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古代有没有描写人间百态,比较幽默的打油诗,能推荐一些吗?

情似雨


打油诗,相传因唐代读书人张打油而得名。诙谐幽默,通俗易懂,易于传诵。常用于人间百态上的讥讽。后世在内容上不断推陈出新,百花齐放,品读一番,颇妙哉妙哉!这里,选取几道代表性的:

1、古代交通不便,影响到了南北物产的流通。如此,一地的物产显得单调。宋时出任河北三鸦的官员,因当地盛产莲藕,平时各等菜色无不出自莲藕,颇无奈地作诗一首:

二年憔悴在三鸦;

无钱无米怎养家?

每日三餐都是藕;

看看口里长莲花。

(原来口吐莲花是这么来的??)

2、宋代的《四喜诗》,为世人熟知:

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后世有好事者,在每句后加了两字,变成了《四悲诗》:

久旱逢甘露——几滴;他乡遇故知——情敌;

洞房花烛夜——隔壁;金榜题名时——梦里。



3、考秀才应童子试,分“已冠”与“未冠”两种题,即相当于分成年组和少年组。未满十五岁考的是“未冠”,难度系数较小。以范进中举为例,表明当时存在很多到老,都没混上“秀才”功名的人。于是,便有人拔须染发,应考“未冠”题,时人作诗讽刺:

老大离家少小回;

乡音未改嘴毛衰;

老妻相见不相识;

笑问儿从何处来。


当时一位年事以高的秀才,作诗一首自讽,也是在科举路上的无尽心酸路:

县试归来日已西;

老妻扶杖下楼梯。

牵衣附耳高声问;

未冠今朝出甚题?

4、抗战时期,四川大学招收新生,规定:按考试总成绩择优录取。其中有一门零分者,视作淘汰。

一学生其他科目都好,惟独对几何学,一窍不通。一筹莫展之时,想到交白卷肯定出局,心有不甘,死马当活马医。试卷之上,作诗一首:

人生在世有几何?

为何苦苦学几何?

学了几何值几何?

不学几何又几何?

时任川大文学院院长向楚教授,见这道“四问”,表现出该考生意志消沉,但该诗构思颇巧,手下留情,给了5分(百分制)。也幸亏这5分,该考生才如愿进入川大。

5、古时一位家道中落的子弟,行乞多年,不仅不以此为耻,相反,很满足这走家串巷的乞讨生活。一位老者劝其应自立,他反以诗反唇相讥:

朝食千家饭,夜宿古庙宇;

未犯朝庭法,任我天下行。



听后,老者愕然,在每句后面回赠两字。

朝食千家饭——不饱;

夜宿古庙宇——盖草;

未犯朝庭法——还好;

任我天下行——狗咬。

6、古时一书生家里穷得揭不开锅,想起庙里有一尊铜铸佛像,变卖也能换几斗大米,接济几天。于是,将佛像偷走,但走了几步,又担心遭到报应,在庙里题诗一首,为自己开脱:

佛是西天佛,铜是本地铜。

请佛西天去,救我一时穷。

(欺骗别人,先要欺骗自己!!)

7、张宗昌因支持张作霖有功,被举荐出任山东督军,人称狗肉将军。有三不知:不知手下士兵多少;不知财产多少;不知姨太太多少。



但其非常痛恨日本人,将刘邦《大风歌》改为《大炮歌》,以表愤怒之情:

大炮开兮轰他娘,

威加海内兮回家乡。

数英雄兮张宗昌,

安得巨鲸兮吞扶桑。

(头一句很霸气哦!!)

各位看官,不知道您,怎么看?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67428643755402220"} --}

公子霜尘


打油诗最早起源于唐代,创始人张打油,在群英荟萃的大唐诗坛,就是一个无名小卒。但就因为一首《咏雪》,以其大胆的诗风和奇葩的笔法一鸣惊人,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打油诗体,名垂千古。

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通篇写雪,不着一“雪”字,而雪的形神跃然纸上。虽用语俚俗,却诙谐幽默,所以广为传播,令人拍案叫绝。

