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0 男子吃1个月盖饭仅花11元?微信诈骗再现新套路诈骗手段不可不防

吃了一个月的盖浇饭只花了11月,这样的事你相信吗?这看似完全不可能的是事,有人真的“做”到了,不过当然不是因为他特别勤俭节约,而是他连续一个月每天都到同一家店点同样的盖饭,再用同一张微信付款截屏进行付款...一个多月后老板才发现并报警,最后在警察的协商下男子补交了一个月的饭钱300元。

近日,这样一条“11元付款截图,白吃一个月”的新闻刷爆了微博和朋友圈。我们在谴责男子的蒙骗行为的同时,也不禁感叹微信、支付宝等线上支付方式的普及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心存不轨的人带来了可乘之机。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聊聊微信诈骗那些事儿。

男子吃1个月盖饭仅花11元?微信诈骗再现新套路诈骗手段不可不防

案件重现

经营便利店的小张最近遭遇了一件“怪事”:尽管生意不错,但盘点时总是钱货数量对不上,本来以为是自己不注意让小偷偷了货的小张后来却发现丢的都是自己身后货架的香烟,而小偷根本偷不到那里。直到一个男子来店里用微信支付购买两条香烟,钱却迟迟不到账时,小张才发现自己可能遭到了微信诈骗。但令小张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对方明明是当着自己的面进行的扫码支付,自己也看到了支付成功的页面,显示的也确实是自己的头像和昵称,怎么自己却收不到钱呢?报警后小张才知道自己确实是遭遇了微信扫码支付诈骗。

骗局揭秘

在这一类骗局中不法分子会提前将微信头像和名字改为与收款商家一致,克隆商家的微信账号后,再从该商家选购价值高的货物用另一个微信账号假装扫码支付,实际上扫的却是已经克隆好的付款码并付款,这样就会产生向商家“成功付款”的页面,实际上收款的却是不法分子的克隆账号,这也就是小张明明看到支付成功的页面却收不到钱的原因。不法分子“付款”后堂而皇之地离开商家,再通过出售骗取的货物牟利。

防骗贴士

商家平时对自己的付款二维码要多加留心,一旦发现二维码存在覆盖、损毁或有其他明显异常的情况一定要及时核实,防止不法分子更换二维码。此外,还可以开通支付到账语音提醒功能,不要轻信对方的支付成功页面,应以自己账号的支付到账提醒为付款成功的凭证。

男子吃1个月盖饭仅花11元?微信诈骗再现新套路诈骗手段不可不防

案件重现

最近,张女士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了一条某商场发布的点赞有奖的活动,张女士见活动奖金丰厚就点赞参加了活动。令张女士没想到的是自己真的“中奖”了,随后“活动组织者”联系到张女士要求她将姓名、电话和个人账户等个人信息发送到微信平台,并称在张女士缴纳过“手续费”后,即将“奖金”打到张女士提供的账户中。结果张女士不仅没有收到“奖金”,还损失了该账户里的存款。

骗局揭秘

一些不法分子冒充商家发布“点赞有奖”等信息,先是以优厚的奖品吸引受害者参加,要求参与者将姓名、电话等个人资料发至微信平台,一旦不法分子套取完个人信息后,还会以“手续费”“公证费”“保证金”等形式实施诈骗。

防骗贴士

在朋友圈点赞前最好先跟朋友沟通,更不要因为贪图利益轻易参加不了解的“点赞”活动,更不要随便打开未知网页,以防感染病毒造成财产损失。

男子吃1个月盖饭仅花11元?微信诈骗再现新套路诈骗手段不可不防

案件重现

小王最近也在微信上遭遇了诈骗:小王因为忙没时间交纳交通违章罚款,就想看看能否在网上交费,结果小王真的在微信上搜到了一个名为“交通违章查询”的公众号。小王见公众号的简介显示是当地交管部门所有,就信以为真,在上面提交了自己的信息并“交纳”罚款。没想到小王却被“李鬼”公众号给骗了,直到小王再次违章才发现上次的罚款并没有交纳。

骗局揭秘

一些不法分子经常在微信平台上建立一些“交通违章查询”等名称在微信的“李鬼”公众账号,让人误以为此号是官方微信发布账号,利用假公众账号实施诈骗。

防骗贴士

平常在使用微信特别是关注各类公众账号时一定要擦亮双眼,提高警惕,注意辨别公众号的真伪,不要轻易在网上提交个人信息,进行网上交易需谨慎。

木马红包诈骗

男子吃1个月盖饭仅花11元?微信诈骗再现新套路诈骗手段不可不防

案件重现

小赵是个不折不扣的手机控,平时手机不离手,微信更是时时在线。不过最近小赵却因为在微信群中“抢红包”遭了不法分子的“道儿”,不仅手机中了木马,微信钱包里的钱也被不法分子全部提光。

骗局揭秘

不法分子会制作一些与微信红包很像的“红包”发到微信群中,不过这种“红包”不仅领不到钱,领红包的人还会因为“红包”中植入的木马病毒损失钱财。往往受害者在点开这种“红包”时就会被要求输入手机号码等信息,一旦按照要求操作,手机就会被植入木马病毒,木马病毒会自动窃取你手机里的信息并转走卡内资金。

防骗贴士

在收到微信红包时,首先应判断红包的真伪,尽管不法分子制作的“木马红包”与红包很相似,但仔细辨别还是能够通过外观发现区别的。需要注意的是正常的微信红包点开即可,领到的钱也会即时存入零钱,一旦点开红包后会跳至另一界面,甚至需要填写个人信息或者密码等,就是虚假红包了,应第一时间退出该界面。另外,不要随意抢不熟悉或人员组成复杂的微信群里的红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