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女王节这天,你真的会夸女生的么?

据史料记载

每年虽有“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但高校女生不愿称自己为妇女,又不想放弃女性的节日特权,因此就有了女生节,并定为妇女节前一天三月七日。也就是今天。

又有野史记载

“女生和妇女只差一日”,所以大家都把3月7日,也就是3月8日的前一天称为“女生节”。这污得......好有道理

女王节这天,你真的会夸女生的么?

但不管女生节还是妇女节,只要各路男士花好心思哄好小姐姐们就行,说点好听的话,先去看看我们的古代人都是怎么形容女子的吧。

希望能给你们带去灵感。(请为我打call)

女王节这天,你真的会夸女生的么?

贤贤易色。

——《论语·学而》

对妻子,重品德,不重容貌。先贤的话语有超越时代的意义。唐代李贺《嘲少年》:“莫道韶华镇长在,发白面皱专相待。”再美的容颜都会被时光摧残得千疮百孔,而品德却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越来越深沉和魅力四射!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

“窈窕”是女子的外形美,“淑女”是女子的心灵美。君子寻找佳偶,关注的就是女子的心灵美和外形美。今天男子寻找爱人,也是在这两者之间获得平衡。

天生丽质的自然美和贤淑纯洁的人性美的和谐统一,体现了我们民族对女性美的认知,“窈窕淑女”也就成为中国古典时代女性美的典范。

“窈窕淑女”的美是“中和”的美,“美色”和“美德”相互补充,灵肉和谐统一,自然美和社会美融合,体现了我们民族独特的富于伦理精神的审美观。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诗经·有女同车》

美丽的孟姜花容月貌,步履轻盈,像鸟儿飞翔,是那样的婀娜多姿;身上的佩玉叮当作响。漂亮的孟姜啊,还有金子般的美好品德。与这样的好姑娘一路同行,怎能叫人忘怀?

这样的情歌放在今天也能打动人。“德音不忘”指美丽的孟姜具有良好的德行,让人难忘。我们的祖先赞美女子的形体美,更赞赏女子的内在美德。

女王节这天,你真的会夸女生的么?

手如柔荑(tí),肤如凝脂,领如蝤(qiú)蛴(qí),齿如瓠(hù)犀。螓(qín)首蛾眉,巧笑倩(qiàn)兮,美目盼兮。

——《诗经·硕人》

“硕人”就是美人,古代社会不论男女,都以高大为美,上古时代人们的审美观念与劳动生活联系在一起,女性体格高大壮健,生育能力强,母强子壮,儿孙众多,以高大壮健为美,正是上古初民从功利出发对人体美的朴素认识。

《硕人》一诗赞美卫庄公妇人庄姜,写她纤细的手指像初生的幼茅,白嫩光洁;肌肤细腻,如凝结的油脂;脖子白净修长,好似蝤蛴;牙齿洁白整齐,好比葫芦籽;额头方正,犹如小蝉;眉毛细弯,恰似蚕蛾;莞尔一笑,露出浅浅的酒窝;明眸顾盼,风情万种,摄人魂魄。无不显示出一种健康美,这大概就是《诗经》时代“窈窕”美女的极致了。

丰肤曼肌,弱骨纤形。

——汉·王粲《七释》

肌容秀丽,纤腰瘦骨,体态轻盈。以纤柔为美,以轻盈为美,这是汉代人们对女性的审美观。

这和今天的审美观接近,今天可能更极端,“骨感”美人。

明眸善睐,靥(yè)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

——曹植《洛神赋》

著名美女,汉成帝后赵飞燕“身轻若燕,能作掌中舞”。丰硕壮健、端庄笃厚的“诗经”美人与轻灵飘逸、纤丽多姿的“汉赋”美人分别以不同的神韵风采代表了两个时代的审美观念。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唐·杜甫《丽人行》

到了唐代,繁荣富足的社会带来人们审美观念的又一次变化,追求“丰腴”成为女性美的审美心理特征,杨玉环的丰满雍容,引导了当时以胖为美的时尚潮流。“环肥燕瘦”恰恰说明审美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变化。

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

——汉·司马迁

“女为悦己者容”又是一条人性规律,女人会为了喜欢自己的男人而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当今有好戏谑者在这句话后面又补上了一句“男为己悦者穷”,男人会为了自己喜欢的女人而花费得一穷二白的!

王安丰妇,常卿安丰。安丰曰:'妇人卿婿,于礼为不敬,后勿复尔。'妇曰:'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遂恒听之。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惑溺》

王戎的老婆常称他为“卿”,王戎说:“妇道人家称自己的丈夫为‘卿’,在礼数上是不敬的。以后不能这样叫。”王妻答道:“我亲近你爱恋你,所以才叫你‘卿’。我不叫你‘卿’,谁该叫你‘卿’。”王戎只得任她这样称呼下去。

后世“卿卿我我”这个成语就来自这里,用于形容夫妻或男女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在闺房之内还讲礼法,未免不解风情。汉代张敞为妻子画眉,留下千古佳话。

女王节这天,你真的会夸女生的么?

