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如何分辨大紅袍和紅茶?

周維麟


“請問這是什麼茶啊?”

“這是大紅袍!”

“大紅袍是紅茶吧~”

“不是的,不是的,是武夷巖茶,屬於烏龍茶。”

在茶博會,這樣的對話,一天不知說了多少遍。

大紅袍與紅茶有哪些相似之處,讓不少剛接觸茶葉或者只接觸某類茶葉的茶友們傻傻分不清楚呢?今天就與大家說說大紅袍與紅茶糾纏不清的那些事。

  • 來自一個“紅”的聯想

大紅袍的兩個“紅”不難讓人聯想到紅茶。

其一是大紅袍名稱中“紅”字,其二是大紅袍與紅茶茶湯相似的“紅”。

大紅袍”,明末清初就有其名,它的由來有多種傳說,比如秀才趕考說,御封貢茶說,老婆婆的神茶說……無論哪種傳說,大紅袍的“紅”與紅茶都沒有太大關係的。然而“紅茶”之名,最早是叫“

正山小種”,後因成茶沖泡後呈現紅湯、紅葉,稱為紅茶。17世紀,紅茶遠漂海外,西方人不懂茶,只因其外觀呈黑色,便稱之為“black tea”,也因此常常讓人誤以為是黑茶。大紅袍與紅茶的茶湯均是偏紅色,尤其焙火略高些的大紅袍,更似紅茶茶湯。它們會有此相似,因其工藝中都有發酵的環節,會產生茶黃素和茶紅素,使得茶湯變得紅亮。

起源武夷山,誰先誰後大紅袍與紅茶的牽絆從它們的起源就開始了。

武夷巖茶,烏龍茶鼻祖,而大紅袍乃武夷巖茶歷史名叢,現今武夷巖茶的代名詞。

正山小種,世界上最早的紅茶,亦稱紅茶鼻祖,由武夷山桐木村當地茶農機緣之下創制而成。

有意思的是,烏龍茶和紅茶除了起源地相同,創制的時間也相近,均在明末清初之際,但是這期間誰先誰後,至今仍眾說紛紜,無一定論。

有些許相似,亦大有不同。

紅茶和大紅袍的幹茶顏色相似,茶湯顏色相似,同起源武夷山,茶樹形態也相似,他們之間有這些許相似,但究其本質,卻大有不同。

生長環境不同茶樹在不同環境中生長會有不同的個性,就如同人一般,出生於同一個家庭,生活在不同的環境中,自會有不同的性格,大紅袍與正山小種便是如此。

  • 生長環境不同

大紅袍生長於武夷山風景區內的坑澗之間,帶有獨特的巖骨花香;而正山小種卻是生長在桐木村的高海拔茶山上,獨具高山韻和桂圓香。

飲大紅袍,就如同與智者對話,有著深厚的內涵,多變且豐富的變現力,不是一次就能看透、喝明白其中的韻味;而品飲紅茶則是另一種感受,好似與一位溫婉的江南女子相處,從始至終的溫和,飄散著香甜柔和的氣息,給人舒適自在的感覺。

△坑澗裡的大紅袍

△高山上的正山小種

  • 採摘標準不同

採摘標準不同從採摘開始,大紅袍與紅茶就不同了。

大紅袍採摘標準是開面採三四葉,鮮葉成熟度較高,內質豐富,所以成茶的香氣和滋味豐富。而紅茶則以單芽或者一芽一葉、一芽兩葉、一芽三葉為標準,如金駿採摘單芽,普通小種紅茶一芽二三葉。因此其鮮葉中氨基酸等含量較之大紅袍鮮葉多,所以滋味上更加鮮甜爽口。

△大紅袍開面採三四葉

△金駿採摘單芽,普通小種紅茶一芽二三葉

  • 製作工藝不同

大紅袍的製作工藝是所有茶類中工序最多、技術要求最高、最複雜的茶類。其製法極為精細,基本製作工藝包括:採青→曬青→做青→炒青→揉捻→走水焙→揀剔→初焙→復焙等工序。

紅茶屬全發酵茶,是以適宜的茶樹芽葉為原料,如正山小種,原料是桐木村的原生種茶樹芽葉,經萎凋→揉捻(切)→發酵→乾燥等一系列工藝過程精製而成的茶。

萎凋是紅茶初制的重要工藝。

  • 品質特徵不同

大紅袍是烏龍茶中的極品,其外形條索緊結,較之紅茶更為粗壯,烏褐油潤有光澤,品質最突出之處是具有馥郁的花果香,香高而持久,“巖韻”明顯。

紅茶,世界消費量最大的茶類,具有紅湯、紅葉的特點,口感上香甜味醇,深受大眾喜愛。不僅如此,紅茶亦具有強大的包容性,它適合東方人的品飲方式,也可融入西方人的喝茶習慣,還可以與各種東西搭配出不同的味道,如奶茶、檸檬紅茶等等。

