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山西長治怎麼樣?

歷史知事


山西長治被稱為太行明珠,歷史悠久,美麗傳說很多的。

巍峨的太行山脈,南北綿延八百里,在太行山南段與太嶽山之間有一塊富饒的高原盆地,就像一顆明珠鑲嵌在大山之間,美麗的城市長治就坐落在這裡。

歷史悠久的神話之鄉

長治,古稱上黨、潞州,最早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殷商時代的黎國。相傳炎帝在今天長治縣羊頭嶺下的黎嶺村建立了古黎國,教人民農耕稼穡,開創了中華農耕文化的先河,成語“黎民百姓”就是出自這裡。遠古時期,上黨是遠古人類活動的中心之一,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這裡的口傳歷史神話傳說眾多。那些被人們津津樂道的故事:女媧補天,神農氏嘗百草、精衛填海、后羿射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黃帝蚩尤之戰、夸父追日等等,大多出自上黨或與上黨有著密切的聯繫。

自戰國周顯王二十一年(公元前348年)在此置上黨郡,唐代武德年間(公元618~627年),改上黨郡為潞州,並置都督府至今,長治已有2300多年的建城歷史,歷朝歷代一直是郡、州、府所在地。全國現存宋、元之前的古建築有70%在山西,而其中的50%在長治境內,因此長治也被稱為“古文化和古建築博物館”。

長治市內還有兩處著名的歷史遺蹟:上黨門和潞安府城隍廟。

上黨門

“上黨”一詞是指太行山上最高的地方,上黨門是上黨郡署的大門。始建於隋代開皇年間(約公元581~600年),唐玄宗李隆基任潞州別駕時,在衙署內大興土木,增建飛龍宮、德風亭,最盛時亭堂樓宮有280餘間。現存的上黨門和左側的鐘樓為明代洪武年間重建,右側的鼓樓則是明代天順年間增建的。鐘鼓二樓平行排列,一座名“風馳”,一座名“雲動”,代表高聳入雲之意。上黨門位於長治市區中心,府坡街北端的高崗上,十分雄偉壯觀。現已成為長治市的象徵。


潞安府城隍廟位於長治市大北街廟道巷。始建於公元1285年,明代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清代道光十四年(公元1834年)兩次重修。現存的城隍廟中大殿和角殿為元代建築;寢宮、戲樓、玄鑑樓等為明代建築;廊廡、耳殿為清代建築。2001年6月25日,潞安府城隍廟作為元至清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城隍廟前廣場現已成為長治市重要的商業區,店鋪林立,生意紅火,是長治市民休閒娛樂的重要場所。

風光秀麗的綠色之城

長治是全國文明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十大魅力城市,擁有極其豐富的自然旅遊資源。

長治多山,據有關專家學者不完全統計,長治載入歷代史志的名山共計279座,無名與未記載之山更多,可稱是“山渺渺兮萬重”。長治市區東北5公里處有一座百穀山,山脈蜿蜒起伏,聳翠疊嶂,有高低山峰40餘座,大小巖洞30餘個,是歷代相傳的神農在此嘗百穀的地方。北宋《太平寰宇記》中曾記載:“百穀山與太行、王屋皆連,風洞泉谷,崖壑幽邃,最稱嘉境,昔神農嘗百穀於此,因名山建廟。”百穀山,當地俗稱老頂山,氣勢雄壯,方圓達40多平方公里,海拔最高點1378米,有五座重要的山峰,自北向南依次為老頂、南頂、玉皇頂、奶奶頂和新頂。

老頂山有關炎帝的傳說及炎帝活動的遺蹟很多,在玉皇頂半山腰處,有一座天然洞穴,背山面谷,洞寬6米,深11米,內套一小洞,名叫神農洞,相傳就是當年神農氏嘗百草的地方。

炎帝銅像

因為炎帝在此的各種傳說,使老頂山成為始祖之山,文化內涵源遠流長,可與山西洪洞縣的大槐樹相媲美。為紀念炎帝,1995年在此塑造了炎帝銅像,由中國著名雕塑家錢紹武先生設計,總重量100噸。炎帝銅像為全身站立像,披髮、赤肩、上身圍著獸皮,下身以樹葉圍腰,雙手捧著金黃飽滿的穀穗,面部表情不怒自威,氣度非凡,完美體現了對先祖的崇拜和敬仰。銅像面向著長治市區的方向,彷彿“黎民百姓”的祖先炎帝仍在關心、注視著他的子孫後代。