(桓)温平蜀,以李势女为妾。郡主凶妒,不即知之,後知,乃拔刀往李所,因欲斫之。见李在窗梳头,姿貌端丽,徐徐结发,敛手向主,神色闲正,辞甚凄婉。主于是掷刀前抱之,曰:“阿子,我见汝亦怜,何况老奴!”遂善之。

——南朝宋·虞通之《妒记》

东晋大将桓温讨平蜀国后,纳了成汉皇帝李势的妹妹为妾。他的妻子南康长公主后来知道了,就带着刀到李女的住所。李女正在窗前梳头,姿色容貌端庄美丽,文静地扎着头发,然後合拢两手,面对着公主,神色娴静正派,说话也很哀怨婉转。公主丢下刀上前抱住她说:“你啊,我见到你也感到可爱,更何况那老家伙(指桓温)哩!”于是待她很好。

后来就用“我见犹怜”这个成语来形容女子的娴雅可爱,令人望而生怜。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辣手摧花,于心何忍?

谢遏绝重其姊,张玄常称其妹,欲以敌之。有济尼者,并游张、谢二家,人问其优劣,答曰:“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

谢遏十分推崇他姐姐谢道韫,张玄常常赞扬他妹妹,想把妹妹和谢玄的姐姐媲美。有一个法号叫济的尼姑,张、谢两家都去过,有人问她二人的优劣,尼姑答道:“王夫人(谢道韫)神情洒脱,确实竹林名士的风度;顾家媳妇(张玄妹)心灵纯洁明净,有如美玉辉映,自然是一位大家闺秀。”

天壤间好月可废,而奇女子不可废也。

——明·陈继儒

所谓奇女子指那些言语行事胜于男子,让须眉汗颜的女子。明末南京“秦淮八艳”中的柳如是就是一个奇女子。

柳如是非常有才华,著名学者陈寅恪读过她的诗词后,十分敬佩;她还精通音律,长袖善舞,她的画娴熟简约,清丽有致,书法也深得后人赞赏。

柳如是有强大的人格魅力。清军兵临南京城下时,柳如是劝他的丈夫钱谦益和她一起投水殉国,钱谦益沉思无语,最后走下水池试了一下水,说:“水太冷,不能下!”,而柳如是却奋身欲跳入池水中,被钱谦益硬拉住了。最终钱谦益还是迎降了。

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人之见尽短,岂可乎? ——明·李贽

说人有男女之分可以,怎么可以说见识有男女之分?说人的见识有长有短,怎么可以说男人的见识都长,而女人的见识都短呢?

今天还有人喜欢说:“女人头发长,见识短。”那说明他对女人缺乏了解。女人讨厌男人建立的那套理性秩序,喜欢以直觉感受生活,因而能比男人更敏锐地把握生活,更有人情味。

研究证明女人比男人更能承受压力和痛苦,更有奉献精神。男人面对困难比女人更容易选择逃避,变成无可救药的酒疯子。女人更有韧性,更能迅速改变自己,投入新的生活。

世间男子才情敏捷,颖悟天成;不知妇人女子,心灵性巧,比男子更胜十倍者更多甚多。男子或诗或文,或艺或术,有所传授,原来有本。唯有女子的智慧,可以平空造作,巧夺天工。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

男子擅长逻辑思维,更喜欢一个分析和综合的思维习惯,所以学习和创造有个一板一眼的过程,而女子擅长直觉思维,所以女子智慧有男子不可及的地方,像古代出自女子之手的“回文锦”(璇玑图),这种极细密的设计只能女人才喜欢做,也只有女人能做得完美。

无独有偶,英国侦探推理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所创作的推理小说,也表现出一种让人叹为观止的精密和迷宫般的千头万绪,很多人被她的推理小说“解谜”的乐趣深深吸引,欲罢不能。

女王节这天,你真的会夸女生的么?

古人云:唯妇人之言不可听。书亦戒曰:唯妇言是听。似乎妇人再开口不得的。殊不知妇人中智慧见识,尽有胜过男子。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

一种说法是,女人的话切切不可听,若是相信了女人的话,连年都会过错了;一种说法是,一定要把女人的话当成最高指示,谨遵奉行。两种教导,看来还是多听女人的话好些,因为女人的智慧见识,常常超过男子。

清朝末年,慈禧太后把持朝政,她用的人像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袁世凯,个个都是了不起的人物,放在历朝历代,都是能主持皇帝废立的权臣。但是这些人在慈禧太后手下都服服帖帖的,心甘情愿被她驱使,为她所用。女人是真的不能低估啊!

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清·曹雪芹《红楼梦》

《红楼梦》中贾宝玉说的这句话,是一个女性崇拜者的宣言,掷地有声!女儿充满灵性,而男子气浊,所以男子混账的多,而女子多让人怜惜。

曹雪芹把半生心血用在著一本书上,以记录那些可爱的女儿,对她们充满了深深的同情。曹雪芹命名他的茶为“千芳一窟”,命名他的酒为“万艳同杯”,实际暗含的是“千芳一哭”“万艳同悲”。

陈寅恪晚年失明膑足,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著书唯剩颂红妆”,完成一部关于关于柳如是的书。他和曹雪芹一样,把感情寄托在弱女子身上,这里的心路历程值得探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