△大紅袍幹茶外形緊結粗壯

△紅茶幹茶外形緊結細秀

兩種茶都已經各有乾坤了,更何況千張嘴能喝出千種滋味。說了這麼多關於兩種茶的區別,各位茶友不妨沖泡大紅袍和紅茶,體會一下這同源而不同味的兩款茶吧。


看更多美學知識和東方傳統手藝,歡迎關注【東家·守藝人】。本答案來源於東家武夷巖茶(大紅袍)製作技藝傳承人孝文家茶。

東家APP


大紅袍和紅茶,是兩種不一樣的茶類,大紅袍屬於烏龍茶中的武夷巖茶,和紅茶是不一樣的種類。

但是很多人都會把大紅袍當成之紅茶,因為大紅袍有個“紅”字,而且大紅袍沖泡出來的茶湯也是偏向於橙紅色,所以很多人都誤以為大紅袍也是紅茶。

那怎麼區分這兩者呢?

以大紅袍和正山小種(紅茶的一種)為例,我們可以通過最簡單的外觀及口感來分辨。

1、看條索

雖然大紅袍和正山小種從外觀上都是條索狀,但其實有著很明顯的區別。

大紅袍的條索,是捲曲的片狀,而且整體比較大,顏色烏黑。

而正山小種的條索是細長的,仔細看的話,條索上還有絨毛,和大紅袍條索區別很大。

我想,這兩種茶葉的幹茶條索,應該很好辨認吧,只要是眼神沒問題,應該都能分辨出它們的不同。

第二,喝茶湯

大紅袍沖泡出來的茶湯,雖然顏色也是有點偏紅,但沒有正山小種那般明顯。而且口感上,大紅袍有著明顯的花香,或者是果香,以及炭火香。

而正山小種則是桂圓香,帶著絲絲的甜味,口感比大紅袍來得更加醇厚。

第三,看葉底

大紅袍沖泡完之後,葉底能明顯的看到舒展開來的葉片,而且葉子都較大,因為大紅袍的採摘是中開面,一芽帶著三葉至四葉,而且是完全長開的葉子。

如果是輕火茶,還能明顯的看到“綠葉鑲紅邊”的效果,因為大紅袍是半發酵茶,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

而沖泡完的正山小種,則和大紅袍完全不同。

葉底是紅褐色,因為它是全發酵茶,在製茶過程中,茶葉已經完全發酵,不會再有綠色的葉子出現。

同時,它的葉底很小,是一芽帶著兩嫩芽。如果是金駿眉,那就全部都是芽頭了。

通過這幾個簡單的方法,就可以很好的分辨大紅袍和紅茶啦~


茶農大叔Tea


很多剛接觸茶葉,或者僅僅是把茶當水喝的朋友,都會搞錯一個事情,就是以為大紅袍是紅茶,安吉白茶是白茶。其實這是一個誤區,大紅袍是屬於烏龍茶(青茶),安吉白茶是綠茶。所以說怎麼分辨大紅袍和紅茶,其實就是怎麼分辨烏龍茶和紅茶。

烏龍茶是半發酵茶,沖泡後湯色金黃濃豔,葉片紅綠相間(綠葉紅鑲邊),香氣馥郁有蘭花香,非常的耐泡,有著七泡有餘香的說法。其代表品種有閩南烏龍-安溪鐵觀音,閩北烏龍-武夷山大紅袍,廣東烏龍-鳳凰單樅,臺灣烏龍-凍頂烏龍。

而紅茶是全發酵茶,沖泡後湯色紅亮,葉片也是紅色的(紅湯紅葉),香氣濃郁持久,滋味醇和甘甜。紅茶的代表品種有小種紅茶-正山小種(其極品為用正山小種芽頭製作的金駿眉),工夫紅茶-祁紅、滇紅、閩紅、寧紅,紅碎茶-南川紅碎茶、滇紅碎茶。


你看,其實很簡單,我們看湯色和茶葉顏色就可以判斷出來是大紅袍還是其他紅茶了。嗯,但是如果你泡太濃了,估計就分不出區別了……


悠然布衣


小景發現,剛接觸茶的很多朋友,面對巖茶和紅茶往往是分不清的。可能是因為他們都烏黑烏黑?所以導致的?