長治還有很多的風景名勝。太行山大峽谷風光奇特,五指峽、龍泉峽、王莽峽三峽當道,紫團洞、雲蓋寺、水妖洞、真澤宮四大景區引人入勝,峽景、水景、山景、石景、樹景、林景,讓人流連忘返。天脊山自然風景區,位於平順縣東南山麓,毗鄰河南桃花洞,天脊山有古樸原始的自然環境、溫和溼潤的氣候條件、綺麗壯闊的地形風貌,是長治市的後花園,景色賽江南,特別適合度假休閒。

激情澎湃的紅色熱土

長治是著名的革命老區,全市有600多處革命紀念地。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總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長期在長治境內駐紮。鄧小平、朱德、彭德懷、劉伯承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裡領導軍民浴血奮戰,鑄就了挺起民族脊樑的太行精神。

黎城縣是著名的老根據地、老解放區和抗日中心縣、實驗縣、完整縣、模範縣。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軍總部、129師師部等領導機關和首長,及冀南銀行、黃崖洞兵工廠等眾多機構和工廠、後勤保障單位在黎城長期駐紮與活動。北方局高幹會、南委泉群英會等重要會議都在黎城召開,留下了許多歷史遺蹟和紅色遺址。

黃崖洞因一座海拔1600米的黃色崖壁上有一個可容百人的天然山洞而得名。1939年7月,八路軍軍工部遵照左權副總參謀長的指示,在黃崖洞水窯山建立兵工廠,生產步槍、手榴彈等武器,是當時八路軍的主要兵工基地。1941年11月11日至19日,日軍井關三十六師第四、第六混成旅共五千餘人進犯黃崖洞。八路軍總部特務團九百餘名指戰員奉命保衛,憑藉天險與敵血戰八晝夜,殲敵千餘人,贏得了敵我傷亡6:1的輝煌戰績,粉碎了華北日軍妄圖摧毀我軍工生產的陰謀。現在,黃崖洞遺址已建起了革命遺址紀念館,供後人參觀、瞻仰。

太行太嶽烈士陵園

在長治市英雄南路東華門,有一座佔地面積150畝的太行太嶽烈士陵園,是為紀念太行太嶽革命根據地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八路軍決死隊烈士將領而建的。陵園正中的太行太嶽烈士紀念塔高23米,漢白玉鑲嵌而成,周圍鐫刻著鄧小平、劉伯承、徐向前、楊秀峰、程子華等14位首長的題詞。陵園常年接待遊客,前來緬懷那些為民族獨立抗爭拋頭顱,灑熱血的錚錚鐵骨。

——追隨您的心聲 提供專業回答——


中老年保健雜誌


位於太行山山麓的長治市,是山西的一座地級市,同時也是晉東南地區的重要城市、交通要塞。長久以來,長治市一直被認為是山西省內環境較好的一座城市。這得益於它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氣候條件和城市建設。

我個人曾經在長治市區居住過一段時間。最明顯的感覺是,整個城市的綠化做得比較好。尤其是夏天,坐車一從 高速收費站進入長治市,就會馬上感受到到處都綠意盎然、生機勃勃的氛圍。雖然城市不算大,但是街道大部分都比較寬敞、乾淨,給人的第一印象非常好。此外,長治地區氣候也很好,與太原、大同等山西省內的其它城市相比,冬天不至於特別冷,夏天也熱不了多久,基本上是不需要開空調的。

前些年,長治市曾先後榮獲中國十大魅力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等稱號。而今年11月,長治市又成功奪得“全國文明城市”三連冠。這一稱號,不僅是長治市今後持續發展的一面金字招牌,同時,也是對全體上黨兒女在各個平凡崗位上辛勤工作的一份肯定。

接下來,咱們再來說說“長治”這個地名的由來。長治古稱上黨,它歷史悠久,甚至可以說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明朝時在此設立潞安府,嘉靖年間設立“長治縣”這一縣名,寓意期望這裡能夠長治久安。此後,就有了“長治”這一地名。個人認為,長治這個地名的確是非常大氣、好聽。


山西新聞網



長治,在山西的南部,古稱潞安,潞州,因其在太行山最高處的上黨盆地,有太行之巔,與天為黨的美譽,所以也叫上黨。


長治是中國神話之鄉,著名的后羿射日,精衛填海,神農(炎帝)嘗百草,女媧補天等神話傳說就是從這發源的

長治是中國共產黨建立的第一座城市,有600多處革命紀念地!著名的百團大戰,就是彭德懷司令在長治武鄉指揮做戰的。長治黃涯洞(太行紅山)是中國共產黨建立的第一座兵工廠

八路軍總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在長治境內駐紮。朱德、彭德懷、劉伯承、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裡領導軍民浴血奮戰,鑄就了挺起民族脊樑的太行精神,當地幹部群眾形象地稱之為“上黨紅”

