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聞“鈴”而動,義無反顧

記者 孫吉晶

寧海縣委報道組 蔣攀

通訊員 王珍珍

“鈴鈴鈴……”3月1日中午,寧海縣120調度中心調度員周聰燕一邊接電話,一邊在電腦上記錄信息:一名25歲寧海小夥因急症要送去杭州就醫。

指令快速傳達到寧海縣急救站,站黨支部書記、站長張學涵立馬下達任務。已連續奮戰48小時的急救一組醫生潘曙東和駕駛員田向榮再次踏上征程。穿上防護服,戴好口罩、帽子、護目鏡、手套,他們向杭州疾馳而去,來回500公里,6個多小時,返回站裡已經是晚上7時多。衣褲都已被汗水浸透。

“全副武裝後,就不能吃喝。由於路途較遠,我事先穿上了尿不溼。可是時間一長,尿不溼也浸透了。”田向榮不好意思地說。

和時間賽跑,和死神搶人,不管白天黑夜、山高路遠,“報警電話”就是指令,一身“熒光綠”就是出行標誌。2月11日下午,寧海縣疫情防控辦發佈指令:發熱、咳嗽對象需撥打120就診。寧海縣急救站的轉運量急劇上升。

急救站急速打造一條就醫綠色通道,組建了一支由4輛急救車、兩個專班組成的轉運隊伍,承擔全縣新冠肺炎確診、疑似病例和發熱病人的轉運任務。

盡最快速度把病人或接觸者送到醫院進行醫學隔離,這是急救車駕駛員的職責。而每輛車出車回來,都要仔細消毒才能繼續投入使用,前後需要兩小時。消殺員往往是這輛車還沒有消毒結束,另一輛車又回來了。

“高峰時期平均1.1分鐘一個電話,是平時的10倍。”調度員胡玲玲坐在電腦前,一邊接電話,一邊仔細甄別,並飛快地在電腦上記錄信息。胡玲玲耐心詢問病情,然後決定縣急救站是否需要派出負壓救護車,院前急救人員採用何種防護措施。

1月23日到3月4日,累計接警5838人次,處理電話總數15664次,快速出動急救小組5846人次,轉運病人1829例,其中發熱病人487例……數字背後,傾注著這支特殊隊伍的辛勞和汗水。

張學涵說,寧海縣急救站共有黨員16人、入黨積極分子2人。在此次戰疫中,有3人遞交了入黨申請書,用使命擔當書寫了急救人的風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