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湘江時代:望城人守望與奮進的夢想

(作者 姚建剛)老望城人或許都還記得。八十年代,雷高公路建成通車,望城終於有了一條進城的公路,通車那天,望城人歡欣鼓舞,喜極而泣。雷高公路,承載著多少望城人的記憶,是望城發展的起跑線。

湘江時代:望城人守望與奮進的夢想

九十年代,雷鋒大道建成通車,從望城到長沙由一個多小時縮短到四十分鐘,望城人感覺自己離長沙近了。恰逢那時,一位中央領導同志視察雷鋒紀念館說:“望城,希望之城嘛”。雷鋒大道,承載著望城人的希望,望城走上了融城強縣的道路。

進入二十一世紀,金星大道建成通車,這是望城第一條雙向六車道,當時,車少紅綠燈少,從望城縣城到市政府,十五分鐘車程,望城人感覺進城了,望城發展步入快車道。

二0二0年一月十日,新年的鐘聲還在人們耳邊迴響,中共長沙市望城區委全會暨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區委書記劉擁兵擲地有聲地說:“加快沿江建設,跨江發展,闊步邁入‘湘江時代’,構建一江兩岸比翼齊飛、河東河西聯動協調的城市發展格局。”

雷高公路—-雷鋒大道—-金星大道—-湘江時代,望城人一路奔跑,一路向東,一直懷揣著一個偉大夢想,“闊步邁入湘江時代”。

湘江時代:望城人守望與奮進的夢想

湘江,是長沙的母親河、長沙的城市之魂。

古時,人們逐水草而生,夯土為城,聚眾成市。翻開歷史,沒有哪一個知名城市、哪一種人類文明不是與水共生、與大江大河共榮。尼羅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兩河流域的古巴比倫文明、印度河恆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黃河長江流域的中華文明無不是最好的見證。巴比倫空中花園,究竟怎樣美侖美奐,至今仍叫人痴迷嚮往。古往今來,又有多少城市,因河干水竭而滅。古樓蘭國的消逝雖留下許多神秘色彩,但羅布泊的乾涸,不容置疑是重要原因。

湘江,流經望城五十公里,把望城分成東西兩岸。望城有幸與水為伴、與水共生。過去幾十年,望城發展的重點在河西,然而,勤勞勇敢的望城人民一直心繫湘江,心念母親河。發展重點不斷東移,向東、向東、再向東,向湘江靠攏,向母親河靠攏,為了這一天,望城人奮鬥了四十年。

湘江時代:望城人守望與奮進的夢想

新時代呼喚新作為。當時光之書悄然翻到一個新的年代時,望城區委區政府適時吹響了“湘江時代”的號角。夢想將在努力中變成現實。“精緻精美、親水親綠、清爽清新、宜居宜業宜遊”。區委全會描繪了一幅振奮人心的藍圖。

“湘江時代”不僅有美好的藍圖、衝鋒的號角,更不乏全新的理念。“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水,以廣博包容的情懷、至柔至堅的韌性,以“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

湘江時代:望城人守望與奮進的夢想

“湘江時代”以水為質、柔而不爭、韌而不露、以穩中求進為總基調,正確把握求穩與求進、增量與存量、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劉擁兵書記指出,“要在穩的基礎上,不失時機地進,搶抓機遇地進,只爭朝夕地進。”“堅持增量、存量兩手抓,持續做大增量、做優存量。”“既要發揮政府在基礎設施建設、招商引資、政策引導等方面的主導作用,又要發揮市場在資源要素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要優化營商環境,“讓企業家在望城放心投資、舒心創業、安心發展。”全會緊扣望城實際,深入闡述瞭如何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要注重理念創新、科技創新、機制創新,“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摒棄抱殘守缺、墨守成規、按部就班等陳舊思維,擺脫傳統發展路徑依賴,主動運用新理念、新思維、新辦法分析解決問題”;要推進區域協調、城鄉協調、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形成多極支撐、功能互補的區域發展佈局”,“形成城鄉統籌協調、共同繁榮的發展格局”,“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望城長治久安”;要樹牢綠色發展理念,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發展綠色生態經濟,“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推進多元增綠、見縫插綠、精準見綠”,“讓老百姓推窗見景、開門見綠、出門進園”;要保持開放心態,構建開放格局,發展開放經濟,“借八方之力,集四海之氣”,“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朋友圈’越來越廣”;要心中有民、服務為民、依靠人民,“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城市,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興。

百年前,青年毛澤東站在橘子洲頭,極目遠眺,發出了“湘江北去”的吶喊。百年後,我們坐擁“湘江北去”的黃金岸線,用新時代的理念和擔當,“中流擊水,浪遏飛舟”,我們相信,“湘江時代”必將成就一個美麗強盛幸福的現代化新望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