由于这种“不入流”诗用语的通俗,不拘平仄,人皆可为,所以广为传播,历朝历代都留下了不少名篇佳作。

历代打油诗精选

清代杨鸾的【即事】就写的风趣幽默,

白日苍蝇满饭盘,夜间蚊子又成团。每到更深人静后,定来头上咬杨鸾。

白天苍蝇成群,晚上蚊子成团,本该红袖添香的良宵花月夜,却让蚊子搅得苦不堪言,真是没有蚊香蚊帐的孩纸伤不起呀伤不起。

杨鸾是乾隆四年进士。学诗于屈复,初仿西昆,晚益瑰丽苍坚。可毕竟是乾隆的臣子,受乾隆日记体诗的影响,也幽它一默,来了首打油诗。

打油诗除了风趣逗人,另一个特色就是讥讽时弊。

据说北宋时期吉州有个叫欧阳伯乐的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时,以姓欧阳并是欧阳修的家乡人自傲。他写了一张“庐陵魁选欧阳伯乐”的名条,到处张扬自己。于是,有人写了首诗讽刺他:

有客遥来自吉州,姓名挑在担竿头。虽知汝是欧阳后,毕竟从来不识修。

这首小诗出自何人已不可考,虽是打油之作,却构思巧妙,修与羞同音,更是用笔奇绝。

攀龙附凤的人在任何时候都是不会少得,连诗仙李白也不能免俗,说自己是兴圣皇帝九世孙,何况我辈凡夫俗子。

欧阳修可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既然同姓欧阳,身为读书人借点光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借光无可厚非,可也要靠谱才行。有个叫林可山就太不走寻常路了,到处宣扬自己是和靖七世孙。林和靖之所以名流千古,除了那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就是“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了。

林和靖原名林逋,隐居西湖孤山,终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养鹤,人称“梅妻鹤子”。因宋仁宗赐谥“和靖”,被人称为和靖先生或林和靖。据说林逋曾作诗云:

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

作诗随写随弃,从不留存。有人问:“何不录以示后世?”

答曰:“我方晦迹林壑,且不欲以诗名一时,况后世乎?”

幸亏有心人偷偷记录,才有300余首诗作得以传世。这样的神仙人物你也来攀亲戚,大词人姜夔就看不下去了。立马来了首《嘲林可山称和靖七世孙》:

和靖当年不聚妻,因何七世有孙儿。若非鹤种并龙种,定是瓜皮搭李皮。

姜夔可是南宋文学大家。人品秀拔,体态清莹,气貌若不胜衣,望之若神仙中人。把我们的大诗人都气的打油了,可见你有多不靠谱。

不过据说有盗墓贼在林和靖墓中曾盗得一只端砚和一支玉簪。端砚乃砚之珍品,那是林逋自用之物,那只玉簪呢?

或许他的另一首以女子口吻所写的小词才是他的心声: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对迎,谁知离别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己平。

一阕小词,隐藏着诗人的几多伤心几多惆怅。也许这位隐逸诗人也曾有过一段难以忘怀的风流情事。

总结

诗言志,礼省身,乐抒情。所谓的“志”是泛指人类的一切感情。只要能我笔抒我情,格律的打油又有什么关系呢。打自己的油,让别人乐去吧!


美人绝色


打油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朵奇葩,号称来自唐人张打油,这些文学不求对仗平仄,但求出语俚俗,小巧有趣,有时暗含讥讽,风趣逗人。今天,我们就来盘点9首有趣的打油诗。

1、

传说某年,文县和德县都受了蝗灾,粮食减产,民不聊生。德县发现灾情后据实上报朝廷,文县却不敢说,只说本县内无虫。知府不信相邻的两县会有这么大的差别,便微服私访,发现了文县的瞒报,当场质问文县县令。县令十分惶恐之下,作了首诗:《蝗虫诗》

敝县原本无蝗灾

均从贵县飞过来

请你赶快搜捕尽

免得再把我县害

诗的意思很明显啊,就是说我县的蝗虫是从你们那来的。德县的县官不服气,于是回了一首,文县县官看完傻了眼:

蝗虫本是天之灾

并非本县无德才

既从敝县飞过去

还请贵县押回来

2、

唐人崔颢登上黄鹤楼赏景写下了一首名作《黄鹤楼》,后来李白也登上黄鹤楼,游目骋怀,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抬头却见崔颢的诗,大为惊叹,自愧不如,叹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一拳捶碎黄鹤楼

