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不止郑州有“米”,来看看别人家的米字高铁

河南商报记者 闫梦园/整理


当年,河南谋划米字形高铁时,“友商”还很少。

然而随着高铁建设大潮的涌动,多个省会城市陆续推出米字高铁规划。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经有北京、合肥、长沙、兰州、南昌、西安、武汉、重庆、成都、贵阳、南宁等12个城市提出米米字形高铁规划。


他们将怎么建?他们眼中的河南米字高铁什么样?河南商报联合上述部分城市媒体同行,共同讲述他们家的大“米”。


【1】合肥:从仰望别人,变身高铁枢纽


   新安晚报记者 刘旸


跟郑州、长沙、武汉等中部省份的省会相比,合肥的发展基础薄弱得多。建国初期,合肥是一个经济总量不足亿元、城区面积近5平方公里、人口不足6万的“小县城”。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合肥对其他省会城市,都是仰望的姿势。

但是,近年来,合肥发展日新月异,逐渐崛起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在省会城市排名中也跃居前十。这其中,高铁建设的作用非常重大。


在铁路普速时代,合肥仅有宁西、淮南、皖赣等铁路线,算不上交通枢纽。但随着高铁的发展,合肥一下子接入几条干线铁路,逐渐形成了“米字型”高铁网。合肥成为高铁时代的“超级黑马”,开始成为全国综合性的交通枢纽地位,从而带动了这座城市的创新发展,提升了整座城市的实力和首位度。


12月1日,从商丘到合肥再到杭州的商合杭高铁即将开通,让“米字型”的东南至西北方向,又多了一条高速大动脉。

试看如今以合肥为枢纽的米字型高铁网络:南北方向是京福高铁,从北京一直到福建省福州市,连接了安徽省的宿州市、蚌埠市、淮南市、合肥市、巢湖市、铜陵市、黄山市;东西方向有沪汉蓉客专,分合肥到南京段与合肥到武汉段,并且,沿江高铁也在规划研究中。东南至西北方向有即将开通的商合杭高铁,还有郑合高铁,合西高铁也在前期规划研究中。西南至东北方向则是合安高铁与合青高铁,其中,合安城际铁路属于合安九客运专线的一部分。


八个方向的高铁线路,让合肥从以前的中国铁路版图中的边缘角色,发展到现在的高铁时代重要枢纽,其对合肥的创新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如今,合肥不仅经济实力快速提升,还与杭州、南京并列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大潮中。


如今,随着郑万、郑阜、商合杭等高铁的开通,郑州的“米字型”高铁网络也将形成。

与合肥相比,郑州有着更好的铁路交通底蕴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京广、陇海、京九、焦柳、宁西、瓦日、蒙华等铁路干线都在此交汇成网,被称为铁路的心脏。希望随着商合杭高铁的开通,河南可以以郑州为中心,更加完善省内高铁网,规划城际铁路,与安徽一样尽快实现市市通高铁,也进一步提升郑州铁路枢纽地位。


【2】长沙:高铁时代的后起之秀


  潇湘晨报记者 黎棠


湖南位于我国中南部,北接中原,南抵华南,地理位置优越。普铁时代,湖南省内建成了四通八达的铁路,很多城市得益于此,走向繁华,如京广铁路和沪昆铁路交汇的株洲,便成为了当时湖南最大的铁路枢纽。高铁时代来临,京广高铁和沪昆高铁的交汇点北移,长沙成为高铁时代最大的受益城市之一。


近年来,湖南铁路网络规模不断扩大,已建成京广、沪昆、洛湛、焦柳、湘桂、渝怀等国家干线铁路,营业里程达到5069公里,是1949年的5.3倍。其中高铁营运里程达到1730公里,排名全国第4位。


京广高铁和沪昆高铁在长沙十字交汇;未来,这里还将建设渝湘、渝长厦、长南、西长等高铁线路,长沙米字形高铁呼之欲出,成为湖南最大的铁路枢纽。不仅如此,长沙还将成为面向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成渝、云贵、海西、关中、北部湾等八大方向的国家重要高铁枢纽。


近期,黔张常铁路已经开通试运营,预计将于年底开通运营。黔张常铁路是渝长厦高铁线路中十分重要的一段,而渝长厦高铁又是“八纵八横”高铁网中非常重要的一“横”。该线路走向是重庆至湘西至长沙市至江西赣州后引入福建,终点厦门市,是国家一带一路的重要通道。为更好地承载该线路的客流和车流,长沙正在规划建设高铁长沙西站,并计划将其打造成集高铁、地铁、城铁、城市公交等多位一体的长沙河西地区的综合型交通枢纽门户和长沙第二高铁枢纽。


湖南省还将重点加快推进规划内重大项目的实施,并进一步优化项目布局,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笼子”。将加快实施张吉怀高铁(张家界至怀化)、常益长高铁(常德至长沙)等在建项目,确保在2022年实现湖南省内“市市通高铁”;加快推进渝长厦高铁长赣段,呼南高铁湖南段,铜吉高铁、张石高铁等规划内项目前期工作,并适时启动建设;全力争取国家支持永清广(永州至广州)、渝湘(重庆至黔江)等高铁通道规划建设。


【3】武汉:九省通衢之城打造米字高铁网


  楚天都市报记者 潘锡珩


11月29日开通的武汉至十堰高铁,让鄂西北多个城市尝到了高铁带来的速度和便捷,更看到了未来:汉十高铁是在建的武汉到西安高铁的一部分,武汉到十堰、西安分别仅需2小时、3.5小时。省内襄(阳)十(堰)随(州)城市圈和武汉城市圈实现了高效对接,武汉通往西北方向的高铁线路也正式画上了这一笔。



武汉早就有“九省通衢”之称,由汉口、汉阳、武昌三镇组合而成。长江与汉江在这里交融,加上湖北是千湖之省,自古以来水运方便,是中国腹地的交通枢纽。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的修建,让武汉在工业化和近代化之路上,占得先机,一度成为仅次于上海的中国第二大都市。



武汉铁路局成立后,在出省通道上,武汉新建武广客运专线、沪汉蓉快速客运通道合武线及汉宜铁路工程;京广客运专线郑州至武汉段工程;武九客运专线;还有武汉到西安的高铁;在省内以武汉为中心的城市圈,开通了武咸、武黄、武冈、武孝四条城际铁路,修了一批时速200公里的客运专线。武汉的铁路枢纽功能得到了强化,喊出了建设“祖国立交桥”的口号。



打造高铁米字网的路上,武汉从未停歇。4年前,以武汉为圆心的米字形高铁动车网已初步成形,覆盖大半个中国:省内,高铁、动车已连通绝大多数市州,武汉城市圈、襄随十城镇带、宜荆荆城市群都将连成一体。从武汉出发,北到京津、南到广深、东到上海宁波、西到成渝、东北到沈阳、东南到福州厦门、西北到西安、西南到桂林和南宁等地,高铁和动车可通达全国。



而根据湖北省中长期铁路发展规划、加快铁路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湖北省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敲定了一系列共建项目。待西十高铁、宜昌至郑万联络线、沿江高铁……全部建成后,武汉的“米字形”高铁网络成色会更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