長治的各種文明城市,森林城市,國家工業轉型示範區等在百科上都有自己搜索

另外長治是山西是經濟第二大城市,南方的北方,北方的南方,四季氣候適宜,空氣溼潤,十分宜居


激萌兔子


冬不冷,夏不熱。物價偏高,就業困難。素有“北方的南方小城。”重工業、輕工業企業快倒閉完了。目前房地產支柱產業。

攝影圖片位置位於長治市壺關縣鵝屋鄉鵝屋村


hao無字情書


我在長治……朋友來了有酒廠的潞酒,敵人來了有淮海的子彈,吃貨來了有不盡的美食,王村落地請開手機,朝陽之東感受太焦。城市雖小,五“髒”俱全。長治的未來更有味道,長治歡迎你!


劉西奧威



黃有銀1


長治歷史悠久,是中華文明發源地之一,有眾多的風景名勝、文化古蹟;長治也是革命搖籃,孕育了八路軍和太行精神,是改革開放後歷代黨中央的學習聖地;長治還是華北地區、華東地區的能源供給源,自建國以來為中國的國家建設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和貢獻!

然而,就目前來講,長治的老百姓對市政府的決策存在一些怨言,作為長治人一員,我相信霧霾終將散去,長治的未來充滿希望,長治人的幸福就在不遠的將來!


神67639873


因為工作關係經常去長治,對長治算得上熟悉。有幾方面的原因對長治頗有好感。

先說吃。老去長治,有幾種飯食每次都要嘗一嘗。有一家賣驢肉鍋仔的飯店,店裡的驢肉包子特別好吃,可能是用熟驢肉做餡,蒸的時間短,包子裡的蔥花還保持的很鮮嫩。還有一家做燴麵和水餃的清真飯店,燴麵和水餃風味獨特,十分好吃。

長治地處山西東南部,四面環山中間是盆地。全市境內歷史遺蹟和自然景觀比比皆是,太行山大峽谷、靈空山、八路軍兵工廠遺址,對日戰場遺址等等,這裡不一一贅述。市區邊上有個二賢莊,傳說是隋朝末期單雄信弟兄的家鄉。當年山東好漢秦瓊出公差到潞安府(現今長治)因病受困。單雄信曾經給予幫助,二人結下深厚友誼。千古佳話流傳至今。

長治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緊臨的高平就是戰國時期秦國和趙國長平之戰的發生地。境內的長樂村,神頭嶺是八路軍抗擊日軍重要戰場。一九四六年國共在抗日戰爭結束後的第一戰,也發生在這裡,那一戰八路軍太行太嶽部隊全殲國民黨的部隊。

從實施計劃經濟的年代開始, 整個山西省過分依賴採礦業和與之相關的重工業,製造業發展相對較差。長治的製造業在山西省比較發達。長治本來礦藏也很豐富,周邊有很多優質煤礦。重工業也有鋼鐵、電力等大型企業。但長治並沒有一味地依靠這些和能源有關的大型產業。長治市制造業工廠十分豐富。計劃經濟時長治就有軸承、鋸條、液壓機械、化肥、軍工等大型製造業。也曾製造過自行車、縫紉機、洗衣機等家用物品。特別是當年馳名的海棠洗衣機曾經創造過輝煌的業績。近些年來,製藥、建材、運動器材、醫療器械等行業都發展的不錯。礦產終有采完的一天,製造業也許才是長久發展的依靠。”


黃驃馬主人


長治是南方的北方,北方的南方,這裡四季分明,青山綠水,有些人聽到山西總說到煤礦,而這座小城的自然風景卻非常明媚。後有潞洲,明清時期潞商也在中國歷史上留下濃墨淡菜的一筆,以蔭城“萬里蔭城,日進斗金”著名。

這裡民風純樸,氣候宜人,夏天不熱,冬天不冷,筆者正是在南方讀了四年書,卻心心念的還是長治。人文環境溫和,有長治學院,醫學院本科院校,高中,初中,有太行,二中,一中,長治縣一中。這裡作為紅色熱土,非常擁軍。

高速,鐵路交通發達,現在高鐵修建正在如火如荼,長治還有山西最早的機場,總之作為土生土長的長治人,我愛這裡。


婷子9348


有幸在長治呆了9年,長治城區不大,城市建設來看屬於三四線城市的樣子吧,經濟還可以(有煤礦),但比較單一,活力有待增強。有幾點個人感受:一是長治環境不錯,綠化很好,在山西算靠前的。二是是夏天比較涼快,基本沒有太熱的天。三是長治人總體比較樸實厚道,有革命老區的傳承,廣場現在還是掛的毛主席頭像。四是緊鄰太行山,周邊有些不出名但很不錯的景點:太行大峽谷、黃崖洞,值得一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