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ICT前沿:新冠肺炎揭穿曠視科技等人臉識別等人工智能技術的真相

新冠肺炎揭穿曠視科技等人臉識別等人工智能技術的真相 日經數據:中國AI專利申請超美國,質量未進前十

來源:凌通社 讀報 國際投行研究報告


這次新冠肺炎真實照妖鏡,不僅照出了人心,還照出了中國科技的真實實力,那就是忽悠!從蓮花清到仿製人民的希望,他們的骨子裡面除了利益沒有什麼真實的東西。

一直火爆的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之類在整個抗疫過程中幾乎沒有價值,這一方面是這些所謂的科技都是在電商等商業應用層面,都是建立在別人核心技術上的應用,離開整個社會管理很遠,另一方面這些科技,都沒考慮到口罩等特別的情況。

就凌通社的體會來說,最早開始的時候,大家是一片混亂,都是用最傳統的方法處理各種人流,後來稍微好一些,比如在家裡接到了機器人問詢隔離信息的電話。這次疫情中,最失敗的應該是人臉識別了,雖然很多公司號稱開發出了可以識別戴口罩的人臉識別系統,但似乎應用的場景很少,反倒是原始的二維碼比較實用,假如戴口罩的日子繼續一段時間,估計人臉識別的應用會更少。相對來說,現在應用的比較成功的應該是健康碼,而這個問題是現在短期做了這麼多系統,想當於做了一次成年人的人口普查了,後面特別擔心自己的個人信息會被濫用。

新冠之下曠視科技IPO上市申請失效

人工智能最牛公司之一,阿里系的曠視科技香港上市在新冠背景下失效也可以看作是資本不再看好中國的人工智能公司。

一方面,曠視科技等公司的技術是建立在美國的軟件和硬件的基礎之上的應用,

去年10月8日,美國商務部將包括曠視科技在內的28家中國機構和公司列入美國出口管制“實體名單”。曠視科技就如當年中興通訊一樣沒了氣息。

另一方面,即使去其做了很多應用,這些應用也不賺錢。

背靠阿里,曠視科技成立8年來,先後融資超過12億美元,在D輪融資後,曠視科技估值已達40億美元。在2016年、2017年及2018年,曠視科技按公允價值計量且變動計入損益的金融負債公允價值變動分別為2.392億元、5.894億元、30.453億元。在2019上半年,該項為51.214億元。如果剔除此項因素的影響,曠視科技2018年的經調整淨利潤為3220萬元,2019年上半年經調整淨利潤為3270萬元。這個數據大家應該記起來凌通社曾經寫過一個雷軍的6號機器人的文章,開始雷軍也是用這種方式想在香港上市的,香港市場不買賬,後來想回來科創板忽悠,後來凌通社寫了這個文章之後雷軍就撤了。現在曠視科技對市場表示香港上市繼續準備之中,那麼假如失敗,迴歸科創板能行嗎?

雷軍的徒弟九號機器人來了:18年鉅虧18億要來科創找20億 2018年技術開發費只有152萬,購買軟件的費用不到20萬

曠視科技原計劃港交所上市,而最新的信息顯示,港交所官網2月25日顯示,曠視科技IPO初始申請為失效狀態。 還有一個有意思的事情是,前一段時間政府財經提出新冠補貼貸款,當時的信息就說曠視科技申請了1億元貸款,用於開發戴口罩人群中更加精準的人臉識別相關技術。2月4日,曠視 AI 測溫在北京上線試運營,由此引發不少網友質疑:“AI測溫”等於“口罩識別”?

對此,曠視科技回應稱,“口罩”人臉識別,是誤解,該技術是通過AI圖像技術+遠程測溫,為了在大人流情況下遠程完成較準確的體溫測試。。。反正總之所謂的人臉識別等技術似乎在此次的抗疫中效果不大


日經:中國AI專利申請超美國,質量未進前十


人工智能(AI)對於普通民眾來說,其實並不是什麼特殊的存在。已經廣泛應用於智能手機和網購等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各個領域。當前的研究方向是提高精度,把AI的應用擴展到新的領域。全世界的企業和研究機構都在投入資金和人力,希望在自動駕駛、醫療、物流、教育等新領域領先。

ICT前沿:新冠肺炎揭穿曠視科技等人臉識別等人工智能技術的真相

日本經濟新聞和運營知識產權數據庫的日本Astamuse對於AI相關專利進行了分析。截至2019年10月,全世界申請的專利數量累計達7.2萬件。中美兩國分別佔到3成多,隨後是日本,佔到1成多。

從各年度的全年數據來看,2017年中國約5500件,超過了美國的約4300件。此前,擁有IBM和“GAFA(谷歌、蘋果、Facebook、亞馬遜)”的美國長期領跑,終於在2017年被中國超越。

ICT前沿:新冠肺炎揭穿曠視科技等人臉識別等人工智能技術的真相

“刷臉支付”2019年開始在中國普及。阿里巴巴等研發的面部識別AI具有很高準確度,可以識別人員並進行結算。面部識別技術還搭載到城市裡的探頭上,此外也銷往其他國家。收集大量數據,支持AI技術的研發。

在醫療領域,騰訊旗下的企業向中國農村地區提供免費體檢,用收集到的數據來提升AI。


ICT前沿:新冠肺炎揭穿曠視科技等人臉識別等人工智能技術的真相


GAFA的專利質量佔絕對優勢

一方面,在“專利質量”(把各企業所擁有專利的排他性程度進行量化打分)排行榜上,美國企業在前10中佔有8席。IBM位居榜首,微軟緊隨其後,接著是GAFA。美國以外的企業只有2家,分別是第7位的韓國三星電子和第8位的日本索尼。中國企業沒能進入前10。

IBM和微軟很早就在AI領域發力。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的統計,兩家企業在作為AI基礎技術的機器學習領域,相關專利的申請數量也分居前2位。基礎技術相關的專利數量似乎在支撐著專利質量的高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