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作為民國元勳,黃興竟欲帶兵到議院綁議員,所為何事?

民國元年的定都之爭,是資產階級革命黨、封建軍閥集團、立憲派三方的一場重要鬥爭。為速定共和,孫中山辭去臨時大總統,推薦袁世凱接任,同時提出3個附加條件,其中關鍵之一就是把中央政府地點設在南京。其後,三方開始了一場波詭雲譎的政治鬥爭。

孫中山提出南京為首都,是為了限制袁世凱的權力,不料一來就遭受挫折。1912年2月14日,由同盟會主導的參議院投票:20票主北京,5票主南京,2票主武昌,1票主天津。北京居於壓倒性多數。同時,革命黨主辦的《民立報》發表《建都私議》,提出8大理由主張建都北京。孫中山和黃興異常憤怒,黃興甚至威脅“吾將以憲兵入院,縛所有同盟會員而去。”經過反覆疏通,參議院複議,才通過19票主南京,6票主北京,2票主武昌的結果。

張謇棄官從商時說:“再大的官也是奴才!”

作為民國元勳,黃興竟欲帶兵到議院綁議員,所為何事?

張謇棄官從商時說:“再大的官也是奴才!”

然而,社會上反對建都南京的呼聲仍然很強烈。國學泰斗章太炎、滿清狀元張謇公開主張建都北京。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大公報》發表《遷都問題之研究》,聲稱“國都宜於北京不宜遷移”。

趁此輿論形勢,袁世凱邀請張謇來京助陣。張謇是1894年新科狀元、著名實業家、立憲派領袖。他曾經提出:“一個人辦一縣事,要有一省的眼光;辦一省事,要有一國之眼光;辦一國事,要有世界的眼光。”他以這種理念創辦了許多工廠,為中國教育文化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具有很高社會威望。

張謇雖然未能親自北上,卻派人持密函獻策:“目前第一難題,即要公南來。解此題者只有二法:一從在京外交團著手;一從北數省人民著手。飛鉗捭闔,在少川知其意而妙用之,若不著一毫痕跡,使不欲南來之意不出於公,當可有效。此題不過政府尚在南方,公如何能組織正當之政府也。”說白了,張謇的主意無非兩條,一是從外國使團搬救兵,二是鼓動北方人民。張謇還特別提醒袁世凱,做這些事兒時,不要表露一絲不想到南方去的痕跡。袁世凱對此心領神會,在爭都過程中,大致也是按照這樣的節奏去做。

一是引導輿論潮流。在袁世凱的操縱下,《神州日報》、《時報》、《時事新報》、《大共和日報》等8個社團聯名抗議建都南京。江蘇都督莊蘊寬、安徽都督孫毓鈞、光復會領導人章太炎都充當了領頭羊的角色。臨時政府內部因為急於實現南北統一,發生嚴重分歧。當時有影響力的報紙幾乎都反對定都南京,主張定都北京。

作為民國元勳,黃興竟欲帶兵到議院綁議員,所為何事?

英國公使朱爾典力挺袁世凱

二是鼓動列強幹預。以英國公使朱爾典為代表的外國公使,公開表示“現在南北兩面相較,南方之搖動,究不若北方之穩固,設使袁總統一旦南去情形甚屬危險”。

三是以兵變對抗歡迎團。以蔡元培為首的歡迎團到達北京當晚,北洋第三鎮發生兵變,引發北京周邊相繼發生兵變,引起列強軍事幹預傾向。黎元洪甚至發表“舍南京不至亂,舍北京必至亡”的通電。許多省份督軍和軍事將領紛紛表態主張定都北京,如閻錫山、譚延闓、蔡鍔、藍天蔚、朱瑞、孫道仁等等。

作為民國元勳,黃興竟欲帶兵到議院綁議員,所為何事?

國學泰斗章太炎力主建都北京

面臨種種壓力,南京參議院不得不同意袁世凱在北京就職。延續近一個月的定都之爭,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人徹底失敗告終。

參考書目:

1、《總統府奇聞錄》,團結出版社,1995年

2、《民國新聞月刊》,古吳軒出版社,2015年

3、《歷史深處的民國》,華文出版社,2015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