不過既然有人在後臺提問,那小景今天就教你們一招望聞問切。以巖茶中的大紅袍為例,說說巖茶和紅茶的區別。

第一招——望

我們拿到一款茶葉,第一反應肯定是用眼睛看。雖說巖茶和紅茶都有著烏黑的色澤,不過在外形上區別還是蠻大的。

以與(高火)大紅袍外形最相似的、皆為條索型的工夫紅茶為例。功夫紅茶條索是緊細勻直的,大紅袍則呈直條形,緊結重實。簡單來說,你可以看哪個外形更大,畢竟功夫紅茶一般為一芽二葉採摘標準,大紅袍則是一芽三、四葉。

第二招——聞

我們都知道,巖茶有個巖韻,被傳得神乎其神。不過,幹茶中是聞不出來的啦!那當我們聞一款沖泡好的茶葉,什麼味道可以認定是大紅袍而不是功夫紅茶呢?

答案是:花果香(如果是重焙火的巖茶,則還帶有甜香),而絕大部分的功夫茶的香味,其實還是以熟果香氣和甜香為主的,這跟它全發酵的工藝分不開。

第三招——問

認不出,拍個圖片發給小景好了。

第四招——切

這個切呢,不是把脈,而是看葉底。全發酵的紅茶葉底往往呈棕褐,而大紅袍之類的巖茶其實葉底還是有著烏龍茶的特點——綠葉紅鑲邊的。再說了,攤開葉底,不就更加可以看到哪個茶葉葉子大了嗎?簡直是一目瞭然!

好了,今天的小景科普就到這裡了。如果有什麼說的不對的地方,歡迎指正,謝絕一上來就亂噴哦!


景上書院


紅茶是6大茶系之一。茶的6大茶系列有:紅茶、黃茶、白茶、黑茶、烏龍茶、綠茶。大紅袍是屬於烏龍茶系。

它們兩者的分別是:

1.大紅袍是屬於烏龍茶中的一種。產於福建,是閩北的代表茶之一。

大紅袍品質特點:

幹茶外形:條索緊結、肥壯均勻。

幹茶色澤:烏黑油潤。

幹茶香氣:濃郁的焙火香。

沖泡後香氣:香氣馥郁,濃而高長,有特殊的蜜香,可謂是“滿室生香,久久猶存”。

湯色:成琥珀色、濃豔明亮。

滋味:甘醇鮮爽、齒頰留香、回甘鮮美、舌下生津、神清氣爽。

沖泡後葉底:綠葉紅鑲邊,肥厚明亮且勻整。大紅袍經久耐泡,泡至12泡仍舊留有餘香,色澤依舊明亮。

2.紅茶:紅茶的品種繁多。紅茶有這些品種各有不同,它們的外形分別如下:

祁門工夫:條索緊細秀長,色澤烏潤,俗稱“寶光“

黔紅工夫:條索緊結,金毫顯露。

寧紅工夫:條索緊細園直,色澤略紅。

川紅工夫:條索緊細園直,色澤烏潤。

坦洋工夫:條索緊細勻直,葉色潤澤,淨度良好,毫尖金黃。

白琳工夫:細長彎曲,色澤黃黑。

政和工夫:條索肥壯重實、勻齊,色澤烏黑油潤,毫芽顯露,呈金黃色。

湘紅工夫:條索緊結、色澤黑潤。

海紅工夫:條索粗壯緊實、色澤烏潤。

正山小種:條索肥壯、色澤呈紅褐色。

宜興紅茶:條索緊細有毫,色澤烏潤。

紅碎茶:茶形結實呈粒狀、色棕黑油潤。

九曲紅梅:條索細若髮絲,彎曲細緊如銀鉤,滿披金色絨毛,色澤烏潤。

米磚茶:磚模稜角分明,色澤烏亮。

金駿眉:黑黃相間,透著金黃。




我是【櫻桃書院】,希望這個回答可以幫到你。


櫻桃書院


如果把六大茶類形容為六大家族,那大紅袍一定是烏龍茶家族裡面最可憐的一個。

字中帶有一個“紅字”,而被眾多飲茶者請到紅茶家族。時常回不了自己家。

但它與紅茶卻並無多大關係。

茶的鮮葉經過不同的製作方式形成不同品質的成品茶類別。中國現代生產的茶葉依據製造方法和茶多酚氧化程度的不同將茶葉分成了六類,分別是綠茶、黃茶、白茶、烏龍茶、紅茶、黑茶。

