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喝茶对于癌症的防和治作用有多大?

kevin129366291


虽然很多传言茶尤其是绿茶对防癌抗癌有帮助,也的确有很多科学认真的研究显示了茶对于防癌抗癌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从现实来讲,单纯喝茶,对于防癌抗癌或许会有少许的作用,但一定不是决定性的作用,并且作用很有限。

茶是世界上消耗量最大的饮料,所以茶和茶提取物对健康的影响一直是研究热点;PubMed上可以很容易检索出200篇以上的关于癌症和绿茶的文章。2009的一篇综述了绿茶对所有类型癌症的保护作用的流行病学证据。这篇综述包括51项随机临床研究,发现绿茶或其提取物的保护作用具有“高度矛盾的证据”(也就是说51篇文章的综合结论并不一致,有的认为绿茶防癌,有的不这样认为)。

对绿茶和红茶叶及其提取物进行分析,主要认为抗癌的成分,是儿茶素和黄酮类化合物等主要抗氧化剂,在茶叶中,这些化合物以高浓度存在,在一些体外实验和动物试验中,这些抗氧化剂表现出来了一定的防癌抗癌作用。

不过自2009以来,更多的流行病学分析了茶防癌抗癌的结果,也就是研究人群而不是动物和癌细胞。大多数研究使用问卷调查或访谈,也就是问问收研究者有没有喝茶的习惯,然后和有没有癌症相关联。简单粗暴。只有少数研究使用检查血清黄酮类化合物作为标准。并且许多研究,尤其是来自西方国家没有区分绿茶和红茶,而红茶绿茶的成分或者可能抗癌的成分大不一样。

这些研究的结果都不尽相同,有的认为喝茶的确和癌症减少相关,有的认为并不相关,甚至有的还认为喝茶增加癌症发生。是不是因为癌症种类太多,喝茶只能防控其中的一些呢,我们再看看具体的癌症。

有三个研究喝茶与肺癌的关系。中国的一篇研究结果是喝绿茶可以减少肺癌的发生,但是数据并不完整。日本的两项研究认为喝茶与肺癌发生率无关。另外一些研究认为,即使是体外实验,动物试验中,茶或者茶叶提取物对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也很有限。对于大肠癌,来自欧洲、美国和澳大利亚的研究认为茶或茶黄酮类化合物对大肠癌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一个瑞典研究反而得出女性饮茶,结肠癌有轻微增加。西班牙和意大利几个研究发现茶的黄酮类化合物对结肠癌有保护作用。在细胞实验里,较高的茶提取物可以诱导肠癌细胞凋亡、抑制肠癌细胞生长、不过在一般茶饮品中,血药浓度很少超过1μmol/L,所以这些抗癌效应在体内有效的可能性不大。这上面是两个例子,不管是肺癌还是大肠癌,都没有得出统一的意见,其他癌症也一样,甚至有很多研究认为喝茶与食管癌高发相关,当然这可能主要是因为热水的原因。

所以说,总的来说,茶叶的提取物在细胞实验或者动物试验中可以看到其抗癌的作用,但是在流行病学上,证据并不充分。

不过事实是,饮用绿茶与人群的长寿似乎的确有联系。由于流行病学研究没有表现出一致性,所以绿茶饮用者的长寿,可能是由于其他附加因素,这可能包括遗传和生活方式因素,比如喝茶的人生活习惯可能更健康。另外喝茶其他健康益处可能有助于延长寿命,例如喝茶可以预防或改善诸如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或冠心病等主要疾病。但或许喝茶长寿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茶能够抗癌。

科学回答健康问题,敬请关注头条号,在平时无聊的时间里,可以了解一些健康相关知识。


泌尿肿瘤外科鲜医生


饮食可以影响癌症的结局,今天重点谈一谈癌症与绿茶的关系:

绿茶来自茶树(Camellia sinensis)叶子,在我国种植比较广泛,国人喝茶的也很流行,喝茶可以提神解渴,可以养生保健,说的科学一点,是因为绿茶含有一些具生物活性的多酚类物质,对人体有益。

而谈到绿茶,也算是使用最广泛的草药产品的一种,其中有24%-30%的癌症患者使用绿茶的经历。

文献报道:绿茶中的多酚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可能影响肿瘤的行为。但是,关于其可能的临床疗效,数据比较有限:

●中国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提示,饮用大量绿茶可能对前列腺癌有防护作用。然而,其他在日本男性或居住在夏威夷的日裔美国人中进行的病例对照和队列研究,并未发现绿茶摄入与前列腺癌风险之间的关联。

