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2 老俞閒話|我的政協日記(3月6日)

老俞閒話|我的政協日記(3月6日)

2018年3月6日星期二

早上7點起床,洗漱、早餐,在房間處理工作郵件到8點半。收拾資料進會場。上午是小組討論,依然圍繞《政府工作報告》發表自己的觀點。由於有的委員還沒有輪到發言機會,我沒有再要求發言,安靜聽了一個上午。有些委員確實能夠拿出有見地的觀點來,但有些委員說的內容空泛無序,有的一味說好聽的話,聽不出態度和立場。

中午古典(《躍遷》作者,前新東方老師)來找我討論他的創業項目,我們溝通了半小時。然後有個朋友在幫助推廣瑞·達利歐(Ray Dalio)的圖書《原則》,希望我談談對於讀這本書的感受,我又接受了40分鐘採訪。午飯已經到1點半了。

下午3點繼續開會。下午是小組聯組討論。聯組就是2-3個政協小組合在一起討論,通常會有部委領導過來參加。這次是教育部和文化部各來了一個副部長。下午安排了八個人講話,大部分人都認真準備了稿子。我自由發揮講了三個問題:

A、關於進一步深化民辦教育分類管理的建議。

民辦教育是中國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民辦教育包含了大學教育、中小學教育、職業教育、幼兒園和學前教育、培訓教育等,現在還有各種在線教育,千差萬別,需要分類管理。民辦教育促進法的各種條款一鍋煮,結果弄得民辦教育從業者不知所措,地方實施細則很難出臺,希望教育部能夠根據實際情況進一步理順細化。另外,教育和科技的結合正在派生新的教育模式。這些模式和傳統教育不同,要允許民間力量大膽嘗試,會對公立學校的教育起到很好的推動和補充作用。民辦教育中,培訓教育需要單獨管理,理順思路給予支持,光是用卡壓的手段,起不到好的作用。

B、關於對民工子弟學校提供幫助的建議。民工子弟學校多是民間團體開辦,政府各部門幾乎不支持,放任自流。民工子弟教育是中國教育必須關注的話題,我們的教育不能讓一個人落下。但現實是民工子弟學校沒有公平待遇,他們的父母為我們大城市做了很多貢獻,但孩子們上學,既沒有校舍,也沒有好老師。地方政府視為麻煩,把孩子像趕鴨子一樣趕來趕去。我們知道政府做這件事情也有難度,但應該在給予政策支持的前提下,讓我們這樣的民間力量來提升民工子弟學校的正常存在。比如政府可以給出臨時地塊,我們造可以拼裝的臨時但安全的校舍,至少讓孩子們能夠在一個相對好的環境中讀書。

C、建議農村中心校和周邊村小規模學校聯合發展。前段時間,小“冰花”男孩引起了大家的高度關注。以前實施的農村學校中心校模式,導致很多孩子上學要走很遠的路,十分不方便,也導致現在很多村小學(100人左右的小學)開始復甦。但村小學校舍條件差,教學質量差,是老百姓為了方便孩子無奈的選擇。教育部應該推進以中心校和村小學聯合發展的模式,把村小學變成中心校的校區,定期輪流好老師去給孩子上課,有些核心課程可以通過互聯網遠程方式完成,利用優質教育資源為孩子們服務。

這些觀點我還會寫成提案交上去,希望能夠引起教育部和相關部門的重視,得到改善。會議5點中結束。

晚上安排了和洪泰團隊的聚會。政協會議結束後趕到東邊崑崙飯店和團隊見面,共進晚餐,討論洪泰2018年投資策略,預測新的一年各種商業模式的走向和可能性,以及新技術可能帶來的商業變革。9點結束後見家鄉江陰市領導,喝茶討論在家鄉建設一所公益書院,為家鄉孩子提供中西合璧教育服務的可能性。

今天回家休息,明天一早再去會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