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生态环境能够承受多少农膜污染?不要让白色污染变成“白色恐怖”

作者:蒋高明(山东平邑人,中国科学院植物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弘毅生态农业创始人)

本文载《中国生态六讲》,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北京,2016 (节选)

生态环境能够承受多少农膜污染?不要让白色污染变成“白色恐怖”


由于工作关系,我连续多年在农村考察,一个严重的现象令人忧心如焚,这就是愈演愈烈的耕地白色污染问题。北方耕地几乎被清一色的白色塑料膜覆盖。从空中俯瞰,白茫茫一片;高速公路两旁,白色塑料膜一望无际,好像走入了一个“水汪汪”的世界,真是“白色恐怖”。

田间地头、渠沟路旁,甚至大街上、农户的院落里,都处都是废弃的农膜。旧的农膜没有处理完,新的农膜又铺上了,这一奇特景观在改革开放前的农村是根本看不到的。

在山东、河北农村,我了解到,目前农民种地,除了玉米、小麦等大宗作物外,花生、土豆、西瓜、大蒜、茄子、辣椒、黄烟等作物,几乎毫无例外地覆盖农膜。

据农民介绍,土地覆盖农膜后,由于改善了土壤温度、湿度,生长季节可以延长,产量能够提高20%到50%,个别作物的产量甚至可以翻倍。通过覆盖农膜增加产量是农学家的新技术发明,但是,谁也没有想到,我们的生态环境能够承受多少农膜污染?目前,我国每年约50万吨农膜残留在土壤中,残膜率达到40%。这些农膜在15-20厘米土壤层形成不易透水、透气性很差的难耕作层。

尽管一些勤快的农民,会将农膜从地里挑出,但他们仅仅是将农膜从自家的田里扔到地头上。由于农膜质量较轻且沾满了土,回收利用的价值并不大,因此,很少有人愿意收这种废品。当农膜积累多了以后,农民大多是一把火点了,可燃烧后的农膜造成的污染更大。

那些自然界不能分解的有机化合物,被称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2004年正式生效的国际《斯德哥尔摩公约》,把艾氏剂、狄氏剂、异狄氏剂、滴滴涕、七氯、氯丹、灭蚁灵、毒杀芬、六氯代苯、二恶英、呋喃以及多氯联二苯12种化合物列为首批对人类危害极大的POPs,在世界范围内禁用或严格限用。它们在自然界中滞留时间很长(最长可在第七代人体中检测出),毒性极强,可通过呼吸和食物链进入人体,导致生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中毒、癌变或畸形,甚至死亡。焚烧农膜极易产生上述12种POPs中的至少5种,即后5种。

生态环境能够承受多少农膜污染?不要让白色污染变成“白色恐怖”


二十年前,农业部和科技部的官员希望科学家们尽快拿出降解农膜的方案,筛选特殊的微生物来分解农膜。遗憾的是,至今没有令人兴奋的消息。虽不断有人传言研制出了可降解农膜,但是,因其价高质劣,农民根本不用。这里,主管官员和科学家们都犯了个常识性的错误――农膜是自然界根本不存在的东西,哪里有什么微生物愿意“吃”它们?为什么不研究替代措施或者制定政策,让老百姓停止使用农膜,从源头控制白色污染呢?

诚然,大量使用农膜,产量上去了,但是生产出来的东西不好吃了,即质量下降了。任何生命的生长都有其固定的规律,本来长得慢的非要让它长得快,其代价就是质量的下降和环境的污染,表现在作物和蔬菜上就是风味下降和耕地污染。在农村,我看到大蒜基部比拇指粗,这在二三十年前是根本不可能的,这是农膜和化肥的“贡献”。农民也说,现在的大蒜辣味不足了。

产量高,农民可多卖钱,至于好吃不好吃,没人操心。可是,农民的收入并没有得到真正提高。农膜增产后的利润“大饼”被更多的人瓜分了,他们为农民留的部分是最少的,而风险却让农民来承担。

通过铺膜并增施大量的化肥来提高土地生产力,正如给土地吃“鸦片”,植物长快产量提高了,但是,土地就会对这些物质产生强烈的依赖,地越种越“瘦”。现在农民普遍反应“地不上大量化肥就不长庄稼”。那些残存在土壤中的农膜,再加上过量使用的化肥、农药、除草剂、添加剂等,将逐渐在耕地中积累,长期下去,耕地将元气大伤。

生态环境能够承受多少农膜污染?不要让白色污染变成“白色恐怖”


中国人用地养地5000年,而使用农膜约20年,中国的地力已经下降到触目惊心的地步,如还不改弦更张,继续种地不养地,100年后,将无健康的耕地可种。而且,目前的农业生产方式下,中国人一边吃化学化的食物,一边呼吸含有二噁英的空气。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受害最大,中国农村癌症患者越来越年轻化,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个危险的信号。

覆盖农膜带来的增产,相比其带来的危害可谓得不偿失,而且增产不一定非要覆盖农膜。通过增加土壤有机质而使土壤变黑,即将秸秆通过牛羊等动物转化成肉、奶和肥料,肥料产生沼气提供能源后,再将沼渣和沼液还田,就能逐步培肥耕地。增加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团粒结构,依然能够改善土壤水、肥、气、热条件,达到覆盖农膜的效果,这个做法能使土地持续保持高生产力,而非短期保持。增加动物生产和能源生产后,耕地所创造的价值大大高于覆盖农膜带来的效益。增加有机肥就会减少化肥用量,取消农膜覆盖就会使生产成本下降,并从源头杜绝白色污染。所有这些事关农业根本出路的问题,我国的农业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土部、科技部等相关部门为什么不重视呢?


评论:

段鹏飛958

农膜农药污染在外,庄稼食品藏毒于内。还有城里的能人搞出了不胜枚举的各种食品添加剂,什么溴酸钾,泡大粉,工业明胶,膨大剂,硫磺薰……。农药有机磷的毒性简直当时就让人生命垂危!当广播中喋喋不休的讲述外国的各种不好时,很快的这些不好,一样不少的都整进来啦!再不引起足够的警觉,只怕是对于大多数老百姓以后的日子咋过,真就是个问题了。喝到腹中的水,如同说外国人一样,我们也不会好到哪里去一一一全是药水!毒水!连最基本的生命之源一一一水,都饱受污染,真是不能不居安思危呀!而现在的安,真不知有多少种难得糊涂让好人担忧!就是因为清一色的吃着不是自已做的食品,哪能不让人怀疑,那好端端北漂的孩子,几年之后回来一身病,难道根本原因不是病从口入吗?!入到囗中的食物含毒成份超标了,在人为的整上地沟油,唉!单说现在上市的西瓜、香瓜……,还有过去的天然的好味儿吗?那瓜地地边上的各种各样的药瓶子堆积成患,怪味扑鼻!为了孩子们,国人醒醒吧!!!

真理134

城市人赚农民的钱,农民赚城市人的命,就是这么循环,首先科技研发农村人搞不出来。

炫舞橙2866

智慧与责任感兼具的蒋教授令人敬佩!还有快递领域的塑料污染更严重,呼吁科技界快快研制可降解的包装材料。

驼城白涛

有良知的@蒋高明博士

1.《中国生态六讲》连载之五:绿色化发展是根本出路

2.《中国生态六讲》连载之四十三:当生命之水成为产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