺术领军人物是一个地方剪纸艺术发展的标杆和航向,而剪纸艺术在社会大众间的普及与推广是剪纸艺术永续发展的根基。

钱塘夜听第五十五期 | 这项技艺展现了江南特有的灵气!

2010年桐庐籍剪纸艺术家胡家芝以114岁的高龄谢世。她生活了三个世纪,剪了三个世纪,创造了民间艺术家从艺生涯的奇迹。1897年,胡家芝出生于桐庐一个书香门第,七八岁时就喜欢上了剪纸。那时候,桐庐流行一种地方戏叫芦茨戏。戏中鲜活的人物形象吸引了幼小的胡家芝,回家后她就拿起剪刀在纸上剪了起来。这一剪,就剪了一百年,从当年的黄发女童剪成了满头霜雪的百岁老人。

钱塘夜听第五十五期 | 这项技艺展现了江南特有的灵气!

近年来,浙江桐庐加大了剪纸艺术的保护和弘扬力度,把剪纸艺术作为推进文化建设、繁荣文化产业的主要途径摆上议事日程,建立专门组织,落实经费,提供舞台,为剪纸艺术在当代的复兴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桐庐剪纸艺术也在新时期绽放出新的魅力。

钱塘夜听第五十五期 | 这项技艺展现了江南特有的灵气!

桐庐县从2004年起,连续举办了五届“神州风韵”全国剪纸大赛,在全国打响了桐庐剪纸的品牌。五届剪纸大赛共收到国内外8000余件剪纸作品、200余件剪纸创意设计作品和400余篇剪纸论文。在“神州风韵”全国剪纸大赛上命名的“十大神剪”,也被誉为国内剪纸界最高奖项。除了积极组织和参与国内各类剪纸艺术交流活动之外,桐庐县还努力把剪纸艺术推向海外。

钱塘夜听第五十五期 | 这项技艺展现了江南特有的灵气!

我把最小的娃送上了战场,桐庐剪纸人为战“疫”者加油

桐庐剪纸艺术是一门古老的民间文化艺术,在新时期,它正以全新的姿态,生机勃勃地走向繁荣、走向兴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