●一项针对肺癌患者的Ⅰ期研究和一项针对前列腺癌患者的Ⅱ期研究显示,绿茶没有抗肿瘤活性。

●饮用大量绿茶可能与卵巢癌患者生存率提高有关。

当然,绿茶可通过多种方式与常规癌症治疗方法产生相互作用。绿茶中的多酚可抑制多种对药物代谢很重要的细胞色素P450酶;因此,绿茶可增加多种化疗药物(如蒽环类和紫杉烷类药物)的血浆浓度,从而可能增加药物毒性。另一方面,一些代谢药物的酶受到诱导,可能导致其他化疗药物耐药。

此外,还有一些临床前研究提示,对于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诱导的肿瘤细胞死亡,绿茶中含有的多酚可能对其有抑制作用;虽然尚不清楚使用硼替佐米的患者是否应避免饮用任何绿茶,但在获得进一步的信息前,避免大量摄入绿茶可能是谨慎的做法。


而关于喝茶对于癌症的防和治作用有多大?目前仍然不是很清晰,请不要一味的神话绿茶的作用,肿瘤的主要治疗还是要听专科医生的。


陈舟医生,悟空问答签约作者,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 ,医学硕士,肾脏病专业。主要致力于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尿毒症,尿路结石,糖尿病肾病,IgA肾病,膜性肾病,FSGS,高尿酸肾损伤等疾病诊疗研究及肾脏健康科普工作。更多的肾脏健康知识,可以关注陈舟医生,或者去网络上搜索,我年底也会专门出一本关于肾脏健康方面的书《肾的那些事儿》,健康问题欢迎留言咨询。

健康几何


多喝茶有益身心健康,但靠喝茶想要预防或治疗癌症基本是不靠谱的,缺乏实验证据。为什么呢?因为临床上要想证明喝茶抗癌实在是太难了。而动物实验的结果又与临床相距太远,不足信。

1 金标准:以饮用绿茶为研究对象的大型临床随访数据。

唯有这样的实验结果才有参考价值。这里有几个关键词,首先,是研究的人,不是动物或者细胞;其次,是人喝绿茶,而非绿茶的有效成分(茶多酚等);第三,研究对象的数量得大,最少最少也得有100+ 的人员规模;第四,随访的时候要够长,至少大于5年;第五,研究结果发表的杂志要有一定的公信力。

除了这五个基本条件,还有一些细节值得关注,比如西方人还是东方人?喝的红茶/绿茶?年龄多大?等等。

那么满足以上条件的研究到底有没有呢?还真的有,但很遗憾,它得出的结论是没有相关性。不仅如此,还有个别研究表明,喝热绿茶可能增加食管癌的风险;在使用某些抗癌药物治疗时,喝茶反而降低药效,绿茶中的酚类物质会与药物产生相互作用。

2 使用茶多酚为研究对象的动物实验。

在没有最直接最有利的证据时,为什么还有一众文章在渲染绿茶的抗癌作用呢?他们主要就是再拿这类文章说事,基于绿茶的主要成分——茶多酚在动物实验中的研究。这类文章随便以“茶多酚+肿瘤”为标题搜一下,就有3000+,这类文章的结果多半是有抗癌效果。而这离临床,离“喝茶是否有抗癌作用”就差了十万八千里了,这些文章的初衷很可能只是单纯的研究机制,或者希望提取大量茶多酚开发为药物。

茶多酚在茶叶中占20%~30%,是30种以上的多酚类的统称。当想要具体研究某一种成分的具体作用时,就没办法用人做试验了,所以但凡涉及到茶多酚的抗癌机制、毒性、药代动力学,越具体的信息,越说明实验对象很可能是小鼠。

就像屠呦呦从黄花蒿中提取青蒿素成药一样。如果说黄花蒿是中药的话,单一成分的青蒿素就已经属于西药了。做成的药片中所含的青蒿素浓度,通过食用黄花蒿是不可能实现的。

茶多酚同理,我以一篇证明茶多酚有效抗癌的动物实验为例(该文章是使用剂量最低的),换算为人的剂量,约合每人每天需饮用5.2-10.4杯绿茶,但每杯都需要更换茶叶。而这也仅仅只是一个推算,未经过临床试验验证。

因此,从科研的角度,真的找不到喝茶抗癌的证据。喝绿茶的好处,若是归于茶叶的功能,而非茶的口感和喝茶的愉悦度,那么就有些买椟还珠了。


希望信息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