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放不下的手机 撂不下的牵挂——记原阳县陡门乡党委副书记肖勇

河南经济报记者 孟永凯 通讯员 卞瑞峰 马啸

“有什么问题你尽管给我说,不行了我再去瞧瞧,尽快把房子修好……”9月7日上午,这是采访进行到十几分钟时,肖勇接到的第二个电话。原阳县陡门乡韦城村支书打来电话,和肖勇商量给一户贫困户落实“安居工程”的事情。挂完电话和记者没说两句,肖勇的电话又响了……

肖勇是原阳县陡门乡的党委副书记,陡门乡的扶贫工作,主要由他来统筹负责。陡门乡地处黄河滩区,是原阳县贫困人口最多的乡镇,仅贫困村就有25个,扶贫任务的艰巨可想而知。大到把握全乡的扶贫进度,小到落实资助贫困户的一项资金补贴,乡里的扶贫工作,肖勇时时刻刻都在记挂着。接电话、打电话,一天的时间,有半天的时间都在手机通话中度过,刚挂完一个电话紧接着又来一个,对于肖勇来说,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正常使用电量能用两天的手机,在肖勇这里,只要一天甚至半天就需要充电了。

原阳县陡门乡陡东村的刘玉祥,成立了原阳县祥文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了村里100多亩土地,建成了一个西红柿种植基地。算上长期工和临时工,目前已经有20多名贫困户在刘玉祥的西红柿大棚里工作,主要干些浇地、打药、除草的活儿,临时工每人每天70块,长期工每月能拿到3000多块钱;同时,合作社流转贫困户土地,租金每亩每年1000元。“基地成立前,肖书记可真是没少往俺这跑,有时候能跑好几趟,就是为了帮着俺协调土地,打的电话更是数不清了!”刘玉祥告诉记者。

今年50多岁的邓秀枝,就是在刘玉祥的西红柿大棚里工作的贫困户之一。邓秀枝一直独自抚养着两个孩子,孩子需要上学,需要花钱,加上邓秀枝自己身体也不好,一家人的生活是入不敷出。“乡里的肖书记和村里的干部介绍俺到这里来上班,一月能拿两千多,有事儿就能请假,孩子也大了,肖书记告诉俺,今年年底,俺家就能脱贫了!”赵秀枝说道,脸上满是笑容。

“像这样的扶贫基地全乡一共有16个,主要以种植、养殖为主,陡门乡有很大面积的滩区,短时间引进大的产业和工厂不太现实。”肖勇介绍说,“种植果树、蔬菜,养牛、养羊等,群众易接受,风险也比较小,能够带动一大批贫困户就近就业。发展扶贫产业,得出效果,所以要因地制宜,仔细考虑。”

“肖书记对待工作非常负责,扶贫前期整理档卡的任务比较重,他和我们一起加班到深夜,有时甚至让我们提前回去休息,剩下的他自己整理。”陡门乡扶贫办主任田海涛回忆说,“甚至两个月前他老岳父过世,他都是到葬礼那天才到场。”

提起岳父,肖勇眼圈有些泛红:“他因为生病瘫痪在床,在我家这一年多一直是我妻子在照料,岳父的后事也是她料理的……”那时候正是扶贫任务最重的时候,肖勇不能更不愿轻易扔下自己手头的工作。

工作最忙的时候,肖勇有11天没有回过家;因为患有高血压,工作太忙的时候,为了保持血压稳定,肖勇一天吃过5片降压药……提起妻子和两个孩子,肖勇打趣道:“他们有时想埋怨估计也见不到我,想给我打电话估计也是占线打不进来,哈哈。”但看得出来,对于家庭,肖勇有说不出的愧疚。

“没觉得自己做得有多优秀,扶贫是我现阶段的工作重心,是工作,咱就得干好,要对得起乡亲们对咱的信任……”说话间,肖勇的手机又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