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你知道嗎,中秋節起源於南陽

你知道嗎,中秋節起源於南陽

淵源:

中秋節起源於南陽

關於中秋節的來源,全國各地有很多的傳說。但我市民俗專家杜全山認為,中秋節起源於南陽。這可以從浩如煙海的歷史文獻、豐富的南陽漢畫像石及流傳在南陽的神話故事中去尋找到答案。

“嫦娥奔月”神話源自於古人對星辰的崇拜,並逐漸衍生出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漢代南陽人張衡在其天文著作《靈憲》中說:“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姮娥遂託身於月,是為蟾蜍,”又“月者,陰精之宗。積而成獸,像兔”。古人發現了月亮上的高山和枯海所形成的陰影,於是就把它形象為蟾蜍或玉兔,並與其它神話附會在一起變成美麗的神話故事,漢代南陽人又根據這個神話創作了一幅幅生動的漢畫像石“嫦娥奔月”。

據中國著名神話大師袁珂考證,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大體產生在春秋戰國時期。現存文獻中最早提到嫦娥神話和月中蟾蜍的是漢初《淮南子》。而《淮南子》成編於淮南王及其門人之手,淮南國建殖於楚國故地,嫦娥竊藥奔月神話可能由楚人發端、造說出來的。屈原在《楚辭·天問》中的“……而顧菟在腹”是最早提到月中玉兔神話的。居“漢水之北”的南陽屬楚,楚始都於淅川的丹陽,是楚文化的發源地。

如此看來,歷史文獻記載與南陽漢畫像石所表現的“嫦娥奔月”是應合的,“嫦娥奔月”神話故事應該與地處中原的南陽有著很深的淵源關係。也正因如此,杜全山認為,中秋節的真正起源在南陽。

你知道嗎,中秋節起源於南陽

回憶:漸行漸遠的中秋習俗

在南陽,即便是在繁華的城市,人們過中秋節時,仍然習慣地稱其為“八月十五”。只不過,已很少有人按照傳統的習俗去過了。

老徐小的時候,每到中秋節這一天,母親都會早早地把白麵發好,蒸一個鍋蓋大的月餅。月餅有四五層,每層的內容都不一樣,有芝麻鹽、紅棗、花生、冰糖等。月餅的最上一層,還會用手捏一些“玉兔”等憨態可掬的小動物,既好看又好吃。

到了晚上,等月亮升起,父親就會在院子中央擺上一個四方桌,把月餅、石榴、核桃等放到桌上,全家人輪番祭拜。祭拜的食品、瓜果等一定要圓形的,因為圓形象徵著團圓的意思。此為“圓月”。圓月之後,由母親切開月餅,全家共有多少人,就要切多少塊,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然後,全家人團坐在一起,一邊吃著月餅、瓜果,一邊談論與月有關的話題。老徐至今還記得,母親給講的“嫦娥奔月”、“玉兔搗藥”等神話故事,還有“月奶奶黃巴巴,八月十五到俺家……”的兒歌。那時候過八月十五,有種濃厚的親情在裡面,現在無論如何也找不到了。

你知道嗎,中秋節起源於南陽

調查:月餅市場 讓人歡喜讓人憂

如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場上的月餅也千變萬化,讓人眼花繚亂。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月餅市場,基本上看不到以前的天價月餅了。這也見證了當下反腐倡廉取得的成效。以前,天價月餅都被當作了禮品,如今,國家狠剎送禮風,高價月餅沒市場了,廠家當然也就不願意生產了。

老徐走訪了南陽的部分商場超市,月餅櫃檯均被設在一樓顯眼位置,有明顯導購標誌。據銷售人員介紹,今年的月餅價格一般在幾十元到幾百元之間。不過,消費者還是發出了月餅太貴的感嘆。剛買了月餅的劉女士對記者說:“我這盒月餅花了180多元,裡面只裝9塊月餅,合20元一塊,餡兒無非就是蛋黃、蓮蓉。真有些捨不得,可過中秋節總不能不吃月餅啊!”

在某商場,老徐看到有傳統月餅銷售,而且還很受消費者歡迎。這些月餅,沒有華麗的外表,但因為做工傳統,用料實在,吃著放心,特別受中老年消費者喜愛。“現在物質豐裕了,逢年過節也不稀罕吃啥,中秋節買幾個老式月餅嚐嚐,其實也就是為了回味一下以前的味道,尋找一下兒時的記憶。”一位顧客對老徐說。

走訪中,老徐還發現,不少市民對月餅的質量仍表示擔憂。“前不久發現了一盒去年剩下的月餅,打開一看,竟然沒有黴變,這樣的月餅能讓人放心嗎?”市民王女士說。

你知道嗎,中秋節起源於南陽

觀點:“人情”重了 “人情味”淡了

市民李先生說,過節送月餅,本來是親情的表現,可現在卻變成交際的手段了。只要有業務上或者其他利益上的關係,都要送,這無疑增加了經濟負擔。

市民唐女士說,過節送禮,本來無可厚非,人之常情嘛!但是如果送月餅成了風氣,成為了一種交際潮流,那可就需要深層次考慮了。因為在這種潮流下,就會增加本來不想送的人的負擔,人家都送了,你不送了可能以後的事就不好辦了,很容易成為貪汙腐敗的溫床。

我市旅居西安作家鄭長春說,曾經的中秋,有金質的月光,有濃濃的鄉情,特別是一個個很民族的傳說或故事;這些傳說或故事裡面有著我們傳統的經典,應該汲取或繼承。即便是傳說,也正是我們的浮躁的現代人所應珍惜的真、善、美。

在市直某單位上班的段先生說,中國人重視人情,這也是一種文化,但如果文化不是成為一種精神,而是成為了一種工具,那就是倒退了。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中秋佳節之際,真正需要惦記的是我們的父母、親人和朋友。”市民杜先生的話也許能代表大多數市民的觀點。

關於中秋節的習俗和記憶,你有哪些?

( 宛城老徐 宛城那些事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