一脚踢翻鹦鹉洲

眼前有景道不得

崔颢题诗在上头

李白才华横溢、才高八斗、誉满天下、狂傲不羁,可谓唐朝当年红得发紫的诗人,但是,这般谦虚,还是令人肃然起敬的!后来有一僧人据此在黄鹤楼写了以上这首打油诗。

3、

据说欧阳修到一家新开张的酒家吃完饭后,店主询问菜的味道如何。欧阳修于是用猜谜和谐音的手法题写了这首打油诗,巧妙地道出了“缺滋少味”:

大雨哗哗飘湿墙

诸葛无计找张良

关公跑了赤兔马

刘备抡刀上战场

第一句谜底为“无檐”,即无盐;第二句“无算(计谋)”即无蒜;第三句“无缰”即无姜;第四句“无将”即无酱。

4、

徐九经是明代著名的清官,曾作为戏剧、影视等很多文艺作品的主人翁,为后人广为传颂。

头戴乌纱帽

当官事不少

平事我不管

专管不平事

这首打油诗既表现了他的执政理念,同时也是他清廉为官的真实写照。

5、

苏东坡对当时的官场和社会的种种不公平疾恶如仇,怕遭报复而不敢仗义执言,就写打油诗一首:

人皆养子望聪明

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

无灾无难到公卿

这首诗苏东坡《喜儿》,表面上是为孩儿而写,而且其期待明显地有悖于常情,却抒发满腔激愤,讽刺了当时“愚且鲁”的公卿,鞭挞了不公正的社会现实。

6、

解缙号称是明朝第一才子,曾任《永乐大典》总纂修。他从小聪颖过人,8岁时已能诗能文。18岁那年,解缙在乡试中得了第一名解元,当时天下小雨,解缙喜极不慎滑倒,村人看到都笑话他。解缙出口成章,作了这首打油诗:

春雨贵如油

下得满街流

跌倒解学士

笑煞一群牛

听到解缙随口吟出的打油诗,大家笑得更欢了。

7、

一次,朱元璋约解缙一起钓鱼,皇帝一条都未钓到,解缙却钓了好几条,见朱元璋面有不悦,解缙乐呵呵地为朱元璋送上一首打油诗:

数尺丝纶落水中

金钓抛去永无踪

凡鱼不敢朝天子

万岁君王只钓龙

8、

明代大才子唐伯虎曾一度因生活困顿不堪,到了除夕年货还没置办齐全,一首打油诗生动地吟出一种别样的“除夕”味道:

柴米油盐酱醋茶

般般都在别人家

岁暮清闲无一事

竹量寺里看梅花

唐伯虎面对苦逼日子,在自嘲中表达了无奈,这份心态,真心了不起!

9、

古时有一个王婆,以酿酒为生。有个道士常到她家借宿,喝了几百壶酒也没给钱,王婆也不计较。

一天,道士说,我喝了你那么多酒,也没钱给你,就给你挖一口井吧。井挖好后,涌出的全是美酒,王婆自然发财了。

后来,道士问王婆酒好不好。王婆说,酒倒是好,就是没有用来喂猪的酒糟。道士听后,笑着在墙上提了一首打油诗:

天高不算高,人心第一高。

井水做酒卖,还道无酒糟。

从那之后,那口井再也不出酒了。老子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58147745562253425"} --}

俗人俗语俗评


推荐唐诗僧寒山诗:

东家一老媪,

方富二三年。

昔时贫于我,

今笑我无钱。

渠(她)笑我在后,

我笑渠在前。

两笑倘不止,

东边复西边。

他讽刺那些富而骄矜者贱视穷人,说富贵无常,你也难免跌下来遭人嘲笑,大家还是不要轮班儿嘲笑了。


用户3253102189658


分享一首:

小姑休把嫂来欺,阿嫂曾经做女儿。

前船便是后船样,小姑也有嫁人时。


QING祝来FENG


谈及美食,欧阳修的“饭后打油诗”也是流传甚广。

当时欧阳修在一家新开张的酒楼吃完饭,店家上前询问味道如何,欧阳修一声不吭,默默写了一首诗:

大雨哗哗飘湿墙,

诸葛无计找张良。

关公跑了赤兔马,

刘备抡刀上战场。

店家看到这猜谜打油诗,或许还兴高采烈挂在店里嘞。

殊不知第一句“无檐”,即无盐;第二句“无算”,即无蒜;第三句“无缰”,即无姜;第四句“无将”,即无酱。

这个故事说明:不会套路的诗人不是好的美食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