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 天府新區 創新立潮頭 謀定而後動

11月21日,中俄社區企業發展暨公益文化交流論壇在成都天府新區麓湖國際社區舉行,麓湖國際社區與俄羅斯莫斯科州盧霍維奇地區簽訂《國際社區友好合作協議》,探索國際化社區的新合作。這一幕正是成都天府新區全域國際化社區的縮影。

天府新區 創新立潮頭 謀定而後動

作為國家級新區,近年來,成都天府新區始終堅持黨建引領,以創新社會治理為動力,以增強社區自治和服務功能為重點,著力構建基層社會服務管理平臺,不斷推動社區治理體制機制改革創新。通過探索“新理念、新動能、新機制”的“三新”發展之路,著力構建以公園體系為基本架構的國際化社區新形態、新場景,全面推進全域國際化社區建設,為新時代公園城市建設下的城鄉社區發展治理提供了大量的經驗借鑑。

國際化視野

踐行公園城市建設新理念

天府新區 創新立潮頭 謀定而後動

“麓山社區正在快速發展,變得越來越國際化了。”在生活在麓山社區5年時間的外籍人士Liz看來,自全域國際化社區工作推進以來,作為首批示範點位之一,麓山社區的點點滴滴都在向著“國際範兒”轉變。中英文雙語標識、24小時警務超市、越來越多的國際化面孔……

今年3月,成都天府新區啟動全域國際化社區建設。“在頂層設計上,成都天府新區創新提出‘全地域覆蓋、全領域提升、全行業推進、全人群共享’的總體工作思路,研究制定了全域國際化社區建設制度體系。”據成都天府新區基層治理和社會事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按照因地制宜、分類佈局的原則,成都天府新區在“一心三城”功能區、“中優”區域、鄉村區域規劃建設不同類型、各具特色的國際化社區。

建設國際化社區,必須對標國際先進,融合打造具有區域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的營商環境,聚焦國際化人才社區生活需求。為此,成都天府新區著力豐富社區商業類型,引入國際品牌,打造國際商圈,營造類海外生活場景,滿足國際居民普適性需求。

同時,作為公園城市首提地,成都天府新區著力構建以公園體系為基本架構的國際化社區新形態、新場景,將公園綠地作為國際化社區的標配,規劃建設“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7大郊野公園+20個城市公園+小遊園+微綠地”全域公園體系。“到2022年,成都天府新區將全面築牢‘一山兩楔三廊、五河六湖多渠’的生態格局,呈現‘推窗見景、出門入畫’的美好意境。”成都天府新區相關負責人說。

此外,在空間結構上,成都天府新區將公園形態與城市空間有機結合,聚焦核心功能,著力構建園區、居區、景區“三區融合”,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合一”的新型社區形態;在功能佈局上,將公園體驗與社區生活消費場景、公共空間、服務功能、活動策劃等有機結合,植入文化、教育、體育、休閒娛樂等活動空間,佈局無人超市、蜻居酒店等應用場景,發展綠色餐飲、親子體驗等新型業態,實現生態價值向人文價值、經濟價值、生活價值的轉化。

天府新區 創新立潮頭 謀定而後動

產業帶發展

政企共建賦予產業社區新動能

11月20日上午,成都科學城政務服務中心政務CEO授權儀式正在舉行,剛剛上任的政務CEO鍾銳已經做好準備當好一名新經濟企業的“貼身管家”。同一天,成都天府新區首個“7×24小時”政務服務超市也正式運營。這樣的改變正是成都天府新區探索新時代產業社區發展新動能的重要創新。

天府新區 創新立潮頭 謀定而後動

作為國家級新區,成都天府新區的時代使命、戰略定位和城市功能,決定了其轄區內的產業必須面向未來、面向世界。成都天府新區沒有走以前“產城人”發展邏輯的老路,一開始就秉承“人城產”的理念,政企共建賦予產業功能區新動能,這樣的發展思路也被融合進了社區發展治理的探索中。

就在政務CEO授權儀式舉行的幾天前,成都科學城人工智能融合創新中心在天府萬科雲城開園儀式上正式啟動建設。這個由成都天府新區和萬科共同打造的“政企共建”項目,建成後將以天府萬科雲城為載體,通過探索“政企共建、生態共引、服務共享、產業共生”新路徑,促進人工智能在“六大新經濟形態”的融合創新,落地與產業發展契合的“七大應用場景”,打造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圈。

作為該中心重要組成部分,“華為-萬科DELTA聯合實驗室”也同步揭牌。該項目以“華為技術底座+萬翼科技平臺運營+萬科中西部產城萬智匯園區運營”模式,解決智慧園區業務在一線真實落地及應用的測試問題,未來將致力於構建中西部專業的智慧園區標準測試和對接平臺,實現標準認證、測試驗證和合作共享三大功能。

“產業社區是產業功能區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成都科學城是成都天府新區最大的功能區,也是最先啟動建設的功能區,在這裡探索產業社區發展的新動能意義重大。”據成都天府新區相關負責人介紹,成都科學城是全市66個產業功能區之一,圍繞興隆湖周邊,一大批人工智能企業聚集於此,一條數字經濟產業帶正在逐步形成、壯大。“社區發展治理,不僅要改變生活環境,更要讓這裡的產業成為帶動社區發展的強大動力。”

黨建重引領

激發居民自治能力凸顯新機制

“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幸福感”“說話都很和氣”“乾淨、整潔、細緻”,走進紅豆家園小區,這樣的評價讓人絲毫感覺不到這是一個安置小區。

如何實現小區的居民自治?紅豆家園小區堅持黨組織統攬、統管、統籌的原則,涉及群眾事務一律體現黨員參與、黨性提升、黨建覆蓋。同時,堅持居民參與的主體性,從議事協商、項目策劃、論證聽證、落地執行、評議評價等環節居民都體現深度參與。

為了增加居民自治的約束性,紅豆家園還制定了小區居民自治章程,居民自下而上,形成公約,大到安置分房、小到加裝防護欄,自覺、有序、和諧的氛圍處處可見。

“小區成立了自己的公司,過去物業費難收、小區難管的現象不復存在,公司實現運營、自我造血。”小區居民表示,不論是增設公共設施、還是對小區環境進行改造提升,小區自從有了自己的企業,都實現了快速反應,第一時間解決居民的實際需求和困難。物業費降了50%,小區服務管理反而越來越好。

“全域國際化社區建設,需要全民一起共建共治共享,其中,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已經成為新時代城鄉發展治理過程中的紐帶和核心。”據成都天府新區基層治理和社會事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發揮基層黨組織引領作用,成都天府新區建立了多項長效機制,引導居民共同參與社區建設。例如,太平街道太平場社區創新推出的“5+工作法”就聚焦社區“微更新”,在社區黨委和社區居民的共同努力下,太平場社區草市街、上升街長達200米的青石板路得以修復,正街和紫慶街背街小巷新增了10餘處花臺、8處微景觀、500平方米綠地……社區“微更新”的成效顯著。

“全域國際化社區建設,是新區營造更加開放的國際化營商環境,促進國際交往、貿易投資和人才交流,實現新區跨越提升、錯位發展的重要舉措。”成都天府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成都天府新區將繼續全域國際化社區建設工作,力爭到2021年形成完善的國際化社區建設指標體系和可複製可推廣的國際化社區建設經驗,到2023年基本實現國際化社區全地域覆蓋,打造出一批具備全國知名度的品牌國際化社區,構建具備國際水準、全國示範的國際化社區發展治理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