您問題中提到的“大紅袍”則是屬於烏龍茶中的一種。產於福建武夷山,

它是半發酵茶,製作方式與紅茶完全不同,因此外觀、香氣、湯色、口感等和紅茶都完全不一樣。紅茶家族中正山小種、祁門紅茶、九曲紅梅、滇紅

而大紅袍和烏龍茶中的安溪鐵觀音、凍頂烏龍、鳳凰單叢才是一家人。

不僅如此它還和白雞冠、鐵羅漢、水金龜並稱為四大名叢,更是這四大名叢之首。

說到這裡,您應該已經看出來它在烏龍茶家族了可以說是大名鼎鼎了。將它認作是紅茶,實在是太冤枉。

而它的名字中有“紅”字完全是因為根據一段傳說而來,跟紅茶這個類別沒有一點關係。

也許除了名字,還因發源地一樣,所以讓大家產生誤會。

紅茶屬全發酵茶,始源於福建崇安(今武夷山市),先有星村小種紅茶,繼而產生工夫紅茶。

它的品質特點為紅湯紅葉,注意大紅袍茶湯則是橙黃明亮。

中國茶類豐富,茶葉可按製作方式分類,並非按茶名分類。學茶切不可望文生義。


楊多傑


大紅袍由於從名稱上去看常常被誤以為是紅茶,另外茶湯也是類似於紅茶的茶湯。其實大紅袍是屬於烏龍茶,且品質優異。

大紅袍和紅茶有什麼區別呢?

外形不同

大紅袍幹茶外形條索緊實,色澤綠潤,沖泡後茶湯顏色色橙黃透亮,香氣馥郁有蘭花香,滋味鮮爽。大紅袍的製作工藝包括:萎凋、攤晾、搖青、做青、揉捻、烘乾等等。紅茶幹茶外形細扁,色澤深褐,沖泡之後茶湯和葉底都是紅色的、香甜味醇,故名紅茶。紅茶是經過萎凋、揉捻、發酵、乾燥等一系列製作工藝精製而成的。

產地、發酵程度不同

大紅袍生長產地侷限於閩北武夷山,是閩北烏龍茶,屬於半發酵茶。而紅茶的產地分佈較廣,具代表性的還有“祁門紅茶”雲南“滇紅”、小種紅茶等,屬於全發酵茶。

採摘時間不同

紅茶一般採摘時間在清明前後,最佳採摘時間在清明節前,但是這樣產量較低,品質最佳;隨著時間的推移,產量上去了,質量也就降低了。大紅袍在立夏前後採摘最佳;接著是二春三春,一般在立夏之前採摘;最後是冬茶,採摘在立秋之後。


果果農夫


這兩種茶還是比較好分辨的,大紅袍屬於烏龍茶,屬於半發酵茶,紅茶本身就是全發酵茶葉的一類。可以從條索,香氣,湯色,滋味,葉底加以分辨。

1、條索:大紅袍彎曲緊結,較大多數紅茶粗壯,顏色根據焙火火功的不同,有青褐色,褐栗色,黑褐色等,茶幹香氣多為炭火香,窖香,焦糖香居多;紅茶大多數條索較細較緊結,僅部分小種紅茶大赤甘和古樹紅茶條索偏大,幹茶香氣薯香、蜜香、花香都有。

2、茶湯顏色大紅袍呈現琥珀色至深胭脂紅色,紅茶則多為金黃色至紅色;湯水香氣上大紅袍總體略清,紅茶總體略甜;滋味總體上大紅袍更為甘爽,紅茶更為清甜。

3、葉底紅茶的全發酵工藝,導致葉底整體呈現偏紅色;大紅袍葉底火功不高的可以清晰見到綠葉紅鑲邊的特徵,火功高的葉底則呈現褐色至黑色。


競璇茶香


這其實是常識問題。大紅袍是武夷巖茶,單純從字面上理解,很多初識者常會陷入大紅袍是紅茶的誤區中,但實際上,大紅袍屬於六大茶類中的青茶,也叫烏龍茶,屬於半發酵茶。烏龍茶有武夷巖茶和安溪鐵觀音之別。大紅袍是武夷巖茶的扛鼎之品,生長在武夷山脈的茶葉獨領山水靈氣,山間巖縫和溝壕的特別土質賦予大紅袍一種堅韌,醇厚的品質。傳統的烘焙方式更增添了大紅袍茶類特有的與木有關的碳香和火香。

△△△大紅袍

紅茶屬於全發酵茶類,是以茶樹的一芽二三葉為原料,經過萎凋、揉捻(切)、發酵、乾燥等典型工藝過程精製而成。因其幹茶色澤和沖泡的茶湯以紅色為主調,故名紅茶。

△△△紅茶


懂茶帝


分辨茶葉首先從屬性入手,大紅袍屬於烏龍茶,紅茶包括:正山小種、金駿眉、祁門紅茶、英德九號、雲南滇紅、古樹紅茶等,兩款茶系別不同。

第二從香氣入手,紅茶的香氣比較飄,一般氛圍:薯香、果香、松煙香、蜜香;而紅袍的香味則是濃香型的巖茶香味(茶香較濃)

最後,大紅袍的韻味屬於巖韻,濃香型,茶水比較濃、重、衝;紅茶的茶水比較香甜,茶水比較柔、清、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